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都在悄悄“拆”中臺,“碎片化中臺” 時代已來!

點擊“技術領導力”關注  每天早上8:30推送

作者| Mr.K   編輯| Emma

來源| 技術領導力(ID:jishulingdaoli)

01

潮水退去,中臺逐漸迴歸技術本質

2015年阿里提出中臺戰略,構建符合DT時代的“大中臺,小前臺”的組織機制和業務機制,中臺的序幕就此來開。時任阿里巴巴CEO的逍遙子不會想到,四年之後中臺竟然成了一條賽道,一門生意。

“中臺”也成爲了企業數字化轉型領域最熱門的詞。國內較早一批上中臺的公司,到現在也有三、四年了,這些企業的中臺現狀怎麼樣?中臺解決了企業哪些問題?上中臺的企業都活得如何?

帶着這些問題,老K跟幾位大廠的中臺負責人做了一次訪談,發現了幾個有意思的點,整理出來跟大家分享:

第一,當初上中臺,或多或少是有些“跟風”。老K的朋友約瑟夫,是某互聯網金融公司的架構總監,阿里推出中臺戰略的第二年,約瑟夫在公司裏推動中臺架構變革,該項目實施一年後,獲得了公司的創新獎,約瑟夫應該是行業裏第一批嚐到中臺“甜頭”的人。

談到當初上中臺的初衷,約瑟夫說:“就覺得這個理念非常好,抽取業務系統中的公共部分成爲服務,合併相似組織,這本來就是要做的,但是一直得不到公司的支持。”

“阿里的中臺理念一推出來,我就趁熱打鐵,推動這個事。”

“公司CEO覺得也許可以試試,就劃了資源給我,但是這個中臺怎麼做,其實誰也不知道,畢竟阿里剛把這個概念提出來,後來找了阿里的朋友交流學習,結合自己的想法,中臺項目就上馬了。後來持續做了一兩年,很多行業朋友紛紛來向我們取經,其實我們也沒覺得自己做得有多好。”

第二,因爲“特殊目的”上中臺。吉森是老K的牌友,經常一起打德州撲克,人品還可以,牌品不怎麼樣,平時輸多贏少。吉森是某電商獨角獸的CTO。據吉森回憶,2018年他主導了公司的中臺項目,毫不掩飾地說,他的目的就是想幹掉公司內部的幾個老油條總監,藉着中臺項目,進行組織架構調整。

混職場的都知道,這一招並不高明,但是非常有效。明面上說是中臺架構升級,暗地裏重新劃分勢力範圍,安插自己的得力干將,解決企業內部山頭林立的問題。

第三,中臺確實解決了一些組織和效率的問題。上中臺不管是“跟風”也罷,重整“山頭”也好,事情還是要做的,要知道老闆能坐這個位子,都不是傻子,投資源給你是要看到結果的。中臺項目,只要是動真格的,系統重複建設、數據孤島的問題,都不難解決。

第四,不少企業已經開始“拆”中臺。以約瑟夫的公司爲例,因爲上中臺比較早,前期可借鑑的資料很少,硬着頭皮從業務中臺開始做,用了一年多時間做完第一期,這時阿里升級了中臺戰略,叫“業務-數據”雙中臺。約瑟夫的團隊學習能力還是有的,於是“拆”了業務中臺,也模仿阿里做成“業務-數據”雙中臺的模式。

約瑟夫說,也不是完全模仿阿里,他們在建設數據中臺的時候,是有自己的考慮的,隨着業務中臺建設的深入,發現數據集市在整個業務中臺建設中的重要性,數據集市就是數據中臺的前身,直到阿里提出“業務-數據”雙中臺的理念,約瑟夫頓時豁然開朗,開始“拆”業務中臺。

02

BAT都在悄悄“拆”中臺

從2017年開始,老K對中臺做了系統性研究,寫過20多篇分析文章,讀了阿里所有關於中臺的書,包括鄧中華那本已經絕版的《大數據大創新-阿里巴巴雲上數據中臺之道》,該書是最全面和系統地論述中臺理念及架構方法的書,可惜出於某些原因被撤回了,市面上買不到了。

阿里中臺的建設過程,就是“拆”中臺的過程

2015年底阿里推出“中臺”戰略,將龐大的業務服務能力,都裝進了“業務中臺”裏,包括交易中心、支付中心、清算中臺、用戶中心、產品中心等13個業務域,這是阿里中臺早期的架構圖:

圖片來源@阿里巴巴技術團隊 

隨着阿里中臺戰略的深入,2018年阿里提出了“業務-數據雙中臺”戰略,可以理解爲升級版的中臺戰略,依託阿里雲ET大腦,向社會輸出中臺能力和方法論。阿里的中臺一分爲二:數據中臺、業務中臺,如下圖:

圖片來源@阿里巴巴技術團隊 

這一“拆”,彷彿打通了中臺戰略的任督二脈,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相繼拆分出:移動中臺、技術中臺、風險能力中臺、研發效能中臺等等。至此,阿里在“拆”中臺的路上,越走越遠。

圖片來源@阿里巴巴技術團隊 

百度也在“拆”中臺

2018年,百度推行中臺戰略以來,也先後拆分出:搜索中臺、知識中臺、AI中臺、技術中臺等等,架構圖如下:

