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疫情以來的股票投資經歷

我是一個業餘股票投資新手,在疫情開始前,原本就決定做ETF定投的,但看到澳洲股票價格超跌,所以決定試試。在過去的近2個月的時間內,獲得了約20-23%的投資收益 。寫下本文算是自己覆盤,我知道我很業餘,歡迎指點。

背景

我的投資一直侷限於澳洲房產,但是在讀了些理財的書後,我決定要多元化,不能侷限於單一種類和地域。於是,首先想到的是應該添加股票投資項,在看李笑來的《讓時間和你一起慢慢變富》,我就堅定地進行ETF定投,並考慮多個地域市場。

首先,我國內還有一點收入,於是在春節後,我就在微信理財上分別設置了5支定投基金,每隻都每週定投,分別買了:上證50指數基金、中小盤指數基金、納斯達克100ETF基金、標普500ETF基金、和一個債券基金。截止到今天的收益大約是6%(在4個月內),年化收益可達24%,不算特別高,但如果能保持這樣的收益率,應該足以打敗通脹。當然,我預計後面的收益應該會下降,但也基本達到了投資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幾乎是完全不用操作,特別省心。

然後,我就要安排澳洲的投資,我找到了好些ETF股票,在正準備定投時,我發現了幾個問題,澳洲的交易費比較高,最少20澳元起,一買一賣就是40澳元。也就是說要至少買4000澳元,才能把手續費降低到1%,但即使這樣也顯得相當高。

於是,我又看了下澳洲一些股票的價格,驚奇地發現很多知名公司的股票價格都在疫情前的50%左右,有點甚至只有1/3。我是一個樂觀派,我堅信疫情會過去,即使不會過去,人類也終究會有解決方案。隨着人類的信息交換速度,人類的糾錯能力在不斷提高,經濟週期也會越來越縮短。儘管以前我幾乎從未玩過股票,但我在那個時刻決定試試股票投資。

澳洲股票投資經歷

3月20日,我買了第一支股票:Telstra,這是澳洲最大的電信網絡提供商,類似中國的中國移動+中國電信。我當時的邏輯是,因爲大家都窩在家,網絡需求會增加,因此公司盈利會增加。不過我很快就以略低於買入成本的價格賣了,因爲我想通了一個問題,因爲澳洲大多數人之前家裏都有網絡,數據包也不會太小,因此疫情期間也不會因爲流量增加多支付費用。倒是因爲流量激增,網絡公司爲此要添加很多資源而付出更多成本,從而降低利潤。從新聞上看,Telstra公司爲此新增了5000個工作崗位,也基本證明了我的推斷。再從股價上看,當時是3.19,現在也只有3.17,也證明賣掉是正確的。

然後,我想了澳洲三大網絡公司的網站股票,分別是:Carsale(汽車交易網站)、SEEK(招聘網站)、REA(最大房地產網站),後來看到DHG(第二大房地產網站)的價格和REA相差太多,又買了些DHG。其中除了SEEK外,其餘都在上週賣了,原因是經過這2個月,價格已經恢復到了當時的75%,但是目測業務量到還沒有達到當時的50%,而且可能要經歷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完全恢復,所以現在的價格已經和其價值匹配,沒有什麼上漲空間了。這些股票的價格和疫情前的價格大致如下:


期間,我上網拿了一些股評,買了一些毫不知情的股票,比如EML(一家做網上支付的公司)、DXX(比特幣投資)、還有ECO(國防軍工產品),除了ECO現在還持有外,其它都以略低於買價出了。不過回頭看,EML又漲了15%,說明這些股票其實還是有一些道理的。


再後來,我編了一個程序,自動計算當前價格和疫情前價格的差異,獲得了下跌幅度的排列、又找了公司的財務報表分析其增長性、再結合行業,選擇了一些股票,一部分給我帶了很大的收益,一部分卻虧了些。

帶了收益的股票都是零售業的,包括:KMD(Kathmandu,類似North Face一個戶外用品品牌,在澳洲非常有名)、AX1(澳洲的各種運動衣服品牌店)、MYR(最大百貨商店,類似王府井),這些股票在澳洲疫情緩解並解禁時,迎來了一波大漲,不過我已經把AX1和MYR賣了,原因是我覺得已經達到疫情前的價格的70%以上了,增長幅度不大了。而我依然保留了KMD,仔細看了KMD的財報,KMD因爲19年收購了一家衝浪用品的品牌,導致19年利潤下降,但我認爲這是一次補短板的收購,是因爲Kathmandu原來的產品主要在新澳且冬季,而這個新收購的衝浪品牌主要是夏季並有國外銷售渠道。KMD現在價格仍然只有疫情前的1/3,短期應該還能上漲的潛力,未來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列表如下:


帶來虧損的包括:Web(Webjet,網上訂票,類似去哪裏),HLO(旅遊網站),LNK(企業IT服務)。這些股票我都已經賣了,不過Web和HLO隨着疫情的恢復現在都在上漲通道,我可能會再買入。列表如下:


