如果美國關閉根域名服務器,會對互聯網有什麼影響?談互聯網的來世今生

人類科技的重大突破和發展,主要集中在最近的這三百多年,其中雖有偶然因素,但也是一種必然。

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和文藝復興,促進了西方自然科學的發展。人類利益競爭的範圍,也從國內迅速擴展到了全球。

近代資本主義國家在原料和市場方面的不斷競爭,導致各區域利益集團間的矛盾加劇。

於是,更大規模的戰爭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席捲歐洲,並迅速擴散到了全球!

戰爭在給人們帶來深重災難的同時,也史無前例地促進了人類科技的巨大進步!

20世紀下半葉,“美蘇爭霸”背景下的全球軍備競賽和地緣政治因素,爲世界範圍內的科技創新提供了源源不斷地動力。

其中,電子計算機和互聯網的誕生,讓人類快速步入信息時代。它在催生了無數商業模式的同時,也奠定了很多行業的未來格局!

“阿帕網”的誕生——現代互聯網的始祖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全球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出於對蘇聯衛星相關技術的恐慌,並進一步領先蘇聯,美國進行了一系列的部署。

1958年,美國建立了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ARPA),簡稱“阿帕”,主要負責研發用於軍事領域的高新科技,如航天技術、電腦圖形、網絡通訊和超級計算機等,地點設在五角大樓。

”阿帕“從立項開始就受到了美國國會的有力支持,520萬的項目啓動金和2億美元的項目預算,是當時我國外匯儲備的三倍!

“阿帕”會對每一個具有前景的項目進行大力資助,爲研究者提供當時世界上最好的軟硬件條件,包括當時非常昂貴的電子計算機。

其中,現在已經進入尋常家庭的“互聯網”,就是“阿帕”孵化出來的產品之一。

當時的計算機之間還不能相互通信,同一研發項目中的計算機需要不斷地切換,信息共享問題困擾着衆多頂尖科學家。

1945年,曾經參加美國原子彈和第一臺計算機研製項目的美國科學家範內瓦·布什,提出了信息檢索和網絡建設的概念。

1960年,“阿帕”信息處理技術辦公室的主任利克里德,提出了“人機共生”的概念,預言了未來機器之間信息的高效傳輸。

時間來到1966年,利克里德的繼任者——羅伯特·泰勒,提出了建立“小型實驗網絡”的構想。

當時,他立馬被獲批了一百萬美元的研究經費。

泰勒具有非常出色的識人才能,他想把29歲的“計算機天才”拉里·羅伯茨拉入他的網絡項目。

羅伯茨是個典型的技術男,不善交流,直接拒絕了羅伯茨。理由是他不想做管理,只想在他所處的“林肯實驗室”搞點技術研究。

後來,泰勒利用“阿帕”的政治和資金優勢,與林肯實驗室磋商。羅伯茨在無奈之下被迫加入了“阿帕”的網絡的項目。

羅伯茨進入五角大樓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秒錶把所有走廊測算了一遍,計算出了最快的行走路線,被人們戲稱爲“拉里路線”。

在經過一年左右的研究,羅伯茨完成了“阿帕網”的構想:將不同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通過各節點之間的數據收發,實現信息的自由交流。

後來,更多計算機界的精英加入了進來,如“分佈式通信理論”的提出者保羅·巴蘭、“分組交換理論”的提出者倫納德·克蘭羅克(路由器的發明者)。

這些聰明絕頂的科學家依靠“阿帕"充足的資金支持和當時美國科學界自由的學術氛圍,在革命性的“分佈式網絡原理”中尋找前景,促進了現代互聯網始祖——“阿帕網”的誕生。

1969年10月29日,“阿帕網”的第一次連接實驗開始了。這一次實驗雖然只成功傳遞了兩個字母,但就此開啓了人類“互聯網”新時代的大門。

此後,“阿帕網”的連接規模從1969年最初的4個節點,增加到了1981年的312個節點。

它的使用成員全部都是大機構,每年的會費高達數十萬美元。

期間,參與阿帕網建設工作的雷·湯姆林森,修改了“阿帕網”的傳輸程序,在1971年發明了現在的電子郵件,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xxx@xx.com”。

當時的“阿帕網”使用的是NCP協議。

這種協議有一個問題,隨着網絡中電腦數量的增加,傳輸的效率和穩定性會大大降低。

TCP/IP協議的誕生

隨着人們對信息交流的需求不斷提升,小型的獨立網絡如“雨後春筍”般地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來。

羅伯特·卡恩希望能找到一種方法,將這些獨立網絡連接起來,實現全球範圍內的信息自由交流。

於是他找到了美國著名的電腦科學家溫頓·瑟夫,兩人一拍即合。

憑藉自己在計算機領域多年的積累,再加上夜以繼日的工作,他們很快便取得了進展。

一種新的傳輸控制協議——舉世聞名的“TCP/IP”協議誕生了!

TCP負責信息的傳輸,並通過不同的規則保證了信息傳輸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IP則爲連接網絡中的每臺計算機分配唯一的地址;

TCP/IP協議通過數據包的形式,實現了網絡上不同計算機之間數據的接收和發送,完全不受設備型號、操作系統和硬件條件的限制。

爲了獲得軍方更多的贊助,他們開始將想法付諸實踐。

通過將收發設備部署在汽車上,在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三個計算機網絡(高級研究計劃局網絡、無線電網絡和人造衛星網絡)之間穿梭。

數據在經過16萬公里的傳輸後,沒有一個字節的丟失,羅伯特和他的團隊的TCP/IP方案成功了。

1983年,經過十年的不斷研發和完善,TCP/IP終於研發成功。這一年,阿帕網正式捨棄NCP協議,開始採用TCP/IP協議。

1986年,美國爲促進科學交流,建立6個超級計算機中心,稱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網絡(NSFNET),允許科研人員免費訪問,美國各大教育和科研機構紛紛加入到該網絡中,極大促進了NSFNET的發展。

1989年,伯納斯·李發明了萬維網,即我們熟知的“www”。1990年他又開發了第一個網頁服務器和網頁瀏覽器。

在此之前,人們想要訪問不同網絡間的信息需要編寫非常複雜的代碼。

伯納斯·李讓互聯網的使用變得更爲簡單,爲互聯網的普及化奠定了基礎。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並沒有爲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讓日後的“信息瀏覽”成爲了人人都可以享受的免費服務!

