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歎!成年人世界裏的讀書真相:從來都不是靠量取勝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狂歡節又過去了,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挺住,很多愛讀書的朋友也會在這個時候囤書,但是你有沒有發現關於讀書,在成年人的圈子裏越來越趨向於量大則優了。比如你去b站往往能很輕易地搜到很多學習類up主都在教怎麼在電商節囤更多的書,或者教你一年讀幾百本書的方法,好像在我們的潛意識裏好像是讀書越多越好。真的是這樣嗎?

想要討論這個問題,就要搞清楚什麼樣的讀書纔算是好,這裏指像我們一樣的成年人。

成年人讀書,這本身就是一件很難得的事。

因爲讀書需要一定的空閒時間和專注精力,而成年人最缺的就是這兩樣東西。咱們不妨來對比一下同樣需要讀書的學生和成年人在讀書上的不同,看圖:

從這張圖表中,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成年人在讀書上擁有巨大的先天劣勢,這也就是你我在讀書的時候覺得難的主要原因。

既然成年人讀書這麼難,那麼我們應該在讀書上追求什麼呢?是越多越好嗎?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明白一點,那就是我們讀書是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或者目的,是單純地娛樂自我,是獲得知識拓展認知邊界,還是收集信息留着備用?

我最近看的《閱讀變現:將知識化爲核心競爭力》裏面,作者山口周就提出商務人士讀書是“從各種書籍中獲取的知識貯藏起來,並依據不同的需求,將這些知識進行組合,從而生產出知識性的成果。”而商務人士不正是身在職場的大多數的我們嗎,他認爲比起讀過多少本書,成年人閱讀的關鍵在於“讀後”怎樣將書中的知識活用在工作中。

作者山口周就是他自己觀點的成功實踐者,他在大學和研究生時期學的是美術史,幾乎沒有接受過任何有關經營學的正式教育。

就是這樣,他卻在20多歲時進入廣告公司工作,製作針對顧客的銷售策略;在30歲時又爲各大企業策劃並制定經營戰略;至今,他還幫助日本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企業進行組織開發工作。一個非商務專業的人,卻能在“諮詢顧問”這行中工作十年以上,而他之所以能做到這些,正是依靠他不斷地讀書自學,把書中知識活用到工作中的結果。 

他在《閱讀變現》一書中,根據親身經歷和經驗,爲成年人讀書總結出人人適用的兩大閱讀方向和其對應的閱讀方法,幫助成年掌握所有領域的閱讀技巧,突破閱讀壁壘,無邊界接收信息,高效抓取書中關鍵信息,靈活組合,從而創造獨一無二的知識成果。

山口周在書中特別強調成年人只需閱讀兩類書籍,即商務類和通識類

商務類是基礎,爲身在職場的成年補充充沛的體力;通識類是拓展,爲成年人塑造豐富多彩的個性。兩類書籍聚集 一起時,就會產生“擁有某一個人特性的知識成果”,而兩類書籍又擁有着十分鮮明且不同的特點,不同的特點決定不同的閱讀方法

首先商務類書籍的最大特點就是“狹窄而深奧”

其中狹窄是指商務類書籍的傳統書目和經典著作並不多,就那麼幾本,別看現在市面上商務類書籍好像各類繁多,密密麻麻的一大片,其實裏面說來說去仍舊是傳統書目的核心內容,加上些後來人的理解和新的案例而已。比如齋藤嘉寫的《工作的原理·解決問題》,雖然這本書的書名裏沒有麥肯錫,但它卻是最接近麥肯錫公司內部培訓的一本書了,在它出版後,便有了很多打着“麥肯錫”旗號的書籍出版。

雖然說傳統的、經典的商務類書籍沒多少,但它卻有些深奧,需要你深入思考,甚至需要你有一定的親身經歷才能讀懂、讀透,因爲商務類書籍所講的內容都是直接對商務行爲的指點、啓發和聯繫,而有時候你沒有更深的接觸和感觸的話,就不能真正地理解。它有點像你剛入行時,前輩對你講“先記住,照着做,別問”入行教條一樣,就算他肯耐心地扳着手指頭講給你,你也不見得能真的領悟其中最深刻的東西,而那些是需要時間經歷的,商務類正是如此的存在。

也是由於它有着這樣的特點,決定了它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讀,那要怎麼閱讀商務類書籍呢?

