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的脑科学本质

在思维导图概念形成的初期,东尼博赞研究了信息处理的本质、脑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他说,每个脑细胞(神经元)如同一个个伸出触须的章鱼,中间是身体,同时有十根、百根或者上千根触须,每个触须像树干,从细胞中央向四周发散,纵横交错联结在一起。

脑细胞的枝干叫树突,其中特别大且长的分支叫轴突,每个树突和轴突周围突起的部分是突触或神经键。

每个脑细胞的神经键在同一时刻与周围相邻一万个脑细胞的神经键相连接,传递和交换化学物质,从而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

思维导图就是模拟大脑细胞的运作方式而产生的,思维导图与脑细胞的结构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思维导图的主题,类似于每个脑细胞;导图之间的连接线,就像树突或者轴突,或者,中心主题出来的那个线条(一级分支),可以类比为轴突,其他的二级三级分支等,都可类比为树突。

神经细胞具有传递信息的能力,脑细胞之间连接的网络越丰富越灵活,人脑细胞信息加工的能力也越强。

同样地,思维导图节点越多,分支越丰富,说明思维越发散,思考越流畅,内涵也越丰富。

上述是微观的角度。

从宏观上看,思维导图跟人际关系之间,同样可以有类似的类比。

每个人,可以看成是一个主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看成是主题之间的连线。

每个人,都会跟很多其他人发生联系,类似于一个主题,可以发散出很多二级主题一样。

很多时候,个体能够联系的其他人越多,联系越丰富,说明人际关系越发散,关系越丰富,这个人的生活大概率也会比较丰富。


本文参考了东北师范大学董博清的博士论文《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证研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