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提問》:培養批判性思維,做一個有深度的人

文/喬平

批判性思維的最終結果是要求一個人虛懷若谷地接納各種觀點,理性評判這些觀點,然後在理性判斷的基礎上決定接受哪些思想或採取哪些行動。
------這是《學會提問》裏總領全書的話,也是這本書的主線。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氾濫的時代,每時每刻都會遇到各種問題。"喫這種食物可以防癌"、"跑步姿勢不對等於白跑"、"半年後房價會大跌"……面對別人兜售的觀點,信還是不信呢?我們樂享其中,而又困惑不已。

在這些問題面前,我們該如何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呢?靠直覺?靠經驗?還是訴諸權威?無論如何,理性的思考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基礎。讀懂《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的"聖經"》這本書,可以讓你看清諸多問題背後的真諦!

《學會提問》由美國尼爾•布朗和斯圖爾特•基利共同編寫而成。尼爾•布朗是一名傑出的經濟學教授,是“國際批判性思維大會”的主要發言人,曾爲美國國家安全部、IBM亞太公司、樂高公司等衆多機構提供批判性思維的訓練及諮詢服務。《學會提問》是他關於批判性思維的經典讀物,至今已修訂到第10版。

01 批判性思維是什麼樣子的?

批判性思維,英文critical thinking。尼爾將批判性思維分解成三個方面幫助我們理解:有關鍵問題意識、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關鍵問題的能力、積極主動地利用關鍵問題的強烈意願。

我們通常所說的理性思考就是一種批判性思維。一個具有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人,往往擁有開放性的精神,對困惑可以提出客觀的提問和評價,其思想更有深度。批判性思維的主要目標是尋求更好的結論,尋找更好的看法,做出更好的決定。

可是,批判性思維並非找茬兒、挑刺兒,而是用一種積極而謙遜的態度參與對話,深入理解並且形成自己的結論。

尼爾在書中舉例說明的很多話題,包括廣告、立法、選舉、教育、論文寫作、個人生活決策等等,無一不是日常生活觸及到的事情,這些都與批判性思維息息相關。

書中寫道:“你應該記住,幾乎任何一個你所遇到的信息都有一個目的。”你是否會成爲別人思想的傀儡,決定權在你自己,因此,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掌握批判性思維。

02 培養批判性思維,我們該怎麼做?

遇到問題要學會向自己提問,有效的質疑會促使自己去思考,分析,最後得出自己的答案。爲此,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是找到論題和結論

看到一篇文章或者一段信息,需要先找出論題和結論。

論題是會話和討論過程中所出現的有爭議的問題。大部分情況,文章標題或者開頭就是論題,有時也需要從交流或者會話中進行推斷。

論題分爲描述性論題和規定性論題,描述性論題是有關世界過去,現在或未來是什麼樣的問題;規定性論題是有關世界應該是什麼樣的問題。分清這兩類論題有助於我們給出客觀的評價。

結論是作者想讓對方接受的信息。作者會擺出各種觀點各種理由,層層推理,這樣得出的結果就是結論。結論一般出現在開頭或結尾,也可以從論題推斷,或者根據因此、得出、表明、證明、問題實質等指示詞尋找。

第二是找到得出結論的理由

所謂理由,就是指用來支撐或證明結論的看法、證據、隱喻、類比和其他推理性陳述。

當作者有個結論希望你接受的時候,他不但要提供各種理由來說服你,還要證明爲什麼他的結論是正確的。論證的提示詞通常有由於、因爲這個原因、因爲這個事實、鑑於、由以下材料支撐、研究顯示等。一旦找到理由,需要我們對此進行深入閱讀和思考。結論站不站得住腳主要取決於理由的紮實與否。

第三是掌握一些常見的推理謬誤

所謂推理謬誤,就是在推理過程中作者會利用一些小花招來說服你採納其結論。如書中所列舉的:

人身攻擊: 通過讓受衆討厭其人,從而反對他的觀點。
暈輪效應: 反向人身攻擊,通過讚美其人讓受衆接受他的觀點。
滑坡推理: 如果某事發生,則相關的很多事情肯定發生,以此擴大影響。例如:如果我們統一開放負面新聞報道,那麼報紙上一定都是負面消息,進而影響社會穩定。
妄求完美: 如果某方法不能徹底解決某問題,就不採用此方法。例如:如果你的軟件還存在BUG,你就不應該推向市場。
偷換概念: 用模棱兩可的話,隱瞞真相。例如:我們這項收費是符合國際慣例的。(國際慣例是什麼?)
訴諸公衆: 利用公衆的觀點,認爲公衆支持的就是合理的。例如:羣衆支持對貪官要判處死刑,所以貪官就要判死刑。
訴諸權威: 利用假權威的觀點。例如:有科學家說畝產可以過萬斤,所以我們就相信了。
砍稻草人: 歪曲對方的觀點,攻擊其並不存在的觀點。例如:上帝並不能如科學一樣解釋世界,所以你不應該信仰上帝。
一廂情願: 做出錯誤的假設,即因爲我們希望A,所以就是A。例如:我們不需要理睬他,他肯定會因爲經濟利益而屈服的。
偷樑換柱: 提一個不相干的話題轉移聽衆注意力。例如:我不是告訴你按時回家喫飯嗎?——你看你總是在責怪我。
循環論證: 把論點換個說法,在論證中變結論爲理由。例如:我愛牛人們的精闢觀點,因爲他們觀點犀利,不正值得信賴嗎?

第四是學會識別信息不明確的表達

語言極其複雜,經常會有一些讓人捉摸不透的多義詞,讓讀者覺得不知所云,也有些會讓我們掉入陷阱,被他牽着鼻子走。所以找出這些信息不明確的詞很重要。

詞語釋義不確定。例如“高收入”、“幸福感”,這些都是很模棱兩可的詞, 什麼樣纔是高收入, 纔是幸福感, 這些每個人的標準,感覺都不一樣。

詞語存在歧義。如"自由"、"侵犯"這樣的詞可以有多重解釋。遇到這樣的詞語,先想想作者這樣說是什麼意思?然後看看上下文,作者有沒有解釋清楚,如果沒有解釋,那就是一條有歧義的詞語。

飽含感情色彩的詞語。它會讓你的思維短路。比如"犧牲""公平"都是帶有很強的感情色彩,它能激發起我們內心的一些特定情感,從而影響我們的判斷。

總之,需要牢記一個原則:一個詞或短語越抽象,人們越有可能對其做出多重解讀,越需要我們認真研讀。

第五是學會甄別證據的效力

直覺、個人經歷、典型案例、當事人證詞和專家意見,這些是最常用的幾種證據呈現形式。影響到證據呈現方式的因素非常多,有個人需求、早先預期、普遍信念、態度、價值觀、相關理論和意識形態等。

直覺通常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個人經歷容易以偏蓋全;典型案例很有說服力,但還是要問問這個例子是否有代表性;當事人證詞引用,尤其是名人名言,不用過多懷疑,只需關注其真實性;專家意見一向被認爲比常人權威,但要知道專家也會出錯這一事實。

爲此,我們在思考中從這幾個方面質疑會取得良好效果:證據是什麼?怎麼知道它是真的?爲什麼相信它?確信它是真的嗎?你能證明嗎?

03 擁有批判性思維,讓自己的表達更嚴謹

首先是明確論題和結論,作爲一個有批判性思維的作者,寫作時理應認爲讀者和你一樣,期待有說服力的證據來支撐和論證你的論題。因此,在寫作時,要注意先將論題的範圍儘量縮小,想清楚一個主旨明確的論題,然後清楚明白地給出設定的結論,讓讀者一目瞭然。

其次是找到理由和證據,確定論題和結論後,就要去努力發覺更多紮實的理由和證據說服讀者。論證最好的辦法是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他們將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你又該怎樣去回答?或者把自己放到對立的立場, 去找出反駁自己觀點的論據, 從而得出更全面論證。

再次是注意推理過程的縝密性,運用批判性思維寫作過程中,還應注意避免推理謬誤、用詞不確定以及證據沒有效力等問題。當你判斷自己的論證裏有個詞意思不明確,就一定要解釋清楚,避免在寫作中把你的價值取向和描述性想法混爲一談。

《學會提問》這本書可以讓我們學會面對問題如何深思熟慮,不抵制不盲從,不爲感性和無事實的傳聞所左右,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甄別和利用有價值的東西,擦亮眼睛去觀察世界。

在美國,這本書被稱爲批判性思維領域的“聖經”,300多所高校將其作爲思維訓練用書,是30年暢銷不衰的經典。俞敏洪說“這本《學會提問》是一本非常經典的批判性思維讀物,很出色地完成了傳授批判性提問的技能這一目標,既簡潔又全面,實踐指導性強。”

學習批判性思維,並不是爲了考試,或者顯擺自己有多聰明,而是使我們的行動更有邏輯,更趨於合理。當然,用批判性思維看問題,並不是讓你吹毛求疵,專挑毛病,而是讓你改進思維方法,具備更好的鑑別力,讓自己的思想更有深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