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成绩差?工作绩效差?你可能缺的不是智商,而是它 一、什么是规划力? 二、为什么说规划力是社会生存能力 三、如何培养、锻炼规划力

在《拆掉思维里的墙》中有一个很有趣的“人生试验”,是对两个假设人物的人生发展推导。大致是这样的,小强和小明,同一年从同一个专业毕业,在同一家企业工作。2年后,两人月收入都是5000,然后两人从决定是否要买房开始发生变化。在当时北京五环买房,除了35万元的首付外,还有月供,是3000元。可以,说小强和小明的初始条件几乎是一样。但不同的是两人对今后的规划不一样:小强决定买房,而小明则决定不买房,先投资自己,在公司附近租房住。

从表中可以看出小强每月只有300元的流动现金,而小明则有1800元之多。

小强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也能吃苦耐劳,觉得熬一熬就过去了;小明则没有按部就班地过活,又是买书又是报班,此外还专门额外拿出一部分钱做活动资金,用来在课程中结识人脉。小明的自我投资很快就收到了成效,他的简历上每年都会稳定地增加一个认证,他的能力也越来越突出,人脉圈子越来越广。他逐渐成了公司的中心,甚至有时候上头需要什么渠道,都会去问他。此外,他还在学习MBA,为自己再上一级做准备。

就这样10年过去了,两人之间差别越来越大:在这10年间,小强升职了3次,月收入涨到1.5万元,年薪19.5万元;而小明则升职了6次,月收入5.2万元,年薪68万元。(注:以上数据均为原书数据,仅供参考,切勿过多纠结与现在比较,以道理为主,数据为辅。)

我们可以看出小明现在的月收入是十年前的10倍,是现在小强的3倍左右,而且小明的专业能力和交际面一直在提升,他未来的平台和前景,不是小强所能比拟的。要知道十年前,他们进入社会的初始值可是一样的:专业一样,毕业时间一样,进入的公司一样,开始的月收入一样,为什么在过了十年之后他们之间的差距这么大?有人可能会说,因为他们一个买房了,一个没买。对,这是事实,但这是不本质。他们有这么大差距的本质是小强像我们大多数一样按步就班地生活,毕业--上班--买房--结婚--生子。。。。。。他一开始就没有为自己做更好的规划。而小明则认清了自我规划的这个关键,然后清晰明确地规划好自己的发展之路,可以说他早早地就预见了未来成功的轨迹。简单地说,他们之间最大的差别是规划力。

那么什么是规划力?为什么说是规划力造成他们之间这么大的差距?如何做才能拥有像小明那样规划力?

别着急,这些问题的作案全在《规划力:如何清晰预见成功轨迹》这本书里。

《规划力:如何清晰预见成功轨迹》的作者是日本畅销书作家斋藤孝,现任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专攻教育学、身体论、交流论。如果你有接过阅读、写作、个人成长等领域书籍的话,对他应该不陌生,因为他写了很多本这些领域的经典书籍,例如《深阅读》、《超级阅读术》、《写作全技术》、《学会学习》、《如何有效提问》、《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等等,斋藤孝不仅多产,而且每部作品都能获得大量好评,这是因为他的书籍往往能一言命中问题要害,而且常常能提供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一直都很喜欢他的作品,至今在我的书架上还固定地保存他的3、4本书,时时翻阅,总能有新的领悟。

今天要讲的这本《规划力》是他去年的新作,主要讲解了规划力,这个日趋重要的个人能力,详细讲解了什么是规划力,规划力在各领域内的应用,以及如何有效锻炼规划力的方法等内容,更是在书中指出“规划力是在社会生存的能力。”

曾几何时,每每学习考试不理想,工作家务遇挫,总以为是自己不够聪明,没有天赋,暗下决心要更加努力。然而当我们真的更加努力了,结果并未改善,于是我们一筹莫展,不知所措。难道真的是我们命中注定不适合做这些事么?

当然不是,做事不成功有很多因素,其中一个最大因素就是做事前没有进行好好规划,不知道它做成的样子,就是做事没方向,何谈往成功的方向前行呢?

让我们回到之前的那些问题。

一、什么是规划力?

顾名思义规划力就是对事情进行规划的能力。规划就是我们平时讲的“做计划”,斋藤孝更是在封面语中指出“规划不是按部就班,是未雨绸缪,是及时应变,是把控全局。”而规划力就是这样的一种思维模式,注重自己对事情的安排、部署。

汉高祖刘帮曾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是谁?就是大名鼎鼎的“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素以智谋著称。他之所以能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正是由于他拥有超强规划力的缘故。鸿门宴发生前,张良就为刘邦规划好了“向项羽示弱,打消其疑虑”的大框架,然后到了鸿门宴上他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及时调整细节:发现项庄舞剑欲杀刘邦时,立马让樊哙进账护驾,然后等事态有所平息后,见机让樊哙护送刘邦离开,自己留下应对。后来张良也是依靠自己的规划力屡建奇功,比如历史上有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下邑奇谋,虚扶韩信、彭越等等。

长久以来,人们对规划一直有两大误区:

