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觀感,據說是中國最好的電視劇

以下文字寫於2014-04-20。

《走向共和》是當時在上一家公司一次培訓的時候聽到的,但一直沒有看,但一直留了心,前幾天做youtube突然翻到,瞄了兩集就不可收拾,下班一回家就看,做飯的時候看,喫飯的時候看,睡覺前看,上廁所也看,一次洗澡的時候也看,終於花了10天的時間看完。這是一部講晚清歷史的連續劇,被很多人列爲最真實的歷史展現,儘管也有很多不符合史實之處。它從甲午戰爭前到張勳復辟,從中主要經歷:百日維新、義和團、八國聯軍、辛亥革命、袁世凱稱帝、二次革命等等,主要的人物是:慈禧、李鴻章、袁世凱、孫中山,當然還有很多如:光緒、康有爲、梁啓超、楊度、徐世昌、段祺瑞、宋教仁、黃興、等等。真是亂世出英雄,又如百家爭鳴,每個人都還着自己救國的理想,他們有自己堅持,也有自己的弱點,而這部連續劇把他們都描繪得入木三分。

李鴻章


要說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我居然首先想到了李鴻章。在我們的中學教課本上,此人與賣國賊等同。可是我欣賞有兩點,第一,他的是在甲午戰爭戰敗後,誰都不願意去日本談判,但是李鴻章還是去了,他也算是有責任的人,沒有一摔尾巴就走了,日本原來要求賠償3億白銀,結果有個日本的愛國賊刺殺李鴻章,一槍打在他嘴上,據說那顆子彈一直還在李鴻章的腦袋裏,就這樣日本收到輿論壓力,將賠償降到了2億白銀,不說他在談判現場依然不卑躬屈膝(電視裏演的,不知真假),也不說他是否爲大清謀得了最好的條件,但憑這次暗殺,就知道這次路程的兇險,李鴻章是刀尖上滾過來的人,他不會不知道,但是還是去了,雖不能和單刀赴會相比,但應該還算是有責任有勇氣,知道自己北洋軍失敗,只有自己去收拾。第二,欣賞他對自己的自嘲,年老之後,他對自己的評價就是:自己是個裱糊匠,洋務運動搞得看上去不錯,但實際卻是空的。另外他也自稱康黨,當梁啓超要求他革命時,他說一代人只能做那一代的事情,後來梁啓超也在獲得他的同意後爲他寫了一本傳記《李鴻章傳》,現在還在我的kindle裏,希望以後有時間可以看。電視劇裏面最震撼的是他在辛丑條約的談判,當時清朝完敗,慈禧逃了一年,在這種情況下,要我以爲談判只有yes到底的份,可他卻反客爲主,說你們要是不怕再來義和團,你們就繼續加條件吧,八國聯軍內部討論了下條件終於打了對摺,也沒有割地,最後應該是那個親王簽字的,但是李鴻章說留罵名的事情還是我來做吧。不過這電視肯定有誇張的成分,但是我想禮義廉恥李鴻章不會比誰差,他當然知道這不平等條約上簽字是挨千刀,受萬世唾罵的,但是還是要有人來做,所以李鴻章就一下子把條約牽了個遍。李鴻章就好像這樣的球員,沒有他最後可能是1:10輸,但是有了他最後的比分是4:10輸了,而且因爲他是牽頭的,所以大家把所有的責任都丟給了。也有另一個球員,沒有他可能是8:0贏了,有他結果是3:1贏了,但是因爲他是牽頭的,大家把所有的榮譽都給了他。不知道這前後兩個,哪個應該稱道。

梁啓超


第二個我想到的人是梁啓超,他從師康有爲,但是康有爲在戊戌變法後,從君憲徹底變成了個保皇,每天搭了衣帶詔,天天燒香。梁啓超則與時俱進徹底變成了個共和黨人。在他們的思想分化中,梁啓超面對師者和自己理想的矛盾,最後還是遵從大義,沒有摔跟頭。

孫中山

再想到的是孫中山,他在甲午戰爭失敗後,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君憲在中國不可行,唯有共和纔行得通。我認爲他對李鴻章的那句話說得最好:康黨的事情他認爲李鴻章已經都做過了,這也是他爲什麼認爲康有爲等的君憲理論不可行的重要原因。不過孫中山在袁世凱稱帝后,把革命失敗的教訓總結爲黨內沒有紀律,因此他重新成立了中國革命黨,然後要求入黨的人按手印,宣誓對領導效忠,整個一個黑社會團伙的感覺。爲此黃興和他散了夥,黃興認爲我們追求的是自由民主,爲什麼在黨內都不是自由民主?對此孫中山給出的解釋是,我們是給人民帶來自由民主,而我們自己就得付出代價,受約束。關於孫中山的這個解釋引起了我很多思考,我看很多事情都這樣看,你要產生什麼,你自己就得這樣,比如我認爲互聯網是一個革平了很多行業命的玩意兒,那麼要成爲一個成功的互聯網公司,公司內部就得平。

後記

上面是5個月前寫,前面說到一直想把梁啓超的《李鴻章傳》,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裏面也基本看完了。在這本書裏,梁啓超對李鴻章的描述非常客觀,好的也說,壞的也說,更令人驚奇的是再最後還把李鴻章編了年譜,每一年都有詳細記載,不禁佩服梁啓超治學嚴謹。本書描述 李鴻章的主要功績是平太平天國、平捻軍叛亂、和洋務運動,最大的失敗是甲午戰爭。梁啓超對李鴻章的評價是當今40年影響中國的第一人物,甚至外國人只知道李鴻章,而不知道中國。但是他並非都爲李鴻章翻案,他首先要表達的意思是不能以常人論非常人,李鴻章的過錯非常多,比如:和朝鮮關係處理不得當間接導致甲午戰爭爆發並對日本有利,甲午戰爭的時候過於依賴其它國家對中日關係的調停,等等。

以前總認爲中國的近代史都是最黑暗的,看了讓人憋屈的,但實際上晚清歷史如同第二個戰國時代,在民族大敗局前,每個人都被迫着發出最後的吼聲(我怎麼在唱國歌了?),這樣的力量是驚人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