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民科技創始人王江民病逝

  4月4日上午10時許,北京江民科技有限公司,江民殺毒軟件創始人王江民先生,於京西信翔魚池釣魚時,心臟病突發,搶救無效去世,享年59歲。

  王江民是我國著名的反病毒專家、國家高級工程師、中國殘聯理事、山東省煙臺市政協委員、山東省肢殘人協會副理事長,榮獲過20多項技術成果和專利,向國家殘聯無償捐資百萬餘元。

  王江民先生也是DoNews多年以來的朋友和老師。

  據DoNews創始人劉韌記載,1996年王江民老師和原《中國電腦教育報》廣告部主任高寧合夥創辦江民公司,公司地址位於當代對面的大華寫字樓。江民公司的KV300軟件起初在中關村連邦店售賣。此後,江民公司一路走高,直到瑞星後來與之齊頭並進。王江民老師雖然在期中消沉過一陣,但後來還是重振旗鼓。

  劉韌對王江民老師的印象是:“王老師是一個聰明的人。初中畢業,38歲計算機,KV賴以成功的程序全是他一個人寫的。

  王老師是一個堅強的人。他一個人承受解決所有的打擊。一個人愣是抗過去了。

  王老師是一個務實的人。務實到年輕人說他土。

  王老師是一個精明的商人。他一直有效地管理着自己的銷售渠道,並和渠道有着長期的兄弟一樣的感情。”

王江民:身殘志堅 國際聞名殺毒王的傳奇一生

  他,三歲因小兒麻痹症而落下終身殘疾,沒有進過正規大學的校門,二十多歲在一個街道小廠當技術員,三十八歲之前還不知道電腦爲世間何物。就是這個無論從哪個角度說,都從未受到社會眷顧的“棄兒”,今天卻被譽爲中關村最富有傳奇色彩的知識英雄,中國軟件業界中的奇才,國際上都赫赫有名的“殺毒王”。他就是王江民。

王江民走出的人生第一步就非常沉重。他出生在山東煙臺一個普通家庭,從記事起王江民就知道自己和別人是不同的,小兒麻痹症給他留下了一條 病腿。他只能看着小朋友們在樓下盡情地歡呼跳躍。

  王江民:我自己只能在家裏的窗戶上,在樓上看着樓下的人羣。然後用一張紙撕成一些小條條,然後,擰成一些轉轉兒從樓上往下扔,看着轉轉兒一直飄到樓下去,小時候上小學的時候,比較喜歡學無線電搞半導體收音機。從礦石收音機一直到晶體管收音機,一直到雙波段收音機,一直到無線電通迅,一直到電唱機留聲機。這些東西我全都自己搞出來過。搞得還比較好也全都是自學的。

  1971年他初中畢業,沒有上過一天高中的他終於在一家街道工廠找到了工作。

  那時候,王江民只是不滿足於當工人,想當好一名技術員。憑藉自己的刻苦和鑽研,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成爲工廠裏的技術骨幹和革新能手。由於王江民在當地樹立了身殘志堅的榜樣,還被授予了“全國新長征突擊手標兵”、“全國青年自學成長標兵”、“全國自強模範”等諸多的稱號。幾年後,他被調到了一家國有企業,從事光機電設計和工控軟件設計。

  王江民:我最精通的就是機電行業。搞了幾十項機電行業的新產品和技術革新。當然那些項目都很大,大機牀、大設備都很龐大也非常地沉重。那麼,後來就是慢慢大家對計算機時代的到來,開始有了一些認識。我那時候從純機械到電子一直到電腦。因爲我還不懂計算機呢。那時候我也沒有學過,學校裏也沒有電腦,那時候我們國家經常有人出國回來後做報告說:國外電腦怎麼着,說美國電腦怎麼着、怎麼着,以後整個社會整個工廠生產全都是自動化電腦控制的。把電腦都說神話了。那時候就感覺到。我是搞技術開發的,也許搞產品設計的也是搞技術的,如果不懂電腦就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我已經搞了十幾年的機電技術,所以又開始學點兒電腦,那時候已經三十八歲。

  就這樣,38歲的王江民在不知不覺中開始了他人生旅途中的一項新的事業。很顯然當時他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那時他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學會使用計算機。

  王江民:我自己開始學習電腦的時候,開始對電腦有初步認識的時候。是單位的一“IBM”。那麼,現在想那個檔次就是“186”。後來單位的電腦看得太死了,任何人不準動。學的時候還得偷偷摸摸去學幾下,動不了幾下讓領導看見還得挨批評。那就是後來感覺到不方便,那怎麼辦呢?就乾脆自己買一個。那時候剛剛社會上有一個“中華學習機”咱們國家第一批生產的電腦叫“中華學習機”。接着第二年就買了一個PC機也是國產的。

  就是這位今天擁有正版用戶最多、市場佔有量最大的KV系列殺毒軟件的發明人,有誰能夠想到,當年王江民憑着自學的電腦知識,開發的第一個軟件竟是被兒子逼出來的。

  王江民:那時候,我兒子已經上小學一年級了。學校整天讓家長出題,出的題也得符合邏輯。一天出五十道口算題,你不能說二加三等於幾?二十加三十等於多少?你也得簡單考慮它的邏輯性,也不能隨便的出,應付,那不行。但是別看這五十道題,這五十道題出來後,你好好地考慮這五十道題,挺費事兒的。也挺費時間的。所以我乾脆就編個程序通過計算機打印出來,然後一打印出來就幾百道題、幾十道題。