1.规划必须要详尽有序,且要严格执行每一步骤。

这恰恰是不了解规划力所致,规划力有一项“留白”的基本原则。什么是留白?就是进行规划时,要预留出空间,不必把每一步都挤得满满的。这样做,一是为了预防有突发,意外情况出现,因为这些是无法提前预知的,所以留出空间,随机应变,就像鸿门宴中,张良也只是做出“打消项羽疑虑”的规划,并未具体制定每一步骤,而是遇情况变化(项庄舞剑),随机应变(召樊哙进账护卫)(让刘邦先走,自己留下断后);二是确定空间范围,事情能发展到何种地步也是我们无法提前预知或设计好的,留白就可以随着事态发展进一步确定其空间范围。

2.规划一旦确定,其执行步骤顺序就不可更改,须严格执行。

规划力的另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先掌握大框架,再定顺序”,顺序也不是不能更改,一切都要随机应变,重置顺序也是规划力很常见的一种表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规划力的一大特征就是灵活,规划不是一旦确定就不能更改的规则。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计划赶不上变化”,想要做出的规划切实有效,就要“留白”和“随机应变”。

二、为什么说规划力是社会生存能力

在开篇“人生试验”的例子中,我们说是规划力造就了小强和小明之间的巨大差距,其中根本原因就在于规划力能使人看清事物本质。

图一代表了规划力,一级一级的台阶正是规划中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图二则是代表没有规划力,只是依靠量的积累、变化,结果随之变化。

两者区别:

①规划力的阶梯状本质能让人一眼就看出其前进的方向;而没有规划力的直线状则不能直接分辨出其是前进了,还是在倒退,最终目标又在哪里,是不是一定能走到终点;

②一旦发生错误,在规划力的阶梯状里,每一层台阶都独立不同的,并不会因一层错误影响其他层,更不会导致全盘皆输的情况发生;而没有规划力的斜坡状则不然,众所周知,在斜坡上出事故的话,可是会一滑到底的,那才是真正的满盘皆输,一无所有。它们之间互相影响,要么一路向前,要么一撸到底。

“沿着阶梯前进的话,如果在中途的某个台阶踩空了,你马上就会察觉其中的差错,这个错误可以在这个台阶的范围内掌控住,这就是台阶的神奇之处。”——《规划力》


另外,规划力还有为周围人带来利益、避开人生危机、增强意志、引发更高资质等作用,也正是规划力的诸多作用和好处,使得它愈加重要,成为社会生存必备能力之一。

三、如何培养、锻炼规划力

既然规划力那么重要,我们又该如何加强它呢?

要想加强规划力思维,可从“逆向思维”和“认清本质”两方面出发。

1.逆向思维,就是从成品推导设计,联想它的背后规划,以制作者的角度思考。

我们在看到成品事物时就要思考它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一件事物的设计过程就是它的规划过程:首先确定想要的图像或概念,然后在其他领域内寻找灵感,相互结合,达到想要的结果。

例如乐天木糖醇口香糖最初的规划是以不会造成蛀牙而使用人工甜味剂的口香糖。然后为了这种规划图像化,就采取了牙膏牙刷等洁牙相关理念进行设计,最终得出了这种从上往下看牙齿时的图像标志,左右对称的设计也是为了使其无论横放,还是竖放都不变的效果。

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就能时时练习逆向思维来加强自己的规划力,比如你去饭店吃饭时,看到每一道菜就要思考它都用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又是从哪里采购,由谁采购,如果换成是你去采购,应该如何规划这个采购:去哪个菜市场,先买哪个材料,买多少合适,市场价多少等等;类似的还有去看电影时也能这么想,如果你是导演要怎么导这个电影,如果你是电影的演员又该如何去演好这个角色。

养成这种逆向思维的习惯,无疑是加强规划力思维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2.认清本质包括:

①认清自己的本质,就是要知道你自己的规划力处于哪种程度,你是擅长大规划,中规划,还是小规划,从基础开始练习。例如做饭,收纳整理,文件制作,与人交谈,会议安排等等都属于相应领域内的基础规划,不以事小而不为。越是基础的事情越是能锻炼人;

②认清规划的本质,就是要解除前面所讲的两大误区,掌握“留白”和“先掌握大框架,再定顺序”的基本原则,要顺应事态发展,随机应变,千万不要拘泥于概念教条;

③认清观点和切入点,把它们引入写作,很好理解,观点就是主题,即你写文章想表达的是什么,切入点就是你是从什么角度去写的,例如前几天有个热点事件,就是百度老大李彦宏演讲时被人浇水,事件一出,自媒体人纷纷发文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写作角度也是多种多样:有从李彦宏应对表现来写的,有从百度不得人心来写的,头条职场领域大佬苑燕儿却从缓和性语言的角度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什么是缓和性语言?就是说话者采用含蓄的、低调的语言和态度表达内容,让听者听起来比较舒服的一种说话方式,而李彦宏当时说的那句英语“What's your problem”就是缓和性语言,如果换成汉语就是“你有病吧”,而他说英语则是用比较缓和的态度表达不满,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涵养。

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来看问题就会不同的结果,有时另辟蹊径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正如书名所言“规划力:如何预见成功的轨迹”,规划力之所以能预见成功,就是因为它首先确定的成功的样子,接着掌握住大框架,然后再根据事态发展随机应变,最后的达成自然能推导出来。这样是保证成功的过程。相反,如果没有规划力,你连成功的样子都不知道,即使你再用心,再努力,都是埋头苦干,没有方向。

马上锻炼加强你的规划力吧,成功就可以被预见,亦可以被预定!


“读各式的书,分享各样的知识”我是若见Smile,热爱读书与写作,很期待获得你的关注,希望能与你携手同行,共同成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