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讓大腦去健身房鍛鍊一下了

愛迪生說過:讀書之於精神,恰如運動之於身體。 然而,愛迪生並沒有進一步說明讀書如何鍛鍊我們的精神,也就是大腦。

關於這一點,日本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在他的著作《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中爲我們作出了詳細的解答。

身爲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高級研究員的茂木健一郎,主要研究大腦與心的關係,作品有《創意腦》《大腦活用學習法》《大腦活用工作術》等。

在《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這本書中,茂木健一郎提出:書籍就是大腦的健身房,閱讀就是一種非常簡單的鍛鍊大腦的方法。茂木健一郎指出科學的閱讀能夠鍛鍊我們的語言能力、社交能力和思維能力。

 閱讀提升語言能力

你聊天的時候愛用emoji嗎?你的手機裏存了多少表情包?

在一張圖片就可以表達自我的網絡時代,語言彷彿成了一種多餘的東西。然而語言作爲人類的根基,影響着我們的情感和思維。

“瞭解語言等同於瞭解自己,可以使我們更完美的表達出自己。”在《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中茂木健一郎如此點評人類的語言能力。

但是很顯然,無處不在的網絡對於我們的語言能力少有刺激,卻常見反作用。那麼,如何才能夠在表情包紛飛的時代,保持至關重要的語言能力呢?

茂木健一郎給出的答案就是閱讀,特別是閱讀經典書籍。一般來說,經過時間檢驗的經典書籍,在文章表達方面登峯造極。通過閱讀可以在無形之中讓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除了閱讀經典對語言能力的潛移默化的薰陶,閱讀結束後對書中內容的總結整理則是對語言能力的刻意鍛鍊。總之,這兩種做法都能夠幫助我們不斷地打磨語言能力,從而在這個自由的年代盡情地表達自我,展示自我。

 閱讀增社交能力

身在北京的你發了一條朋友圈,馬上得到旅居紐約的朋友的點贊。

這種穿越地理限制的跨越式溝通是專屬於網絡網絡時代的便利。只是朋友之間的互動頻率的增長,是否就意味着人們社交質量也隨之提升呢?

“無效社交”這個詞的出現昭示了問題的答案,喧譁的網絡無法幫助我們提升社交質量。但是,與之相對的,一個人的孤獨地閱讀卻能夠做到。

在閱讀中,讀者化身成爲書中的人物,喜其所喜,悲其所悲。這種感同身受的體驗極大地提升了閱讀者的共鳴能力。

有研究顯示,一個人共鳴能力的高低,與他的受歡迎程度有明顯的關聯。越是能夠理解他人的人,越受到別人的喜愛,朋友也就越多。甚至共鳴能力不僅在社交方面表現優異。事實上,具有較高共鳴能力的人,具有更優異的業績表現。

可以說,閱讀是一種最簡單的提高共鳴力乃至社交能力的方法。

 閱讀鍛鍊思考能力

加拿大作家露西.蒙哥瑪利的《綠山牆的安妮》是茂木健一郎非常推崇的一部作品,書中的主要觀點是“我們能爲別人做些什麼?”。

在閱讀這部作品之前,茂木健一郎從未接觸過此類想法。因此這本書給茂木健一郎的思想帶來了一種哥白尼式的衝擊。

衆所周知,思考是人類的本能,但是思考需要契機。正如個體心理學家艾弗雷德·阿德勒所說,只有人們在遇到某種困難和挫折的時候纔會去問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那些人生之路平坦順暢幾乎沒有遇到過困難的人,都不會產生這個念頭。

生活的本質,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就是平平淡淡。因此想要激發自己的獨立思考必需要藉助外力。

閱讀就是這種外力。正所謂無巧不成書,書中充滿了矛盾、衝突和碰撞。通過閱讀我們可以接觸到大千世界、無所不有的獨特思想,幫助我們獲得更多思考的機會,建立我們自己的價值觀體系。

茂木健一郎在《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中提到:如果閱讀郵件、微博和朋友圈裏的文章相當於日常的休閒逛街的話,那麼閱讀書籍就好比去拳擊館一絲不苟的練習拳擊。

所以說,網絡時代,唯有閱讀才能讓我們的大腦得到有效的鍛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