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的腦科學本質

在思維導圖概念形成的初期,東尼博贊研究了信息處理的本質、腦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他說,每個腦細胞(神經元)如同一個個伸出觸鬚的章魚,中間是身體,同時有十根、百根或者上千根觸鬚,每個觸鬚像樹幹,從細胞中央向四周發散,縱橫交錯聯結在一起。

腦細胞的枝幹叫樹突,其中特別大且長的分支叫軸突,每個樹突和軸突周圍突起的部分是突觸或神經鍵。

每個腦細胞的神經鍵在同一時刻與周圍相鄰一萬個腦細胞的神經鍵相連接,傳遞和交換化學物質,從而形成錯綜複雜的網絡結構。

思維導圖就是模擬大腦細胞的運作方式而產生的,思維導圖與腦細胞的結構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思維導圖的主題,類似於每個腦細胞;導圖之間的連接線,就像樹突或者軸突,或者,中心主題出來的那個線條(一級分支),可以類比爲軸突,其他的二級三級分支等,都可類比爲樹突。

神經細胞具有傳遞信息的能力,腦細胞之間連接的網絡越豐富越靈活,人腦細胞信息加工的能力也越強。

同樣地,思維導圖節點越多,分支越豐富,說明思維越發散,思考越流暢,內涵也越豐富。

上述是微觀的角度。

從宏觀上看,思維導圖跟人際關係之間,同樣可以有類似的類比。

每個人,可以看成是一個主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看成是主題之間的連線。

每個人,都會跟很多其他人發生聯繫,類似於一個主題,可以發散出很多二級主題一樣。

很多時候,個體能夠聯繫的其他人越多,聯繫越豐富,說明人際關係越發散,關係越豐富,這個人的生活大概率也會比較豐富。


本文參考了東北師範大學董博清的博士論文《基於思維導圖的中學物理教學實證研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