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賣房子的女人》:這個帶病生存的耿直girl,比《安家》裏的房似錦鮮活多了

我們都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什麼。做醫生的要治療好病人、做老師的要教育好學生、做清潔工的要打掃好房間。但誰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不帶情緒地、勤勤懇懇地、哪怕遊走在道德邊緣也在所不惜的做好自己工作的人,有嗎?

三軒家萬智就是這樣的房產銷售員,她的唯一宗旨就是:把房子賣出去!她的口頭禪是: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

當她來到屋代大課長所在的房產銷售部,她的任務就是要憑藉一己之力將這個銷售額在公司墊底的部門業績拉上去。她沒有其他的能力,只會賣房子,所以要求下屬全部都認真做一件事,就是去好好的研究如何把委託給他們的房子賣掉。

屋代大課長明明當年也是公司的金牌房產銷售員,爲什麼他所管理的部門業績那麼差呢?

一個部門猶如一個家庭,管理者佔據家庭中父母的位置,下屬們會分別成爲家庭中不同的孩子。屋代大課長雖然是一位男性領導,但他面對下屬的管理方式完全是母親式的。庭野聖司雖然很努力,但總沒有業績,客戶有一點點意向就會興沖沖跑回來彙報,就好象喜歡邀功的小兒子。白洲美加明目張膽的在上班的時候研究口紅色號,因爲她知道如何向課長哭鬧撒嬌,如何什麼都不幹還能在課裏待下去的小女兒。佈施誠和課長是同級別的老員工,就好象借住他們家的親戚,知道這個家的規則限制不了自己。足立聰又勤奮又懂得如何將房子賣給合適的人,作爲長子般存在的他看不起家裏整天混喫等死的弟弟妹妹們。剩下只有懸掛在中間位置的兩個沒有存在感的“兒子”,和家裏的傭人,也就是助理。

面對這樣一大家子性格迥異的“孩子們”,屋代大課長只會喊喊口號,卻沒有任何實際的措施來管理這些人,更別提如何幫助他們把房子賣出去。這和養育孩子簡直不能更類似了,疼愛孩子的母親總是不忍心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責罰他們,只會導致他們在進入社會後無法適應。因爲社會是靠各種規則才能良性運作下去的,不把觸犯規則當回事的孩子們會驚呆於懲罰的降臨,然後在不知所措中情緒奔潰。

就如同白洲美加的遭遇。有備而來的三軒家萬智第一槍就打向了這個全課最懶、最不求上進的“小女兒”,讓她揹着廣告牌去發傳單。白洲美加驚呆了,她企圖向課長哭訴,但三軒家放出了標誌性的怒吼:GO!嚇得白洲美加連滾帶爬的衝出了辦公室。

這就是父親功能的作用,制定規則,設立獎懲,並執行。

而父親還需要具備另外一個功能,告訴孩子如何在社會上生存。所以三軒家親自帶“小兒子”庭野聖司出道,從教他開車穿各種小巷子開始。還教他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定義客戶,看到別人需求的前提是,放下自己的那些自以爲是。

同樣,她也會教白洲美加如何做一個真正的房產銷售員。當白洲美加面對一套準備出售的房子,只會數落它的缺點時,三軒家告訴她換個角度這些缺點可以成爲這套房子的優點。回家路上車流比較密集,看上去很嘈雜,但會讓單身女性有安全感。臥室朝西,不單能看到絕美的夕陽,也意味着休息日可以睡個安穩的懶覺不會被太陽曬屁股。壁虎雖然嚇人,也是護宅的神獸。點點滴滴,相信都是她慢慢累積出來的寶貴經驗。

可惜,白洲美加根本不當一回事。

她的工作觀唯“偷懶”二字就能概括,把宣傳單扔到垃圾桶裏,然後跑去喝咖啡。被三軒家揭穿後,只會哭叫說自己被欺負了,求課長媽媽同情。她暗戀的足立聰王子——在三軒家沒來之前課裏業績最好的員工——根本看不起她。一個無法做到賞罰分明的家庭,家庭中能幹的“孩子”最終會選擇離開,因爲他們常常體驗到的就是不公平。他們不會和能力差、甚至偷懶的孩子分享自己的成功。因爲在內心深處,他會覺得那些孩子是靠父母的庇佑活着、不是自己的努力,所以他們不配。

現在很難象以前,動輒生七、八個孩子,組成多子女的家庭了。不過在二胎的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間關係的緊張,最先要檢討的是父母。有些父母並不覺得自己對孩子有偏差,對做的好的孩子會鼓勵和認可,對做不到的孩子也會寬容以待。表面上看沒什麼問題,天長日久一直努力的那個孩子就會心理失衡。如果父母再認爲能力強的孩子理應多幫父母分擔一些,就更會造成同胞之間的嫌隙。用張文宏的話說:“不能欺負老實人。”

