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馬雲說你註定被消費主義和極簡主義混雙暴打,知道這個就不會

什麼是消費主義?

市場經濟社會中普遍流行的一種社會價值觀現象,是指導和調節人們在消費方面的行動和關係的原則、思想、願望、情緒及相應的實踐的總稱。其主要原則是追求體面的消費,渴求無節制的物質享受和消遣,並把這些當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價值。它是當今庸俗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簡言之,消費主義就是在告訴你:你消費了什麼就代表了你是誰。

因此不管你的收入如何增加,爲了匹配你因此而增高的 “社會地位”,你的消費總是如影隨形地變高,讓你始終無法獲得太多的結餘。


關於消費主義,尤瓦爾 · 赫拉利在他的《人類簡史》一書有很精彩的論述:

消費主義告訴我們,想要快樂,就該去買更多的產品、更多的服務。如果覺得少了什麼,或是有什麼不夠舒服的地方,那很可能是該買些什麼商品(新車、新衣服、有機食品),或是買點什麼服務(清潔工、心理諮詢、瑜伽課)。就連每一則電視廣告,也都是個小小的虛構故事,告訴你買了什麼產品或服務可以讓日子更好。


最近 5 年,中國的中產階級快速崛起。他們主要分佈在一二線城市,收入水平在過去的 5 年裏以很快的速度增長,逐漸接近了歐美對於中產階級的定義。恰恰在這個時候,主流輿論開始談起了一個詞:消費升級。

什麼是消費升級?說白了,就是讓你把多掙的錢以各種方式花掉。

收入增加了,是不是應該買個勞力士犒勞一下自己了?都已經年薪幾十萬了,還開普通合資品牌的中級車怎麼行?至少也應該買一臺寶馬 3 系吧。現在休假誰還去新馬泰啊?不去個奧地利或者澳大利亞,朋友圈都沒臉發。

哦對了,現在還流行北歐看極光,南極洲跨年,馬賽馬拉看動物大遷徙。


而如果去日本旅遊,不喫個米其林三星的懷石料理,那是萬萬不行的。

在消費主義的大旗之下,這些消費行爲非但不會被認爲是奢侈浪費,反而會被包裝成各種美好的事物,讓你於情於理都無法拒絕。

買勞力士是爲了 “追求人類機械工藝的極致”;出國旅遊是因爲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買席夢思的牀墊是因爲 “人的一生有一半的時間在牀上度過,爲什麼不對自己好一點”;最新流行的知識付費,那更是理直氣壯:我學習,我自豪,199 包年,有什麼理由不買買買?

3

即便你逃脫了這一切,也無法逃脫中產階級頭上頂着的兩座終極大山:房子和子女教育。

在中國,由於長時間的一胎制,直接把所有的小孩變成了奢侈品。幾乎所有有能力的中產階級家長,都希望給自己的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以應對日趨升級的競爭。

因此,各種針對中產階級子女的 “消費升級” 方案應運而生。在《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文中,就包括:

女兒去一趟美國遊學,10 天 20000 元;

女兒平時在家需要請阿姨照顧,5000 元;

7 月份鋼琴考級,每週要上兩節鋼琴課,200 元一節,一共 2000 元;

游泳班 2000 元;

英語、奧數、作文 3 科培訓班 6000 元;

這麼幾項加起來就要 35000 元了。

這並不是全部。光是雙語幼兒園的收費,就可以從幾千塊到一年 20 萬不等。更不要提子女教育的終極投資:學區房了。

那就正好說說第二座大山:房子。

房子應該是投資啊,不算消費吧?

你錯了。十年前曾經有一本風靡一時的理財書籍,叫做 “窮爸爸 富爸爸”,裏面提到的最重要的一個常識就是,自住房產屬於負債,而非資產。因爲自住房並不能給你帶來正的現金流收入,相反,爲了維持住在裏面,你還有很多的支出項目:水電、物業、折舊等等。


儘管過去十年,在京滬深有房的就是贏家,但是對於大部分只有一套房的中產們來說,這種大幅的房價上漲非但不會給他們帶來什麼實際的好處,反而增加了焦慮感。爲什麼這麼說呢?

