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太熱時,不妨聽聽音樂

已經立秋了,這天氣咋還這麼熱呢?

“何時爲洗秋空熱,散作霜天落葉風”這兩句詩,大概是飽受暑熱折磨的人類共同的心聲。

明明立秋已過,但“大火飄光,炎氣酷烈”的天氣依舊窮追不捨,我們亟待一陣西風,一絲秋涼,助自己順利躲過秋老虎的荼毒。

如果涼風不起,暑熱難退,不如讓自己靜下心來聽一支曲子,畢竟黃庭堅說過,音樂可以驅散人心頭的燥熱,不信來看——

蘄竹能吟水底龍,玉人應在月明中。
何時爲洗秋空熱,散作霜天落葉風。
——宋·黃庭堅

大暑的威力,我們每年都有深刻的體驗,如果離開空調房、電風扇的庇護,生命早已被暑氣所摧殘。可是,在沒有空調、電風扇的古代,人們不但度過了炎夏,而且還那麼詩意……

大暑那天,黃庭堅正在“晉卿家”的水閣上聽“昭華吹笛”。“晉卿”即駙馬王詵[shēn],好詩文書畫,常與文人雅集,黃庭堅、蘇軾、米芾等都是其家中常客。

王詵與黃庭堅關係密切,常向黃庭堅索“和詩”,黃庭堅偷懶不想回,誰知王詵一次次地送花來催詩(好浪漫~),黃庭堅拿他沒辦法,只好戲作一首迴應(當然不是今天的這首)。

“水閣”即靠近水的閣樓,一聽便知是絕佳的避暑之地。況且,駙馬家的水閣,其環境必定十分清雅。在此處聽曲,燥熱似乎散去了不少。

“蘄竹能吟水底龍”用浪漫主義之風,來寫笛曲之精彩。“蘄[qí]竹”,又名笛竹,色澤晶瑩,有如美玉,用它做的竹笛,“音質清幽柔和,有細水下幽潭,珍珠落玉盤之妙”。

所以,黃庭堅說“蘄竹能吟水底龍”,意謂其幽美的音色可使水底的龍吟唱。

詩詞的首句引人入勝,彷彿引領讀者來到幽深清涼的潭水中,而次句則又將人帶到晶瑩的廣寒宮中,不覺中,讀者對涼的體驗,也變得越來越真實。

“玉人應在月明中”這玉人應指吹笛之人“昭華”。昭華,也是古代管樂器的代稱,如晏幾道詩“月白風清,長倚昭華笛裏聲”,張孝祥詩“清商初入昭華琯,宮葉秋聲滿”等。

而在黃庭堅的詩裏,名叫昭華的玉人在明月中吹弄昭華,那情形該是何等的曼妙啊。

忽然,作者從笛曲中抽離思緒,開始設想:什麼時候這清涼的曲子能幻化成一陣霜風,爲人們洗淨秋空的暑氣呢。

其實,作者不是在瞎想,有些時候音樂的確可以產生這樣的效果。

蘇軾不是寫過嗎,“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說柔奴的歌聲,就像一陣飛雪,它飄過之處,連炎海都會變得清涼。

所以,當你實在耐不住炎熱時,可以學蘇軾、黃庭堅聽聽音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