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愷漫畫

“我的心爲四事所佔據: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

豐子愷,出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一戶殷實人家。上面有六個姐姐,家中幼子,父母給他取小名“慈玉”。從小圍繞在家人的寵愛中長大,有着幸福快樂的童年。愛的種子,在他的心裏生根發芽。他爲人溫柔悲憫。對小孩子的愛,是他作品裏的一大特色。

早年,就讀於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師從李叔同學習繪畫和音樂,師從夏丏尊學習國文。學習很刻苦,受到老師的讚許。畢業後,和友人一起創辦學校。作爲學校創辦人之一,在學校裏,教授西洋畫等課。教學時日,苦惱知識不夠,不能窺見西洋畫的全豹。想了許久,暫時拋下妻子,決意赴東京留學。因爲沒有路費,向姐丈周印池借了四百元。獨自前往東京求學。到達東京後,親朋多有接濟。求學期間,學習了木炭畫,提琴,日文英語。正式求學時間短短十個月,同年的冬季,金盡而返。回國後,仍舊做教師。一場重大的傷寒病,使他停止了教學生活。李叔同和夏丏尊,於豐子愷嚴父慈母般的教育。

在東京神田區,他偶然間翻到竹久夢二的早年作品。甚感興趣,四處尋找竹久夢二的畫集,認真研究。求學短暫,他沒有停下手中畫筆,寥寥幾筆,一幅漫畫躍然紙上。漫畫風格簡易樸實意境雋永含蓄,滿是童真溫情。他的書法,不張揚,不露鋒芒,如跳動的泉水,叮咚而下。漫畫與書法融爲一體,相映成趣。妙然佳作。豐子愷因漫畫,聞名於世。

從他的散文裏,我們可以看到對小孩子的愛。字裏行間的溫暖。《瞻瞻的車》,《阿寶赤膊》,《給我的孩子們》等。瞻瞻騎腳踏車,爲小凳子穿上鞋子。孩子的世界是純澈的,簡單快樂的,他們是那樣的歡喜。漫畫上的題材,多是家裏小孩子的趣事。溫情慢慢在紙張上散開了。

豐子愷有一副菩薩心腸,受弘一法師影響,皈依佛門,篤信佛教。具有悲憫情懷。常常在佛教日帶子女去放生。自己也經常獨自去放生。後來任開明書店的編輯。

豐子愷十分疼愛孩子,與妻子育有三子四女,豐華瞻,豐元草,豐新枚,豐陳寶,豐宛音,豐一吟,豐寧欣(雖非豐子愷親生,但視如己出)。七個孩子都很爭氣,皆有所長。

他的散文風格恬淡率真、意味雋永,著有《緣緣堂隨筆》,豐子愷在自己設計的緣緣堂裏,安居多年,度過了創作的黃金時期。筆下的故居緣緣堂,在抗日戰爭時期,因日軍的轟炸,毀於戰火。豐子愷十分痛惜。

後來,他在運動中,遭受了長久的迫害。平反後,生了重病。1975年清明,豐子愷重遊石門,專程憑弔緣緣堂舊址。同年9月15日逝世於上海。

豐子愷逝世數年後,桐鄉縣人民政府按照原貌重建緣緣堂。生前摯友慨然捐資。緣緣堂再現人間,對外開放。

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建有豐子愷紀念館,是一家專職漫畫館。

豐子愷,是我國現代著名畫家、散文家。取中西畫之長創作漫畫,幽默風趣,畫風純仁。散文,寫人,憶事,狀物,平易恬淡,飽含深情。著有《子愷漫畫》、《緣緣堂隨筆》、《護生畫集》等。

俞平伯稱讚他的漫畫“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着人間的情味。”這樣的評語,同樣適合他的文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