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後疫情以來的股票投資經歷


從今年3月底我開始學習股票投資,至今已經有7個月的時間。我在5月底的時候曾經寫過一篇總結剛開始的2個月的投資經歷,見該文:我的疫情以來的股票投資經歷。而從寫完那篇文章到現在又過去了5個月的時間,有必要再來總結一下自己的操作的經歷。

收益

我統計了下我的大致收益率,如下:

  • 從3月到11月初:80%

  • 從3月底到5月底:約22%

  • 5月底到11月初:48% (1.8 / 1.22)
    從收益率看,我相當滿意,甚至有點擔心。如果股票投資是一個系統,那麼如果有一種力量能讓我的資產大幅增長,這種力量同樣也能讓我大幅下降。尤其是當我不知道這種力量是什麼的話,現在的獲利就會導致後面的大幅回撤。

參與度

我統計了我的交易次數如下:

  • 從3月底到5月底:41次
  • 從5月底到11月初:大約45次
    也就是說,5月以後比5月之前,我的操作頻繁度下降了約60%,而且這種操作頻繁度還在不斷下降中,現在基本上一週都只操作1-2次。對此我很滿意,因爲投資永遠不是我的主業,我投資的目的是:跑贏通脹,並儘量被動投資。

操作過程

在5月底前,我基本上是持有澳洲股票。而之後,我最大的變化是把投資分散化了,具體如下:

  • 中國大科技股(阿里巴巴、美團、B站、小米):50%
  • 美國科技股(特斯拉、蘋果):35%
  • 澳洲股:15%
    而且做這些改變的原因是我學習了一些投資原則,我們時刻都要有對沖的意識。我在澳洲工作,我投資了澳洲房產,如果我的股票又全部投資澳洲市場,萬一澳洲出現系統性風險,那我豈不是全部套牢?而在7月的時候,這樣的事情果然發生了,由於二次疫情,澳洲股市發生了劇烈震盪,而這次震盪對我沒有太多影響。

教訓

從3月底到5月底,我的操作邏輯是抓因疫情的超跌股;而5月到現在,我的操作邏輯是抓後疫情時代的科技紅利。我覺得從結果看,總體的策略都還行。但下面還是有很多問題:

  • 權威的現代投資理論告訴我們資產配置決定資產收益的93%,也就是說標的勝於時機。而現在看我的投資標的,清一色的科技股,僅僅是有地域的分散性,這也導致了10月初的科技股暴跌,我的最大回撤超過20%,如果最大回撤再大一些,我想我一定會睡不着覺的。
  • 主動投資的比例還是過高。雖然交易頻繁度已經大幅下降,可是還是太高,我還想進一步降低交易頻繁度,比如到1周1次。
  • 其實在這整個過程中,我只抓到了特斯拉一個漲幅超過200%的個股,而對於在這個時期很多相同漲幅甚至更多的,我竟然就一個個眼睜睜地忽略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比如:
    • Zoom:我天天用Zoom,我怎麼不買Zoom,我5月看的時候它是150,現在是500。當初我嫌它已經漲了很多了,所以沒有買,現在已經漲到500了。
    • Kogan:這是澳洲本地電商,相當於中國的京東,也是我經常購物的網站。這個股票我4月看到的時候是5元,我一路看到漲到8元,12元,14元,知道現在的22元。5元的時候,我沒買是因爲我覺得它的財務指標不好,8元以後不買是因爲我嫌貴了。我現在覺得如果想抓那些明星股,絕對不能看財務指標,財務指標都是滯後的,如果看財務指標就只能買到漲幅平庸的股票。
    • 還有After Pay:這是澳洲的延遲支付網關,相當於中國的支付寶。這個股票我從8元開始看,一直到現在的100元,我中間居然就沒有買。
    • 這個列表可以一直列下去,我不是說那些我不熟悉的行業,而是就發生在我周圍的漲幅有幾倍的公司。
      現在我們看很多風險投資公司,比如高瓴投資,他們堅持的價值投資長期主義,我們應該怎麼去貫徹?現在看他們20年前投資騰訊,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可是真的很難。比如就在半年前,我就錯過了這麼多本來可以給我帶來更多收益的股票。《價值》這本書的一段話給我很多觸動(近摘抄原意): 一旦研究發現絕佳的商業模式,就應該自由發揮,全階段地投資。而我看到了一個好的公司,就只會因爲它已經漲了20%而不投了,真是大錯特錯。

未來怎麼辦?

  • 重新資產配置,目的保證收益,降低最大回撤率。現在有很多資產配置模版,比如:
    • 永久組合:25%股票,25%國債,25%現金,25%黃金。年收益8%,最大回撤:12%。
    • 橋水基金的全天候組合:30%股票、55%債券、7.5%黃金、7.5%大宗商品。年收益9.5%,最大回撤:14%。
    • 等等
      但是,說實話,我覺得這些還是太複雜,收益率也偏低。如果我明明知道未來科技公司的看好的,爲什麼我要去買黃金?我想用塔勒布的資產配置方案:60%債券,40%高風險投資。我想可能可以更激進些,可以把60%去買ETF,剩下的做高風險的個股,或者數字貨幣等。不過我具體還沒有想好,但下面是要開始考慮這些了。
  • 貫徹一下長期價值投資的思想,能不能去找一些小盤成長股?
    總之,大致的思路是,要把大部分的錢放在低風險的被動投資標的中,再用小部分的錢去嘗試高風險高收益的標的。我知道這很難,不過確實挺好玩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