中間還有一個插曲,我還買了Tesla。我知道Tesla的銷售都在排隊,對於特斯拉來說最大問題是產能,而19年建好的上海工廠,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春節後就馬上覆工,這在所有汽車製造企業都停工的背景下,Tesla必將脫引而出,事實上也是,在Q1的財報中,Tesla的銷售增長34%,並首次利潤轉正。我依然看好Tesla,還會繼續持有。


另外,在原油爲負價格的時候,我也買了OOO(原油ETF股),也準備繼續持有一段時間。


還有爲長期做準備的,我買了Google和香港的阿里巴巴,不過這2個現在都幾乎沒有怎麼漲開,我準備長期持有。

經驗教訓

這2個月的投資,獲得收益20-23%,如果放在平時應該是個不錯的表現,不過在這個大疫情背景下,一點都不算什麼。即使當時就買1-2只藍籌股,持有2個月也會有類似的收益,而我卻折騰了很多次,除了大概有3只股票調整正確外,其餘的其實不調整收益也不錯。不過,如果按照和大盤的對比來看,大盤在這個階段上漲了12.5%(從4800到5400),也算是跑贏了大盤。我的總結如下:

  • 對大環境有信心,現在的股價貼近了看上上下下很激烈,但是拉遠了看,現在的價格波動對比疫情恢復後的價格都是打折價,買着不動,等達到期望價格就一賣就行了;
  • 經濟學說,股票的價格主要是消息驅動的,而且消息傳播的速度接近光速,也就是說如果消息等我們都知道了,那通常價格都已經變化完了。可是,我現在才知道這裏說的消息專指官方消息,比如:財報或者公告。但是如果是間接的消息就不會傳播這麼快了,即使這個間接的消息是很容易推導出即將發佈的官方消息。比如:
    • 特斯拉:在上海復工的消息其實在2月16日就公佈了,這其實很容易推導出銷售上漲的官方消息,但是卻到4月纔開始大幅反彈;
    • 澳洲的MYR百貨:當時澳洲的新冠日增數已經持續2周小於20了,而且政府已經在說要考慮解禁了,這很容易推導出各種零售業會上漲,可是這些股票就偏要等到官方消息推出了才迅速上漲。我只持有了MYR3天,到手的第二天就上漲45%,第三天再漲15%左右的時候賣了。
  • 疫情可投資的股票分幾種類型:
    • 第 一種是隻是因爲超跌,而公司業務將來不會適合後疫情背景,對於這種股票,要設置一個離場價格,到了就離場,不再猶豫,大多數的零售業都屬於這種類型;
    • 第二種是公司本來就很出色,而且又超跌,這種股票買了可以一直持有。這是極少數的,我覺得我現在抓到的只有特斯拉,Kathmandu可能也是一個比較接近的;
    • 第三種是疫情反而會增加銷售,這是我這次完全錯過的局面。我想到疫情會促進在線銷售,但我沒有想到Amazon會比疫情前還高15%,所以當時在其下跌15%的時候,我嫌太貴而沒有買。還有澳洲的電商股Kogan,我看了它的財報不是很好也沒有買,結果它疫情前是7,結果從5漲到$8.5。
  • 用幾個籃子放雞蛋。我當時就是本着分散投資的思路去的,資金平均分散在超過10只股票上,這樣雖然分散了風險,但是增加了工作量,也導致了我即使壓中了幾隻超漲的股票,卻被其它平庸的股票所拖累,導致總體收益下降。

後面怎麼做

  • 前段時間,心裏壓力比較大,有時一天的跌幅就能抹掉你好幾天的工資。我覺得這種類似短線的操作對於一個有其它本職工作的業餘選手來說是不能持續的。過去2月,總共操作了41次(買賣算2次),差不多一個工作日一次,這太多了。應該要消減掉2/3,一週1-2次合適。
  • 對於我們這些有專職工作的人來說,投資的目的不是要獲得財務自由,而是在少花時間的前提下跑贏通脹。本來就一點錢,也沒有槓桿,花多時間都是不值得的,而且還有可能虧錢。我要永遠提醒自己,投資不是我的主業,不能沉迷其中(說實話,前段時間已經過於投入了),該花時間的是我的主業。
  • 下面短線買超跌的機會幾乎沒了,至少在澳洲。這次能跑贏大盤,也純屬疫情的特殊背景,在往後面,我覺得就會迴歸買長期價值投資的股票或者ETF了,希望能夠和市場一樣的收益率就可以了。
  • 這次收益很大程度得益於零售業股在疫情緩解社交放開時的大漲,這或許可能會在別的國家重演。
  • 下面要找一下買ETF的渠道,而不是僅僅通過股票市場,通過降低手續費來做大比例的定投。
  • 股評不是完全可信,或者完全不可信。一個好的股票推薦,要針對好的公司以及好的時機,再好的公司,在高價買入時也是一個壞的決定。
  • 不要再絕對平均地分配資金在個股上了,雖然要分散投資,但也不能平均主義,以後要能有主次。
  • 這次股票投資,我只用依靠了一點點編程能力,未來我應該更加利用自己的數據處理的能力,來做一些量化分析,甚至量化投資,去發現那些隱藏在數字背後的間接消息和可靠的邏輯推理,那就是相當於找到了時光機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