  本來只是爲了應付兒子,無意間卻成爲風靡全國的教育軟件。在別人眼裏,王江民是個天才。其實他只是個愛較真的人,每逢進入自己陌生的領域,他一定要刻苦鑽研後征服;每逢遇到問題,他一定要歸納總結後解決。哪怕是不喫飯不睡覺。

  王江民過去的同事嚴紹文:他是很多方面的專家,你看他是咱們國家的光學專家,可能他的專利到現在還沒有多少人能超過他。他是光學專家、他是機械專家。我有時候覺得在我們這個小廠子,人家都說他是一個怪才。怎麼王江民學什麼他都行,學什麼都比別人強。我覺得很奇怪呀!到我們這個(電腦)行業,我想肯定趕不上我了,其實他比我不知道強到哪去了。真是這樣的。我覺得他最大的貢獻可能就在這就是以前,在他研究之前做病毒的。也有但是都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他不是。他善於把這個問題總結起來,就是從具體的東西到一些抽象起來,這種東西我覺得這也是很可貴的事。

  正是王江民這樣的“較真”,爲他自己創造了一次又一次新的機遇,也讓他離成功越來越近了。在工作中,他開始發現計算機老有病毒出來,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行。

  商人的嗅覺是最靈敏的。當王江民的殺毒軟件從KV6迅速升級到KV100,一位電腦經銷商跟王江民商量,你能不能別再送了,我幫你賣吧。一石激起千層浪,王江民的產品被賣到了中關村,殺毒軟件KV100一炮打響。軟件經銷商們紛紛到山東向王江民申請許可經銷權。

做技術出身的王江民初涉商海就被騙了,被他獨家許可的這家軟件經銷商並沒有兌現合約。雖然kv系列殺毒軟件賣得很好,但是王江民沒有拿到應得的轉讓費。

  王江民:我就發現有些商人,他掙了那麼多的錢。這點小錢他都不給開發人員。所以他也太奸滑了。商人也太不象話了,所以我的KV300就不再許可給他。覺得這種合作不長久。他賺了那麼多的錢,到現在還欺騙我。我覺得他不是一個真正的合作伙伴,就不跟他合作了。

  毫無疑問,衆多的客戶看好的是“江民”產品過硬的殺毒技術。但是,這過硬的技術也惹惱了假冒產品的仿製者和設計電腦病毒的人。他們開始用惡毒的手段攻擊王江民。圈裏人都知道中關村有過專門針對他的“倒王運動”。

  中關村是創業者的硅谷,也同樣是他們的麥城。因爲無限的商機和激烈的競爭如影隨形。書生氣十足的王江民和他的公司在競爭中吃了不少虧,遇到明爭暗鬥的事他就氣得拍桌子瞪眼睛。當別人問到他對某某人的看法,他會直截了當地說,“這個人不可交,我可不願意理他。”接觸他長了會覺得,他性格中很多地方不像商人,不夠圓滑、不夠狡詐。

  王江民:按照我的性格我是學不會的。肯定是學不會的。我只有靠我們自己的技術,靠我們產品的技術含量,靠我們市場服務含量,來爭取市場。來爭取客戶。但是這樣可能比較累一些。

  除了技術,王江民的信譽也是讓他在商戰中制勝的利器。就在對手以咄咄逼人之勢蠶食殺毒軟件市場之時,王江民推出了新一代殺毒軟件KV3000。連邦公司一次性定貨8萬套,價值550萬元。這相當於國內一流的通用軟件公司全年的流水。這家公司做這筆生意,憑的就是王江民的信譽,他們認爲王江民這三個字最值錢!王江民總結的商場原則是:做生意也跟做人一樣,不能太貪。他給經銷商的銷售額分成經常超過經銷商自己的想象。

  王江民:其實我最喜歡做的還是開發軟件。最喜歡做的是怎樣把一個病毒去殺掉,就是說怎麼樣使你親手做的軟件,在整個社會上去殺那些計算機病毒。去拯救那些被計算機病毒侵害的計算機。最頭疼的也就是說這個公司需要非常好的策劃,出一個非常好的市場運作的方式、方法。怎麼樣去能把這個市場運作到最佳狀態。但是這些都是說必須我去犧牲軟件開發這一塊。來純粹作公司的管理,市場運作。但這一塊還是我最不願意做的。但是現在逼得我不做不行了。

  在中關村科技園區企業百佳納稅名單中,江民公司是軟件行業入選的5家之一,銷售額在同行業中也名列前茅。靠着自己的技術和努力,王江民成爲中關村的億萬富翁。有了錢,他沒有過起奢華的生活,而是捐給了殘疾人、教師和貧困的大學生。除了回報社會,他還爲別人投資項目,雖然迄今爲止他還沒從這些投資項目裏拿過分紅。當然,王江民就是王江民,馳騁中關村六年,有時還是那麼憨厚、那麼單純。

  在中國的軟件發展史上,王江民絕對是可圈可點的一個人。除了他的勤奮刻苦,他的成功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他做人的成功。在對大學生的演講中,王江民總是不忘忠告:年輕人要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真才實學,要堅持勤奮學習,知識豐富了,能力高了,才能抓住機遇,機遇有的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