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睡衣花了3.3元,你沒窮過你不懂

(尼古拉斯·瑪斯《城市裏的市場》)

哀民生之多艱。

突然間,擺地攤兒就火遍了朋友圈和全網絡。雖然行動起來的人比較少,大多數人都是抱着調侃和躍躍欲試的心態看這件事,但千萬不要用它來秀優越感

總理說中國有6億人口月均收入1000元,有的人覺得這個數據不可信。哪裏不可信?是“人均”,家裏有幾個老人、孩子,就知道這個數據多麼的可信。

你沒窮過你不懂。

在上海上大學時,一個五十多歲的阿姨冬天會在大學城出攤兒做鍋盔。騎着三輪車,守着大爐子。一個梅乾菜的鍋盔賣1元,1個豬肉酸菜的鍋盔賣1.5元。

上海的冬天溼冷,晚上9點下課後,我一個北方姑娘穿着羽絨服、圍着圍巾、穿着UGG、帶着棉手套都冷的瑟瑟發抖。但那個阿姨,無論颳風下雨還是下雪,都穿着薄薄的棉服站在夜裏,等着路過的學生光顧她的爐子。

我喜歡喫她做的梅乾菜鍋盔,幾乎每次下課後都會去買。有次我問她一個晚上可以賣多少個,她說好的時候能賣三十多個,平均下來能有20個左右。這位鍋盔阿姨,在風中凍一個晚上,就只能賺兩杯奶茶錢

你沒窮過你不懂

對象家附近有個老頭兒冬天賣糖葫蘆,糖葫蘆個兒大、糖多,賣了十幾年。北方的冬天非常冷,也經常下雪。零下十幾度的天氣,那位已經70多歲的老爺爺經常賣到夜裏10點多,才收攤兒騎自行車回家。工作到退休都是難以想象的事情,何況70歲還去擺攤兒?

你沒窮過你不懂

小區門口不遠處有個垃圾站,每天八點半左右,都有一對外地人夫妻車推肩扛來賣廢品。他們帶過去的東西有時候多,有時候少,一天不幹活兒,家裏就沒有收入。哪裏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去賣廢品的夫妻倆)

爲什麼國家會鼓勵擺攤兒,因爲就業確實困難,擺地攤兒幾乎是窮人失業後僅有的謀生選擇。

我們在鼓掌支持的同時,有一羣自媒體卻在惡搞狂歡。勉強餬口的地攤兒經濟,甚至被他們吹成年入幾百萬的高收益行業。既然這麼賺錢,你還寫什麼文章,怎麼不去擺地攤兒?

還有那些嚷嚷着出攤兒的小白領,你倒是行動起來啊,風吹日曬下雨下雪你倒是去試試看。

底層人民的辛苦你們不懂,真正的窮人你們還沒見過,千萬不要隨意用這種方式秀優越。

真正的支持,是去地攤兒上買點東西。彆嘴裏說着支持,卻離地攤兒遠遠地,嫌他們的商品又髒又差。

昨天有朋友給我發她在地攤兒買的可愛睡衣,又便宜又舒適又好看,開心的很。我也順手給她曬了一下我婆婆給我做的睡衣,談不上好看,但穿起來很舒服。

要知道,給我做睡衣的那塊布,是婆婆10年前在地攤兒上買的。當時10塊錢買了3塊布料,這就是其中一塊。

(價值3.3元的睡衣)

公公年輕時在國企下崗,最後只找到一份薪水很低的工作。婆婆自己經營一個小賣部,收入也很微薄。在那種條件下,他們從沒有短了孩子的喫穿。靠着一點點的節省、積攢,才扛起這個家。

生活不易。即便現在政策放寬,但估計地攤經濟未來並不會長久,只是目前應對疫情之下困難的權宜之策。正因如此,我們才更應該鼓勵、支持國家的這種努力,這是難得的好政策。

擺地攤兒,是最接地氣的時髦兒。暫時的經濟下滑打不倒我們,明天會更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