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萬維網之父”——英國科學家伯納斯·李在巨大的舞臺上,用電腦發送了一條簡單的消息:“這屬於每一個人”。

今天,萬維網標誌性的縮寫www,已經成爲億萬網民眼中“習以爲常”的存在。

互聯網的蓬勃發展

1990年,“阿帕網”被軍方正式棄用。

從此以後,互聯網開始用於商業用途,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開始向企業和私人提供網絡業務。

1995年,美國將NSFNET移交給國內三個最大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

自此成熟的互聯網格局正式形成,全球掀起了一陣互聯網創業的熱潮。

1994年,Netscape公司成立;1995年,斯坦福大學的研究生楊致遠和大衛·費羅成立了雅虎公司;1995年,亞馬遜成立,主要經營線上書店;1997年,丁磊在廣州成立網易,提供免費的163郵箱服務;1998年,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回國的張朝陽成立了搜狐;這一年,馬化騰在深圳創建了騰訊公司;同年,京東、新浪和谷歌也相繼成立;1999年,馬雲創立了阿里巴巴;2000年,李彥宏創建了百度,並迅速發展爲國內最大的搜索引擎;2001年,維基百科誕生,成爲全球最大的在線百科平臺;2003年,百度推出最大中文論壇——百度貼吧;2004年,馬克·扎克伯格成立Facebook,人們可以在上面分享生活的點滴日常;2005年,豆瓣成立,電影愛好者們可分享自己的觀影感受;2006年,優酷成立,用戶可用視頻的方式跟大家互動;2007年1月,喬布斯正式發佈了集電話、網絡等功能於一身的蘋果手機;同年11月,谷歌開發的免費操作系統Android正式對外發布;2012年,今日頭條上線,截至2019年6月,累計激活用戶數已達8億,日活躍用戶超過1.2億;同年,滴滴打車在北京中關村誕生,Facebook宣佈以10億美元收購在線照片共享服務商Instagram。2013年美團外賣正式上線;2015年,主打“社交拼團”的電商平臺拼多多成立;2016年抖音App上線發佈。

可以看到,在過去的20年裏,經過一輪輪的漲潮落潮,全球互聯網行業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並一直持續至今。

中國出現了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爲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中國移動、聯通、電信等互聯網運營服務商將網絡接入千家萬戶,我國的網民數量也已經突破了9億大關。

從1969年“阿帕網”的問世到今天的各類衍生產品和服務,互聯網已經從第一代的“靜態互聯網”,發展到第二代的“交互式互聯網”,直至今天以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爲代表的第三代互聯網。

人類社會也隨着互聯網的變革,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

十年前,我在上大學的時候,用的還是最簡單的諾基亞“老爺機”,記得它當時只能連2G網絡,在QQ空間中加載一張圖片都要等很久。

而現在,5G網絡已經開始在全球慢慢推廣,屆時人們下載一個視頻只需眨眼之間。

現代互聯網與啓示

2017年12月,特朗普廢除奧巴馬政府2015年推行的“網絡中立”政策,試圖壟斷互聯網。

早在2016年,爲破除美國網絡霸權,中國就已經聯合全球很多國家啓動了“雪人計劃”,計劃在美國、日本、印度、俄羅斯、德國等16個國家架設25臺IPv6的根服務器。

其中,中國有4臺,包括1臺主根服務器和3臺輔根服務器,此舉打破了中國沒有根服務器的困境。

此前全球一共有13臺根域名服務器,其中10臺位於美國。

根域名服務器充當的功能類似“郵局”,主要用於解析域名(即郵政編碼),通過域名解析,可快速找到對應的IP,再根據IP即可訪問對應的計算機,有效實現信息的投遞和分發。

從某種程度來說,美國一旦關掉域名服務器,將嚴重影響全球互聯網的正常運行。

2019年,我國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chn”域名首次亮相,目前我們使用的“.com”、“.cn”和“.net”域名是向國外暫時租借的。

“chn”的亮相,表明我國已經自主解決了在互聯網標準、平臺和網絡空間等方面的技術難題。

今天,人們可以通過各種訂閱服務實時獲取全球的最新動態;利用社交軟件分享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就能將思想延伸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互聯網在拓展視野和豐富我們生活的同時,一系列社會問題也開始凸顯。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脫離現實,沉溺於網絡虛擬世界;隱私泄露、網絡詐騙等問題層出不窮,嚴重影響着人們的正常生活。

在資本市場上,與互聯網相關的概念總能湧現一個又一個的“風口”!

從2011年興起的團購、自媒體,到2014年的互聯網金融、O2O,再到今天熱門的共享經濟、直播與短視頻。互聯網繁榮的外表之下,也引發了更多人對經濟泡沫和實體蕭條的擔憂。

幾多歡喜,幾多愁!不管人們是否接受,它已經發生在我們身邊發生,並且會在未來越發徹底地改變我們的生活。

正如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在《雙城記》描述的那樣: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你,做好準備了嗎?



作者:價值發現研究社
鏈接:https://xueqiu.com/3423970179/151414466
來源:雪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