因爲中國中產階級的死穴就是房子。

我曾經看過一篇北京和紐約房產的對比。最高端的住宅北京紐約幾乎同價,也幾乎同樣豪華和高檔,區別出現在中等住宅。美國紐約可以買到漂亮的中等價格住宅的預算,在北京只能是市中心的老破小,或者是遠離市區、配套不完善的社區。

在中國的中產階級從收入到生活方式都無限向美國中產靠攏的今天,住房水準成爲了隔離兩者生活水平高低的鴻溝。

而在消費主義成爲主流價值觀的今天,耳濡目染美式中產生活方式的中國中產,在面臨如此巨大的居住水平差異時,想要改變現狀,面對高昂的房價又無能爲力。如何能不焦慮?

4

爲什麼消費主義會在近代開始盛行?其實恰恰因爲這是推動整個自由經濟體系前進的重要基礎。

再引用一段《人類簡史》的精彩闡述:

然而,如果根據商人的資本主義倫理,所有的利潤都該再投入生產而不是白白浪費,這樣一來,消費主義倫理和資本主義道德該如何共存?沒問題!

就像過去的年代,今天也有精英分子和一般大衆的勞力分工。在中世紀歐洲,貴族浪擲千金、盡享奢華,而農民則是省喫儉用、錙銖必較。但今天情況正相反。大富豪管理資產和投資非常謹慎,反而是沒那麼有錢的人,買起沒那麼需要的汽車和電視機卻毫不手軟。

資本主義和消費主義的倫理可以說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將這兩種秩序合而爲一。有錢人的最高指導原則是——“投資!” 而我們這些其他人的最高指導原則則是——“購買!”

是的,這就是消費主義盛行的天機:中產階級越奉行消費主義,他們就越難累積足夠的資產;而沒有資產的中產階級,只能通過維持自己的努力工作,用勞動時長來換取或高或低的收入,滿足與之匹配的消費需求。

而他們努力工作所生產出來的消費品,又被自己蓬勃的消費慾消費掉,而不至於呆滯在工廠裏成爲庫存。


這個完美的閉環使得資產階級可以通過投資不斷擴大生產獲得更大收益,中產 / 無產階級中的大多數則永遠無法完成階級跨越,限於無休止的消費 — 生產循環中不能自拔。

這,就是消費主義的陰謀。這就是爲什麼你已經年薪百萬,還焦慮不已的原因。

有沒有看過一個新聞?

美國銀行理財網站的調查發現,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後,美國人的應急意識有所增強,儲蓄率回升。但是總體的儲蓄依然不足,只有不到 37% 的美國人有足夠的積蓄可以隨時拿出 500 美元或者 1000 美元的現金來應對緊急的狀況。

是的,有 2/3 的美國人,拿不出 1000 美元來應急。

那麼他們拿什麼來購買資產?

一個活生生血淋淋的,被消費主義徹底綁架了的國家案例。

按照消費主義的路走下去,你將窮盡一生,無法自拔。

看到這裏很多人會想到一個詞與之對應“極簡主義”,是的!

佛格斯·奧康奈爾的《極簡主義》有7大理念

1.事情其實很簡單

2.弄明白自己要什麼

3.任何事情都有連續性

4.如果不去做,永遠都做不完

5.事情的結果往往和預期不一樣

6.明確界定事情的結果

7.學會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

對於生活,這裏需要問自己一個一生纏繞自己的問題“弄明白自己要什麼”,這個問題很難,每個時期的你都會有不同的問題和答案。難道堪比三個哲學上的終極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裏來?”“你要到哪裏去?”

現在的你,你要什麼?

PS:問題涉及到你的經濟收入、物質慾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