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除了勇猛多情義氣之外,對歷史有作用嗎?聽《項羽評傳》

忙活了一週,於是打開了得到App想找本閒書看,正巧看到得到在推《項羽評傳》。我想項羽這個人物還有什麼好說的,他的那些故事,我們已經不能再熟悉了,比如:鉅鹿之戰、火燒阿房宮、鴻門宴、和烏江自刎,他勇猛、殘暴、優柔、並講義氣。那這個《項羽評傳》還能再講出點什麼新意呢?

帶着這個問題,聽了前兩節,原來這個課程是撇開項羽的故事,而從故事背後來和我們探討項羽的歷史作用。項羽得了天下後,分封18諸侯,可4年後被劉邦戰敗,退出歷史舞臺。這聽上去就像一個開歷史倒車但被劉邦阻止的反面人物,那究竟應該怎麼評價項羽的歷史地位呢?本書給了令人信服的解答。

時代對項羽的侷限

自夏商周春秋戰國,中國一直是血緣決定統治權。

尤其是戰國之前,人的社會地位由血緣決定,這就是孔子宣揚的,家就是國,和國君的親疏決定了人的政治地位。

再後來到了戰國時代,秦的商鞅變法本質上就是廢除了血緣決定論,人在社會的地位由軍功決定,你砍了多少人頭就能得到多高的爵位。以前的戰爭其實都是貴族戰爭,類似有錢的貴族進行的體育比賽,這纔會出現宋襄公的半渡不擊,因爲體育比賽不光要贏還要贏得公平。而秦國通過變法,把貴族戰爭升級成了全民戰爭,那自然不是其它六國可以比擬的。但是,即使是秦國,國君也是需要血統的,戰國時代沒有哪一個國君都是世襲的,沒有一個是農民起義的領袖。

而秦稱皇以後,很快出現了陳勝吳廣起義,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農民起義。陳勝的主張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於是他自稱張楚王。陳勝的意思是,誰有力氣,誰當老大,那些貴族的血液去死吧。這看上去是把歷史車輪又往前滾了。但是,令陳勝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手下也紛紛效仿,自立爲王,並與陳勝對立,很快陳勝腹背受敵,最後盡然被氣車伕害死,退出歷史舞臺。

陳勝的失敗,給天下人的教訓是,還是得靠血統服天下。這個時候,項羽和其叔叔項梁出山,也只能接受范增的建議,另立楚懷王的孫子爲楚王(也封楚懷王),號令天下。

同時其它六國的後人也紛紛效仿,是乎剷除了秦國後,大家都會回到那個諸侯時代。這個時候大統一就相當於秦王朝,就相當於殘暴,不是大家的期望。

也就是說,再這個時刻,時代不允許第二個秦始皇。

項羽的格局

項羽真的那個優柔寡斷有勇無謀之輩嗎?

讓我們先回到鉅鹿之戰的前期,楚懷王代表的血緣派和項梁代表的實力派還能微妙的平衡。可是項梁突然戰死,此時項羽還小,尚不能代表實力派,於是血緣派的楚懷王開始蠢蠢欲動。

楚懷王首先讓劉邦進軍關中,再讓宋義領相遇就趙,其實是用宋義制衡項羽,並接機除掉項羽。沒想到,項羽反而搶先一步謊稱宋義謀反接到楚懷王密詔,誅殺了宋義。楚懷王沒有辦法只好默認了項羽的權力,這纔有了之後的鉅鹿大戰。這時候,項羽挽回了實力派和血緣派的均衡。

在後來,由於鉅鹿大戰的巨大成功,各諸侯紛紛拜服項羽,項羽成了實力派領袖,聲望開始高於血緣派。

再後來,滅秦之後,項羽封18諸侯,還封了原楚懷王爲義帝,圓了世人對滅秦之後的猜想,從明面上看,中國又回到了秦之前的春秋戰國的年代。
也就是說,項羽有順應時代的格局,知道什麼不可爲。

項羽留下的局面

18諸侯分封看上去是和周類似。但有一個很大不同是,項羽還封了義帝,義的意思其實是假的意思。也就是說這個項羽設想的局面是,表面上18諸侯並以義帝爲中心,但實際上這個義帝是虛的,隨時可以取而代之。項羽布了一個臨時棋局,一方面順應時代的呼聲回到諸侯時代,另一方面也可以往大一統的路線發展。項羽本來希望自己成爲最後的終局者,但是很可惜,劉邦出來了,他利用了項羽佈下的局,成功地奪了天下,並讓中國的歷史車輪繼續向大一統的方向滾滾前進。

最後

古今歷史,要奪天下,都要有正統和實力兩方面的配合。陳勝有實力沒正統,楚懷王有正統沒實力,最終都失敗,只是給人留下了些教訓而已。而項羽雖然也失敗了,但是他留下了一個利於大一統的局面,最後劉邦也是靠這個局面獲得了正統性同時兼具實力,才終於成功把中國繼續引導到大一統的局面中來。

在當時的情況下,從夏商周春秋戰國幾千年都是諸侯林立,而秦朝的大一統只是15年光景。因此那個時代的大多數人都認爲秦朝的大一統完全是一個意外,是一個病態,歷史應該回到諸侯林立的局面。

如果沒有項羽,沒有項羽佈下的這個局,很有可能中國就是另一個歐洲。這也不是說大一統一定好於諸侯林立,但可以確定的是項羽進一步確認了大一統的歷史走向。中國歷史上下5000年,秦朝開啓了大一統,漢朝鞏固了大一統,但我們不要忘記秦漢之間的項羽,沒有他的銜接作用,秦朝的大一統可能就是一個孤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