①不做摘抄和讀書筆記,而是用實踐

摘抄和讀書筆記多是爲了“怕自己忘記”這樣的理由而做的,而從商務類書籍中得到的知識和感觸都是能直接派上用場的,所以直接去實踐就好了,實踐的次數多了,你自然也就記住,而且還會逐漸加深你對它的理解。想想你工作中的那些經常用的知識,你有刻意去記過嗎?拿我自己來說,在工作中,給電腦重裝系統就是我最常做的事情,它的相關知識我從最初學習時都沒有去專門記憶過,而根據知識去親手操作,一次兩次,一年兩年,到現在十幾年,哪怕中間有兩三年遠離這個行業,等我再回歸時,它的操作和知識仍舊曆歷在目,信手拈來。

②遇到不懂的地方,直接跳到後面10頁再讀

商務類書籍最忌遇到不懂的內容,死磕到底,不搞明白不罷休,其實你現在讀不懂它,只能說明你現在與它的緣分還未到,不妨先略過去,等緣分到了再回過來讀它即可。我之前做閱讀的主題閱讀時,遇到過一本《高效能閱讀》,剛開始拿到手裏時,翻了幾頁,就怎麼也讀不下去,甚至還覺得頭暈身體不適,乾脆把它扔一邊不理,等整個主題要結束時,我又重新拿起它,神奇的一幕出現了,我居然一口氣把它讀完了,完全不覺得困難。

③用1成的閱讀量獲得9成的效果

山口周在書中也十分提倡這個著名的“二八法則”,主張一本書我們只需閱讀它最爲關鍵,最爲核心的20%,而不用從頭讀尾。我們應該時刻謹記商務類最重要地是直接去實踐,因此快速找到書中核心內容尤爲關鍵。

接着再來說通識類書籍,它的特點正好相反是“寬泛淺顯”

寬泛是指它分類太過多樣化,比如物理這個我們上學時就學過的通識科學,它就又分爲牛頓力學、電磁學、熱力學、量子力學、粒子物理學、天體物理學等等,以及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也者是物理分類,有些人致其一生也只在研究其中某一個小分類,換句話說,由於通識類書籍分類太多了,沒有人能閱讀完所有。

此外,通識類的知識並不能對你當下的工作、商務行爲有所指點與啓發,它可能會在以後的時間裏,以某種形式給予影響。因此它的閱讀方法就與商務類書籍很不想同:

①打造“即使忘了也沒關係的機制”

我們的記憶是十分有限的,很容易忘記,通識類書籍分類多、知識內容更多,想要一直記住是不可能的,爲此我們有必要打造一套機制,哪怕是忘了也有處可查的機制。摘抄書中重要的部分,保證必要情況下能隨時檢索到,一機會就重溫,最簡單的做法就是隨時把書籍放到手邊。

②用抽象化把知識和工作相聯繫

“所謂抽象化,就是捨棄細枝末節,提煉精華,總結出一個‘簡單來說就是xx’的結論。”例如生物·生態學說一窩螞蟻中必須有一部分不幹活的“懶螞蟻:,否則蟻巢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很容易束手無策,全軍覆沒。這則通識知識對我們商務行爲並沒有任何意義上的指點和啓發,但把它抽象化過後就不一樣了,”如果高度優化了平常業務量的處理能力,那麼當大環境產生變化時,就有可能無暇應對,並進一步導致組織的滅亡?“這是不是就和我們的商務行爲有關聯了,妥妥的一個組織應變能力的考驗了,但還有一點要記着,抽象化過的內容仍是一種假設,是假設就有可能是錯誤的,因此在對通識類知識抽象化後,還要記得把它拿到我們現實的生活、工作中去校驗一下。

③三遍閱讀法

第一遍,在書中關鍵內容處畫線,並標明”關注方向“;

第二遍,重溫畫線內容,甄選5個部分,放入信息庫;

第三遍,設定信息庫主題,用可檢索筆記軟件(如印象筆記),建立閱讀數據庫。

山口周在《閱讀變現》中強調身爲商務人士的成年人只需閱讀商務類和通識類兩種書籍即可,而且他結合十多年的商務經歷,貼心地爲我們羅列一份包含71本商務類和通識類經典書籍的書單,他稱爲”商務書籍曼陀羅“,還根據年齡不同有針對地提出閱讀建議,例如20-30歲時,閱讀曼陀羅中心部分的書籍;30-40歲,則在閱讀了曼陀羅中心部分的基礎上再外圍擴展一層,即曼陀羅的第二層;等到40-50歲,則在前面的第二層基礎上,只讀應用於自身專業領域的部分。

衆所周知,上學時,我們聽從老師和學校的安排,讀哪些書,學哪些知識,會有哪些效果都有一定的規劃,但這些又是比較有限且不自由的,而當我們成年後,想要獲得更多知識,想要更自由去學習知識時,卻發現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精力又少得可憐,而面臨的書籍卻既多又複雜,導致想要通過閱讀提升自己的我們無所適從,一時間限於盲目去讀,往往會感覺力不從心,又毫無效果可言,《閱讀變現》則爲我們指明瞭清晰可見的閱讀方向,甚至對應的閱讀方法也都教給我們,這不正是我們的閱讀困境”對症下藥“嗎?

正如山口周所比喻的那樣,成年人閱讀就像一個廚師,手裏擁有多種多樣的食材,不能什麼食材多就用哪個,更不是哪個食材好喫就用哪個,而是要根據客人的需求去組合不同的食材,料理出真正美味的菜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