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瑞云,不以研媸易念也

观之古今中外,若论古典戏曲,中国当属一绝,京剧《十面埋伏》、《霸王别姬》、说尽楚汉之情,既有家国天下,又有人情冷暖,秦腔《鬼怨》、《盗仙草》、诉不尽的女儿人家,说不尽的闺中故事,川剧豫剧,武生,文生,相声,说书,中国古典戏曲经过无数不同的演绎,出现了令人回味无穷的,别样精彩!

《聊斋志异》瑞云

杭州自古以来便享有盛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词流传甚广,而在元朝之时,杭州烟花柳巷之中,有一声名远播的妓院,名唤“惠云楼”阁中有一名妓,“瑞云”年仅十四,色艺无双,虽不至于说胸有韬略,安国定邦,却也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说四书之事,能背五经之诗,容貌更是生的天仙一般,年芳十四便已出落的亭亭玉立。

生在烟巷犹如困于笼中之鸟,因生的俊俏,老鸨蔡媪,便希望瑞云早点接客,瑞云生的本就聪慧,知道自古妓女命薄如纸,一颦一笑皆看金主脸色,一言一语皆是冰冷的金票银钱作主,所以便没有过多挣扎,只是心有聪颖,困难便也不是无解,原文是如此说的,“此奴终身发轫之始,不可草草。价由母定,客则听奴自择之。”意思就是这是她一生开始的出发点,不可以草草了之,钱由老鸨定,客由自己挑选,老鸨素来知道瑞云个性,如果强逼恐怕落得个,人财两空,心中一计想,只要接客便好,以后找个有钱的,盏酒下去不愁你不就范,另一想这样也好,吊着那些金主,以后能大赚一笔,于是答应了瑞云的提议。

杭州城自古便是水土丰饶,鱼米之乡,所以在这里的人,多喜欢寻找快乐,“惠云楼”出了一花魁娘子,一时间便传遍了杭州城,爱好寻花问柳者尽皆前往,以图一观芳华,老鸨定价,进门观容费,十五两银钱,琴棋书画,吟诗作对,皆十五两,价虽高,却也任然是娇马盈门,高官显贵来一睹尊容者数不胜数。

杭州城内有一穷秀才,名唤“贺生”贺秀才,父母早逝,自己守着几亩薄沙田,出租度日,平日勤奋好学,誓要考取功名,每日往书院读书,顾自沉溺在书海之中。

一日覆去书院,听同窗们都在谈论“瑞云”往听,竟然是一青楼女子,心中冰寒,真是有辱斯文,劝诫众同窗,“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同窗驳斥“却不闻,瑞云姑娘,卖艺不卖身,且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当世之卓文君,李清照也,并非寻常歌妓可比。”

贺生平生便好诗书礼乐,听闻有此才女,心中也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便筹资前往一观,因家道中落,只能身披破衣,揹负补丁而来。

到了瑞云闺阁之中,见华灯锦幔,香案古董皆是名贵之物,自己又是第一次来红粉之地,不免拘谨非常。

反观瑞云,见惯听惯,女子之身,却显出从容仪态,不住的观望贺生,此人生的白项嫩眼,虽身披破麻却遮盖不住出尘之姿,当下便心生喜欢,与贺生交谈起诗书礼乐来,贺生侃侃而谈,见瑞云姑娘确如同窗所说,真是古今少有的才女,也心生爱慕之情。

两人交谈甚欢,菜老鸨却心生不悦,令人唤瑞云曰;“客至”贺生遂起身,回至家中念念不忘,一二日后,又筹资前来,两人端坐,瑞云曰;“能图一宵之聚否?”贺生心感无奈,说到“我屋陋人弱,家徒四壁,只能以一腔痴情赠姑娘,鱼水之欢实在不敢想。”正说间门外又唤瑞云“客至”贺生又要起身离开,瑞云拦住,研墨取笔落于宣纸之上,一首五言绝句送与贺生,诗云;“何事求浆者,蓝桥叩晓关?有心寻玉杵,端只在人间。”贺生取了诗离去。

多日寻胥无果老鸨蔡媪奴了,意欲强夺,就在这时惠云楼来了一书生,生性豪迈,身价不知几何,只是举手投足尽显阔气,与瑞云对坐,一指按其眉心,然后“可惜,可惜”感叹,说完起身离去,之后便再寻不见。

