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观感,据说是中国最好的电视剧

以下文字写于2014-04-20。

《走向共和》是当时在上一家公司一次培训的时候听到的,但一直没有看,但一直留了心,前几天做youtube突然翻到,瞄了两集就不可收拾,下班一回家就看,做饭的时候看,吃饭的时候看,睡觉前看,上厕所也看,一次洗澡的时候也看,终于花了10天的时间看完。这是一部讲晚清历史的连续剧,被很多人列为最真实的历史展现,尽管也有很多不符合史实之处。它从甲午战争前到张勋复辟,从中主要经历:百日维新、义和团、八国联军、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二次革命等等,主要的人物是:慈禧、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当然还有很多如:光绪、康有为、梁启超、杨度、徐世昌、段祺瑞、宋教仁、黄兴、等等。真是乱世出英雄,又如百家争鸣,每个人都还着自己救国的理想,他们有自己坚持,也有自己的弱点,而这部连续剧把他们都描绘得入木三分。

李鸿章


要说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我居然首先想到了李鸿章。在我们的中学教课本上,此人与卖国贼等同。可是我欣赏有两点,第一,他的是在甲午战争战败后,谁都不愿意去日本谈判,但是李鸿章还是去了,他也算是有责任的人,没有一摔尾巴就走了,日本原来要求赔偿3亿白银,结果有个日本的爱国贼刺杀李鸿章,一枪打在他嘴上,据说那颗子弹一直还在李鸿章的脑袋里,就这样日本收到舆论压力,将赔偿降到了2亿白银,不说他在谈判现场依然不卑躬屈膝(电视里演的,不知真假),也不说他是否为大清谋得了最好的条件,但凭这次暗杀,就知道这次路程的凶险,李鸿章是刀尖上滚过来的人,他不会不知道,但是还是去了,虽不能和单刀赴会相比,但应该还算是有责任有勇气,知道自己北洋军失败,只有自己去收拾。第二,欣赏他对自己的自嘲,年老之后,他对自己的评价就是:自己是个裱糊匠,洋务运动搞得看上去不错,但实际却是空的。另外他也自称康党,当梁启超要求他革命时,他说一代人只能做那一代的事情,后来梁启超也在获得他的同意后为他写了一本传记《李鸿章传》,现在还在我的kindle里,希望以后有时间可以看。电视剧里面最震撼的是他在辛丑条约的谈判,当时清朝完败,慈禧逃了一年,在这种情况下,要我以为谈判只有yes到底的份,可他却反客为主,说你们要是不怕再来义和团,你们就继续加条件吧,八国联军内部讨论了下条件终于打了对折,也没有割地,最后应该是那个亲王签字的,但是李鸿章说留骂名的事情还是我来做吧。不过这电视肯定有夸张的成分,但是我想礼义廉耻李鸿章不会比谁差,他当然知道这不平等条约上签字是挨千刀,受万世唾骂的,但是还是要有人来做,所以李鸿章就一下子把条约牵了个遍。李鸿章就好像这样的球员,没有他最后可能是1:10输,但是有了他最后的比分是4:10输了,而且因为他是牵头的,所以大家把所有的责任都丢给了。也有另一个球员,没有他可能是8:0赢了,有他结果是3:1赢了,但是因为他是牵头的,大家把所有的荣誉都给了他。不知道这前后两个,哪个应该称道。

梁启超


第二个我想到的人是梁启超,他从师康有为,但是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后,从君宪彻底变成了个保皇,每天搭了衣带诏,天天烧香。梁启超则与时俱进彻底变成了个共和党人。在他们的思想分化中,梁启超面对师者和自己理想的矛盾,最后还是遵从大义,没有摔跟头。

孙中山

再想到的是孙中山,他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君宪在中国不可行,唯有共和才行得通。我认为他对李鸿章的那句话说得最好:康党的事情他认为李鸿章已经都做过了,这也是他为什么认为康有为等的君宪理论不可行的重要原因。不过孙中山在袁世凯称帝后,把革命失败的教训总结为党内没有纪律,因此他重新成立了中国革命党,然后要求入党的人按手印,宣誓对领导效忠,整个一个黑社会团伙的感觉。为此黄兴和他散了伙,黄兴认为我们追求的是自由民主,为什么在党内都不是自由民主?对此孙中山给出的解释是,我们是给人民带来自由民主,而我们自己就得付出代价,受约束。关于孙中山的这个解释引起了我很多思考,我看很多事情都这样看,你要产生什么,你自己就得这样,比如我认为互联网是一个革平了很多行业命的玩意儿,那么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公司内部就得平。

后记

上面是5个月前写,前面说到一直想把梁启超的《李鸿章传》,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面也基本看完了。在这本书里,梁启超对李鸿章的描述非常客观,好的也说,坏的也说,更令人惊奇的是再最后还把李鸿章编了年谱,每一年都有详细记载,不禁佩服梁启超治学严谨。本书描述 李鸿章的主要功绩是平太平天国、平捻军叛乱、和洋务运动,最大的失败是甲午战争。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是当今40年影响中国的第一人物,甚至外国人只知道李鸿章,而不知道中国。但是他并非都为李鸿章翻案,他首先要表达的意思是不能以常人论非常人,李鸿章的过错非常多,比如:和朝鲜关系处理不得当间接导致甲午战争爆发并对日本有利,甲午战争的时候过于依赖其它国家对中日关系的调停,等等。

以前总认为中国的近代史都是最黑暗的,看了让人憋屈的,但实际上晚清历史如同第二个战国时代,在民族大败局前,每个人都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我怎么在唱国歌了?),这样的力量是惊人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