所以,家庭中、或者說公司中,有一個人能做到獎罰分明,對整個家庭成員或公司的職員的發展是有利的。

“好爸爸”雖然設立了獎懲制度,但並不會盲目去執行。三軒家在一定時間的努力後,直言白洲美加根本不適合出來工作。雖然她從一開始的抗拒到後面完全被三軒家感染,認真地面對這份工作了,但她的能力的確不在這方面。所以,三軒家也會建議她,不如嫁人。不適合這份工作就不要浪費時間,人生有其他很多選擇,三軒家並不會因爲自己熱愛賣房子就偏執的認爲誰都應該熱愛並做到最好。

三軒家雖然總是強調,賣房子是一個人的工作,但她對人性卻有洞若觀火的能力。看她如何銷售一套房子,簡直在看一場藝術秀。前期對房子的調研、中期對用戶需求甚至他們難以言表的需求的瞭解、後期向用戶解釋爲什麼這套房子適合他們的精準用語,只能用痛快來行爲。

三軒家萬智也渴望能組建自己的家庭,但三十歲了從未戀愛過。除了賣房子,她不具備其他能力,也不在意其他風景。一次機會,她和屋代大課長參加了料理類的相親活動。原先活動的要求是讓男女一起協作完成幾道高級料理,但她一個人把一組人的事情都包攬了。哪怕顏值讓人垂涎,也沒有男性想去接近她了。

非常有意思的是,面對客戶的時候她總能捕捉到對方臉上細微的表情,和沒有傳達出來的重要信息,並大膽的替他們做決定。但離開了這個場景,她就和機器人一樣,喪失了所有人際溝通的心智化能力,變的呆板難以接近。直到有一次,因爲下雨她吐露了自己的遭遇,才讓我們明白,沒有一個人會無緣無故變成這樣。

要做到一家公司的銷售業績頭牌,無人能望其項背,除了能力,還需要一些“病”。沒有任何情節去回溯高中時父母雙亡、被趕出家門後她遭遇了什麼,但一個無依無靠的少女只能象流浪漢一樣生活在公園裏,我不忍心再問任何細節了。所以她告訴白洲美加,自己被困住了。爲了彌補這個創傷,她對房子充滿了渴望。有瓦遮頭,是最甜的幸福,所有事都不如這件事重要。當她爲客戶選中了一套套房子,看他們露出滿意笑容那一刻,也在治癒自己心中那個被迫做流浪漢的少女。彷彿在意象中,她爲當年流落公園的自己買下了一所所擋風遮雨的房子。

這個創傷算早年的創傷嗎?嚴格來說不算,高二時三軒家萬智也已經十六七了吧。心理學認爲人類越幼小,經歷了哪怕很細微的不幸遭遇,對我們一生影響一樣越大。可是,並不是說當我們沒那麼幼小了,經歷的不幸就不重要、不會對未來的我們造成影響了。就算一個成年人,遭遇了重大的創傷性事件,哪怕他曾經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也會被擊垮。三軒家萬智一定曾經跨掉過,而賣房子是她站起來的方式。

雖然三軒家說話太過耿直,卻總能一語中的,被她教訓的下屬一個個如同中了魔咒。就算她沒什麼反應,他們自己也彷彿聽到了那聲“GO”,衝出辦公室努力推銷房子去了。如果一個人能把某件事做到極致,相信周圍的人也被會帶動起來吧。

這就是帶着症狀生活的典範,不,帶着症狀工作。能把症狀轉換到工作中的人,至少我是欽佩的,總比躺倒等救助連手都懶得伸出來的人強。因爲堅持要把房子賣給合適的人而得罪公司高層的三軒家萬智,最後和屋代大課長一起離開了公司,獨自創業。但,我一點也不替他們擔心。流落街頭都沒能打垮的姑娘,怎麼會活不下去呢?

因爲最近“安家”特別熱,於是就把16年的這部由北川景子主演的日劇翻出來看了,想必大家都知道“安家”是根據這部日劇翻拍的。果然,還是原版更有味道一些。

想加入影心理讀者羣,請聯繫平臺助理微信:xinliwanka,通關密碼:我是讀者。如果覺得我們的文章還有些趣味,或許還能給一些提點和幫助,歡迎點贊轉發,或打賞支持主創。想跟進一步瞭解主創,可以關注微博:心理諮詢師賈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