圖片來源@百度技術團隊 

圖片來源@百度技術團隊 

騰訊宣佈對外開放多箇中臺能力

2019年5月,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CSIG)總裁湯道生,公佈騰訊開放的中臺能力,包括數據中臺和技術中臺。

數據中臺,包括:用戶中臺、內容中臺、應用中臺等。

技術中臺,包括:通信中臺、AI中臺、安全中臺等。

企業與開發者可以靈活地把這些技術應用到業務場景中。

各大互聯網公司也在拆中臺

除了BAT紛紛“拆”中臺之外,各大互聯網公司也在拆中臺。約瑟夫所在的公司,作爲較早一批實施中臺的企業,心路歷程跟阿里是類似的,也經歷了大而統一的“業務中臺”,逐漸拆分成越來越“碎片化”的中臺架構。

可見,隨着企業“中臺”化的深入實施,中臺碎片化是企業架構演進的內在需要,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03

中臺下半場:“碎片化中臺”時代已來

仔細想想你所在的公司,中臺是不是已經碎片化了?哪個公司還沒幾個業務中臺、數據中臺、技術中臺、安全中臺、金融中臺呢?當我們在爭論,“哪些是僞中臺?”、“爲什麼憑空冒出這麼多細分中臺?”的時候,變正在悄悄地發生,中臺已經趨向於碎片化

爲什麼企業都在不約而同地在“拆”中臺?

隨着智能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新的生產力驅動着生產關係的改變,企業的組織變革也在悄悄地發生,組織中臺趨向於小微化、扁平化、自組織,倒逼着系統架構適應組織的變革,做架構的同學都知道這是康威定律。

康威定律,是馬爾文·康威1967提出的:“設計系統的架構受制於產生這些設計的組織的溝通結構。” 通俗的來講,系統架構反映的是組織架構,兩者要相互匹配。

阿里、海爾,以及許多互聯網時代的先鋒企業,已經敏銳地嗅到了時代的氣息,革自己的命,推動組織升級。阿里的“大中臺,小前臺”、“數據-業務雙中臺”的戰略演進,海爾的小微企業、人單模式、創客平臺,都是在順應時代的發展進行組織變革,組織變革驅動IT架構變革。

2020年,企業進入中臺下半場,“碎片化中臺”時代已來。

04

碎片化中臺時代,企業何去何從?

碎片化中臺,是中臺架構演進的必經階段,各行業經過幾年的實踐,也逐漸沉澱出一些貼合自己行業的中臺實踐。不同行業,不同企業,遇到的問題不同,解決的路徑也是不一樣的。從中臺演進的過程來看,大致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業務中臺。企業從業務頂層規劃、業務建模開始,梳理出各業務領域的邊界、服務能力,進而指導系統的服務化建設,比較好的實踐有:企業EAI、微服務等等。

第二,雙中臺。企業具備了業務領域建模、數據治理方面的能力,逐步建立起基於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的“雙中臺”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沉澱自己的中臺方法論和實踐。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業務領域建模和數據治理的行業性、專業性太強,這類人才大概率只能在企業內部培養

第三,碎片化中臺。在完成業務中臺、數據中臺的建設之後,企業組織的效率已經有了顯著提升,企業成本也隨之降低。這個時候,中臺建設進入到了碎片化中臺階段,組織內部按業務線或職能進行更細粒度拆分,比如:安全中臺、財務中臺、移動中臺、客服中臺、供應商中臺、物流中臺等等。

05

寫在末尾的話

隨着企業中臺實施進入深水區,可借鑑的經驗也越來越多,企業以及IT從業者無需過度焦慮,反正上中臺找死,不上中臺等死,你還焦慮個毛啊,雷軍說過,生死看淡,幹就是了

最後,我們回顧下中臺的一些根本性的理念,因爲專注於那些不變的東西,更容易洞察事物的本質,不會隨波逐流,剩下的交給時間,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總的說來,中臺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提升體驗;二是,降低成本。

體驗怎麼提升呢?中臺只是手段,中臺的目的是支撐小前臺,通過改善前臺來提升用戶體驗,通過梳理業務SLA沉澱到中臺,以服務化的方式輸出,確保最低服務體驗標準。

成本如何降低?通過合併重組相似組織來降低,如果系統存在大量重複建設,就說明公司存在大量重複組織,合併這些組織就能夠降低成本,從而提升效能。

抓住這兩個本質問題,就不會被那些花裏胡哨的概念所迷惑,透過紛繁複雜的表象去獨立思考,辨別真僞。

如果覺得本文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技術領導力”公衆號點在看轉發朋友圈,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跟老K一起,每日精進。

作者簡介K,知名電商公司技術老K級人物。文出過暢銷書,武做過CTO,若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一身才華。

 -END- 

這是公衆號作者老K的私人微信

席位珍貴,至於老K加不加你,隨緣吧!


加入讀者羣,跟100位CTO學習交流

關注公衆號,回覆“加羣”


大家在看:

1.Supercell的“中臺”,你學不會

2.阿里的“數據+業務”雙中臺架構

3.中臺項目成功了,CTO也被搞走了!

4.中臺搞了2年,項目叫停,CIO被裁!

5.“上中臺嗎?會送命的那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