瑞云由眉心处扩散黑斑,遍布全身,一眼望去如同鬼魅,昔日美貌尽皆消失,来往观容的车马渐渐不见,蔡媪心痛之际也无可奈何,收了瑞云的首饰细软,赶出了原来的居所,与奴仆同住,干粗活,穿麻衣,因身弱,所以日渐消瘦憔悴。

一日贺生往门前过,见瑞云形似鬼魅,卷袖干活,心生爱怜,与蔡老鸨商议赎身之事,蔡媪其人生的狡诈,知贺生实在便问他有多少钱文,贺生如实回答,将薄田卖了能凑一些,蔡老鸨欣然同意,瑞云便来到了贺生家中。

来到家中瑞云哭泣不止,说“我对不起君,这般丑象已配不上君,我可占一妾席,等他日为夫君寻到良配,再行娶之。”贺生言“人生求的是一知己,你盛时能识我,衰时岂能忘记卿之好?”谢绝再娶,遂二人皆喜。

二人喜结,一人教书,一人帮人缝补,日子渐有起色,一日贺生好友,自苏州,发来书信,邀请贺生前往,贺生问瑞云可往否?瑞云曰;“大丈夫应交天下良友,你这好友有此心意,实属难得,你不可不去”遂取银钱与贺生,贺生便去了苏州。

往住半月,与朋友赏花观月,谈论诗画,起身告辞时朋友任是意犹未尽之感,贺生心念瑞云也没过多留恋,起身只一日便快到杭州城了,文人雅士往往在哪里都能找到知己,住店时遇到一书生秀才,姓“和”说起杭州便说起花魁瑞云,说若有时间定要再去一睹芳容,贺生心中明了嘴上却没有明说,只说听闻花魁娘子从良了,有人替她赎身了。

和书生惊讶,“不知赎身之人出了多少银两?”贺生三指伸出,和书生不甚惊讶,“三百两?”贺生摇头,“三千两?”贺生覆摇头,“三,三万两?”贺生皆是摇头,“因染疾病,故三十两纹银,便娶了花魁娘子。”和书生惊讶,“不知是何疾病?”贺生曰;“浑身乌黑,状若鬼魅啊!”和书生惋惜状,“只可惜,那娶瑞云之人不识得鄙人,前次见过瑞云姑娘,生的乖巧聪颖,只可惜落入风尘人家,所以略施小术,遮蔽其秀色,保护其质朴。”贺生闻言忙参拜行礼问,“先生能染,可洗涤否?”和书生言,“可洗涤,只是不知那娶瑞云之人在何方?”贺生尽诉前事,望和书生乞怜,和书生言“无妨,我与君同往与瑞云姑娘解术便可。”

第二日两人慌忙启程,来到贺生家,贺生忙让备酒饭,和书生道“无需筹备”随即和书生让取来脸盆井水,画符念咒,一盆清水之中似有金龙翻滚,稍时光芒收敛,让贺生端去为瑞云洗脸,不一会果见神效,清水碰处黑斑尽退,洗涤完毕,忙来谢和书生,出门却已不见了踪影,只留空中一回音“不以研媸易念也,当得福根。”二人竟自跪地,向天拜谢!自此瑞云故事告一段落。

清代文学大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故事精妙,词藻优美,实在不是我能表现出来的,只能说大概故事如此,要领略故事中的微妙,还得读原著,文言功底不佳的同学建议听,【李庆丰】老先生的评书,先生的哎呦咿呀,经常让人时而潸然泪下,时而啼笑皆非,还有很多的典故,比如”环佩”管仲设立“女闾”以及“龟奴”之类的历史典故包括文中的“五言绝句”的内涵深意,都在这部《瑞云》中出现,十分有趣。

观点那我觉得也没什么观点,就是如同故事结尾时的那句“不以研媸易念也”人应该重情义,不以美丑而处理事态,对人应从一而终,情感由心而发,才能长青不败,一念至终。

才粗词浅,拙见一点,希望诸位看过便好,无需挂碍,也不是我要秀文言,而是古典戏曲,这样才有味道,感谢诸位的观看,感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