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爲女人,爲什麼還要重男輕女?

“生個孫子吧”,婆婆說。

儘管還不知道我未出生孩子的具體性別,但婆婆總覺得我會生男孩。私下裏會跟我說,看你這肚子的形狀,定是男孩無疑。

我只笑笑,不說話。

昨天在餐桌上,她又提起“孫子”這個字眼。老公聽見後很是生氣,說:“不要總說孫子孫子的,難道生個女孩就不要了?”

婆婆沒料到兒子的反應這麼大,頓時一臉尷尬,一邊說着“要啊”,一邊趕緊往嘴巴里扒了兩口飯。

爾後,她還有點不甘心,說道:“反正就生這麼一兩個孩子,都是寶貝”。

我跟老公明白她的意思:生個男孩最好,如果生個女孩,會催着我們再生,直到讓她抱上孫子。

這期間,我一句話沒說,只是默默喫飯。

我就在重男輕女的環境中長大。

單就起名字來說,我的名字就起得很隨意,是爸媽在生我之前看過的一部電視劇裏女主角的名字。

而弟弟出生前,爸爸就抱着一本新華字典,天天查,直到拼出一個他認爲寓意非常好的名字才罷休。

家譜上,永遠都只有男孩子的名字,沒有女孩子的名字。

上小學時,有個女同學的胳膊被媽媽踢折了,掛着夾板。我告訴爸爸後,他憤憤地說那家人是“絕戶”。我問他什麼是“絕戶”,他回答說就是隻有閨女,沒有兒子。

如果親戚家生了個男孩,家裏人就會說哎呀恭喜啊,抱上個大胖小子。如果生了個女孩,家裏人會說挺好的,以後還可以再生。

如果第二胎私下裏檢查是女孩子,家裏人會讓孕媽媽把孩子做掉。這也是爲什麼都到了2020年,孕婦產檢時,醫生還不會告知孩子的性別。

有的孕媽媽不捨得,很大可能會被逼着生第三胎,直到生下男孩子。當然,也有很多生了兩個女兒的媽媽選擇不再生產,即便背後會被指指點點,甚至被指責說“絕戶”。

有次去一個女同學家裏找她一起上學,她正向她爸要錢買校服。她爸拿着一小沓紙鈔,生氣地扇了那個女同學的左臉,嚇得她立刻哭了出來,還不敢大聲哭。旁邊站着的我看得直髮楞,心裏默默咒罵她的父親。

據我所知,她爸爸從來沒有打過她弟弟,她弟弟要買什麼東西大多時候都能拿到錢。唯獨她不行。

那種環境下,我曾一度認爲自己身爲女孩子是不能跟男孩子比的,似乎女孩子天生就矮人一截。

奇怪的是,我學習成績意外的好,以中考全班第一名、全校第五名、全縣第七名的成績上了市裏面最好的高中。

高中分爲市區班和縣級班,同學們中間很多獨生子女。交往後,瞭解到“重男輕女”這個觀念,我很能理解。但發現很多女孩子都很驚訝,她們認爲這種事是古代纔有的事情,更有甚者都很難理解重男輕女是什麼意思。

我才知道,哦,原來有的女孩子被保護的很好,原來外面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上高中時,我媽媽讓我去提一桶水。我很不情願,抱怨說爲什麼不讓弟弟去提。她說弟弟還小。我立刻火冒三丈:“他哪裏小了?明明他現在長得比我還高,力氣比我還大!就因爲我年齡大,所以什麼活兒都得我幹嗎?”

那次我沒有去提水,弟弟也沒去,是媽媽自己提的。她一邊提水回來後,用惡狠狠地眼色瞅着我,覺得我做的不對。我也很兇地看着她,覺得自己並沒有錯。那時候的我,就是一個“憤怒姑娘”。

至此以後,每當覺得父母對待弟弟比我更好時,我就會生氣的大聲衝他們嚷:你們重男輕女!

在家裏我很少主動去做花費體力的家務活兒,也很厭惡自己在做家務的時候,弟弟什麼也不用做。傻不傻啊,你爲什麼不珍惜自己?爲什麼不去反抗?

後來,我來到一線城市工作,卻發現自己仍然被“重男輕女”的觀念所包裹。

在職場上,發現其實女性很多時候也會受到“性別歧視”。無論女孩子多麼有能力,表現多麼優秀,只要解決不了育兒問題,女職員大多時候都不會被委以重任。

某些時候,企業寧可選擇年輕的、未婚單身的女性,也不願意選擇經驗多的已婚女性,因爲企業面臨着她休產假和辭職的風險。

前年,當我開始做項目經理時,經營一個青少年教育項目。我拿着兩份工資,其中一份是合作方給的。

在項目接洽時,合作方老闆拍了拍我的肩膀,說未來兩年內你可不能懷孕啊。儘管我內心很氣憤,但仍然陪上了笑臉。

一年後,我藉由結婚的原因辭掉項目經理的職位。合作方老闆很不理解,說我不是那種當家庭主婦的女人。他認爲那種靠老公喫飯,在家看孩子做家務的人生沒有任何價值與意義。

老闆特意法外開恩,說你休假也行,在家辦公也行,執意讓我留下。

但我明白這都是煙霧彈,這種12小時連軸轉的高強度工作根本沒辦法與育兒共存。現實就是這樣,永遠不要委曲求全,相信別人給不了你的東西。

並且,我認爲家庭主婦創造的價值並不輸於在外面工作的丈夫。跟這樣三觀不正的老闆合作,我不覺得這個青少年教育項目會成功。結果也正如我所預料,那個項目在我離職後也走向終結。

可笑的是,在職場之外,在我北京的小家,竟然還有一個被“重男輕女”毒害至深的婆婆,妄圖扼住我的喉嚨。

但我已經不是那個年少的“憤怒姑娘”了,我升級了,是一個不會因爲性別問題而向任何人低頭的“憤怒媽媽”。

哪怕是至親刺來的利劍,我也不會害怕,並且會反擊。

很希望那些被“重男輕女”觀念毒害的女孩子、媽媽們、婆婆們,都能清醒的認識到自己身爲女人並不是錯,未來生個女兒也不是錯,其他女人也一樣。

或許我們沒有辦法改變被這種陳舊觀念影響太深的環境,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不要退讓,一退讓,就輸了。

當然,很感謝我的老公,能夠第一時間站出來反駁自己觀念錯誤的母親。但要想獲得家庭的幸福,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最後,借用《82年生的金智英》這本書的開頭作爲結尾:“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

衷心期待這個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