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所得

近两天又陷入了思考,这实在是既愉快又痛苦的事,失眠,状若疯癫,自言自语,这都是我思考中的常态,愚者百思,必有一得,智者百思,必有一失,思考,是让我们能够更好的掌控自己行为的一种方法。

其过程类似被钝器敲击的机体组织,最先的感觉是疼痛,肉眼能看见的只有,肿胀紫红,但是那个组织里却在进行特别的活动,血小板会修补毛细血管,堵住皮下出血,然后新细胞替换死去的细胞,那些损坏的机体组织,会顺着体液,排出体外,然后外表会,由紫变黑,再变白,最后恢复正常。

思考也是,一个事情,使人不知所措,不明所以,迷茫,痛苦,然后自我怀疑,想着事件感觉羞辱,痛定思痛,首先告诉自己,已经发生的痛苦再多也没用,吸取教训,牢记错误,为什么当时没这么做?为什么当时没那么做?最后修补伤痕,铭记痛苦,牢记所得,回归平静。

没有人看得出,那里曾经有过剧烈的新老更换,也不会有人看到我们曾经思考过,皮肤最后的愈合,是为了让我们阻挡细菌与摩擦,而思考最后沉入,会让我们免疫愚昧的侵袭与明确方向的选择。

最初思考身边遇到的人,想,这些人与自己产生的交织,想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与适应相遇的人。

这样的思考多出现在,青春期,对自我不够了解,还在幻想世界的样子,期待一个精通世事的人,来为自己打开脉络,所以青少年很多喜欢博学与成熟气质的人。

并且会取悦他人,以求别人将所得,传授给自己,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各种环境与智力,经历的不同,所表现出的态度,也有所区别,但是最终想要的,也是所得,读书的希望得到知识,社会上的希望得到技术,打个游戏都会巴结比自己厉害的人,原因只是,在这个阶段,对自我认识的不明确。

然后开始思考世界的样子,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与层级,以达到明确我们自己的目的,只有认清楚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是强大还是弱小,才能发现自己的力量,与自己究竟有多渺茫,发现强大而变的自信,发现弱小而变的谦虚。

以前自恃有些小聪明,看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慢慢才发现,爱迪生也有不能做的东西,比如他可能会谦虚的向种植烟草的人请教,如何烤制,如何剪切,如何保存,会让烟草更加的醇香,持才自傲的傻瓜就是只会看见自己取得的成绩,大力士如果知道,蚂蚁能够举起自身体重近五十倍的东西,人举起的东西不足为奇,那他一定会变的谦虚,建筑工程师,如果知道蜘蛛所构建出那么复杂的的蛛网仅仅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而且不论地形,不论环境,那他也一定会变的谦虚。

自我领悟的成功,不一定就是成功或许专一的成功,也很厉害,因为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中,达到所能达到的最大成就,这就是成功!但是那只能说明你,天赋不佳,运气不佳,基因不佳,谦虚的已不再是你的成就,而是基因与运气,所以人无论如何都应该是谦虚的。

当然傲不光是心境,也有环境在其中,一个花园中,到了冬天,百花尽谢,唯梅花傲立雪中,走最难的路,它便有傲视群芳的资格,平庸滑稽,就该谦虚大度,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神算,能够预测你的成就,告诉你,你一生只需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你一定能名垂青史,你却选择了最难的路,同时修行两种能够名垂青史的东西,最后虽然一无所获,但是你却可以傲视群芳了,只因你头生反骨,行他人不敢行之路,做他人不敢做之事,与天斗,与时斗,与人斗,选择了不顺应时世的方法,打造属于你自己的环境,你自然有傲的资本,因为这种人,一是脑残,二是绝顶天才,两个极端,傲是应当的。

关于世界观的思考有很多,包括思考人与人关系的最初思考也有很多,只是写文章这个东西吧,主要是为了让人有兴趣看下去,我老太太裹脚布一样,绵绵不绝的聊下去,我觉得可能会有人吧我扯出去打一顿,然后把我写的塞我嘴里,告诉我,你这个东西真垃圾,所以这个话题告一段落。

现在在思考方向问题,每一种思考都是一套系统的东西,有很多,横切面的,纵向的,这样比喻似乎不太恰当,像圆的对称轴,无数,可以见缝插针,像写小说,先有骨架,然后背景,然后人物,最后精细到人物的肢体语言,与人物的诟病,类似“曹操的梦里杀人”从而成为一套完整的形式,影响我们的言行举止。

最近思考的是一个微妙的东西,是关于写作的,可能是运气使然,我认识了一个文学教授,与我探讨起写作,我经常觉得,一个故事应该以背景为主体,然后放进人物,再刻画人物的点滴,但是老教授与我的畅聊,经常不对我的胃口,时常在强调人物的刻画,人物的塑造,我感觉很无奈,还好我不是一个自负的人,于是开始了这段思考,究竟什么才对?

首先我肯定是觉得自己的对的,列举了很多,圣经有历史,易经有历史,佛经也有历史,背景似乎已经成为了作品的代名词,没有人可以走开历史,走开背景,走开创造英雄的环境,然后又推翻他,金庸说过,小说是写一个人的故事,三个五个一群人的故事,这些人在故事里的冲突,交织,从而产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件,称之为历史。

从这里横切,我又想到了马克思哲学,想到了英雄论与时势造英雄论,想到了,“三国”如果没有东汉末年的动荡,就不会安插进作者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理论这些都是无法替代的历史背景,这个思想我还是很难想象,能放在别的写实派作品中,虚幻主义作品另谈,现实主义作品的人物犹如钉子一样,深深嵌在历史这艘大船上。

又一想,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曾仕强】先生,有过这么一个理论,中国的第一本正史史册《史记》出自西汉,史官敢于写作真的吗?即使古人具有气节,过去的东西有必要在对错吗?如果【司马迁】写秦始皇是一位好皇帝,那是否就说明,汉朝是错误的?这个观点换做现在的一句话就是,“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到此我的思考就结束了。

因为我已经得出了结论,小说的背景,是一种出色的渲染,但是没必要那么严谨,只因我是在写小说,严肃文学也好,通俗文学也好,都是在说人的故事,最后要表现的是我所思考出来的东西,故事的背景,人物的刻画,都是在表现我的思想,而会有多么真实的背景,来自于学识,会有多么真实的人物,来自于才华!

时而精明,时而愚蠢!这才是人,完全理智的是机器,人有血有肉,就应该有变通的精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