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解惑】从小到大我们说了那么多话,但你真的对说话了解么 今天我们来解惑一个问题:你会说话么?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是的,老师一直都是这样的形象存在的,但是老师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不能帮你解答所有的问题,可是你要明白我们除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老师外,还有一个虚拟老师----书籍。我们也可以从书籍中答疑解惑,而且书籍覆盖的领域更为广泛;另一方面对于我们这些早已远离校园和老师的人来说,书籍在授业解惑上无疑更为重要和便捷。


今天我们来解惑一个问题:你会说话么?

不要误解,这个前提基础是生理上的正常说话。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最大原因是我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让我觉得说话虽然是人人都会一项基本技能,却有很多人或者在很多情况下不会说话,导致形象或事情失败。

从小,我就是一个不爱讲话、不会说话的人,课堂上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并不是因为我不会,要知道我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而是因为我没自信发言,原本清清楚楚的答案会被我紧张地说成糊里糊涂,因此我更加用功在笔试上;不仅是学业上,日常生活中,我也是因不爱讲话而出名,直到现在我们亲戚当中还流传着我的”光辉事迹“:

小时候有次我一个人在家,舅舅和舅妈来我家,舅舅问我:”你妈妈上班了?“我答:”是。“

舅舅:“你姐姐呢?”   我:“额。。。”

舅妈:“你姐姐是上学了么?”  我:”恩。“

。。。空气里一阵安静。。。

舅舅:“那你吃早饭了么?”  我:“恩。”

舅舅:“你妈妈什么时候下班?” 我:“额。。。”

舅妈:“你不知道,是吗?”  我:“是。”

。。。空气里再次安静。。。

舅舅:“那我们先回去了,等你妈妈下班了,告诉她一声。” 我:“恩。”

然后舅舅和舅妈就走了。

不会招待客人,更不会聊天,找话题,连多说一句的勇气都没有,我由此闻名于亲族之间。

后来长大了,说话的勇气是有了,仍不会说话,总是有东西想说,却不能漂亮地说出来,遇到一个善解人意的还凑合能把意思讲明白,如果换成比较耿直的朋友,早早就甩袖离去了“你说的什么呀!”

在我读了《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之后,对说话这件事有了新的理解,原来说话并非我以为的那样。


在此之前,不妨回想下我们那些比较健谈的朋友:

首先,他们说话一定会保持两个基本特征:清晰和正确。

我们用说话的方式与人沟通时,清晰完整地表达出你的想法、观点是沟通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的首要条件,如果你连自己的想法都不能让对方清晰地了解到,那么你们沟通轨道将会偏离多少,因此在说话时尽量用词简单明了,内容有条理,不要总想用些复杂的词语来显示你有多高深、多博学,这只能是浪费时间和对方的友好度。如果真的不得不用一些专业术语时,一定要主动为对方解释这些术语的意思,换用他能理解的说法去说。

以上都属于内容上的清晰表达,此外还要求发音上的清晰。特别像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好多的方言,不熟悉一个地方的方言,有时听起来简直像外语,别说其它地方,就我们这一个小县城,北乡和南乡的方言都不一样,记得中学时第一次遇到北乡的同学,他们管吃饭都叫“qi饭”,管衣服的口袋叫“夹里”,最初听到时我都懵了,半天都不知道他在讲什么。因此,一定要讲发音准确无歧义的普通话,以免闹不必要的笑话。

正确是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它关系你所说的观点、事实的可信度,甚至会影响到别人对你这个人的整体印象,如果你总是讲一些错误的东西,别人会认为你这个人不靠谱,做事不认真。因此在说话前,务必把要说的内容、主题核实清楚,为保证它的正确性,尽量引用一些有权威认证过的内容,同样的,除了在内容要正确外,具体到用词上也要尽量保证其正确性、准确性,而且要避免以偏概全,像什么“每个都觉得。。。”“没有一个头脑正常的人都赞同。。。”这样有失偏颇,且易受攻击性的说法,你自己说话就说你的好了,不要替所有人做决定。

其次,他们说话会让你感到他们十分理解你的做法,而且总是那么自然、真诚。

健谈的人不会霸道地把持整个谈话,他们会时刻保持友善礼貌的态度。这是怎么做到?答案是同理心,就是他们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把自己放在对方的处境,体会对方的感觉,虽然不一定要同意对方的观点,但却能体谅对方,也会更有耐心地对待对方。这就是语言沟通上的“绅士”,谦逊不张扬,友善不霸道。

而自然、真诚则更多地表现在一视同仁,不论是在领导、长辈、陌生人,还是同事、朋友面前,都一样地做自己。

有些人面对领导长辈时,就会格外怯懦,说话支支吾吾,声音又小的可怜,半天还开不了口,领导长辈见你这个样子,没说话会先烦感,甚至怀疑这人是不是毛病。其实大可不必这样,领导长辈也是人,在做到基本的尊重和礼貌后,不要把他们想的像皇帝似的,说不好就会被杀头,没有的事,展现最自信的一面也是他们期望看到的,保持镇定,像平时的状态就好,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想法清晰、正确地说出来。

有些人习惯在比自己高一等的人面前装模作样,为的是与对方处于一个水平线上,其实这样做恰恰是主动拉低了你的档次,因为你的装而会更显得你虚。用不着刻意擡高自己,就做真实的自己,只这样才能更自信,应对也能更自如。

最后,他们还会在外表和姿势上整理自己的形象,说话给人可靠、信服的感觉。

如果你有一项工作要找人做,一个蓬头垢面,邋里邋遢的人和一个整齐干净、精神干练的人,你会选择把工作交谁?相信你会和我一样选择后者,因为他的形象就让我放心,而对于前者来说,一个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人凭什么会照顾好他的工作。

说话也是如此,在真正交谈之前,大家都习惯从外表上先去评判交谈对象,先入为主的印象有时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潜意识,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潜意识里你仍旧不可靠。另外,还要注意着装适合场合,在职场中,大多数场合都是比较严肃严谨的氛围,如果你的着装比较花哨,那一定是很不适宜的。因此,整理形象时要注意两点:1.个人的整洁;2.选择适合场合的着装和外表。

说话时的形象还包括姿势,一个懒散、随意的站姿或坐姿,都让对方觉得你对他的不尊重或不重视,从而导致对方也不会重视你说的话。不好的姿势除了影响对方对你的态度,还会从生理和心理上分别影响你的声音。生理上,你如果低着头,无精打采,会因为你的呼吸受阻,导致无法正常控制气体吐纳,从而影响你说话时声音的品质,结果说起话来就会不清不楚;心理上,根据“具身认知”原理,你的身体与你的心理会互相影响,你的不好姿势把它的负面感觉传达给你的心理,进而影响你的声音,例如你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就会使你的声音听起来也是闷闷不乐的,甚至还有讨厌的哭腔。

因此,说话时一定保持一个良好的姿势,从而使声音也有一个良好的状态。

这里分享一个高能量姿势: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挺胸擡头。研究表明,你只要持续这个动作两分钟,就能让体内睾丸素水平提升,皮质醇水平降低,变得更自信和坚定。

综上,我们所讲都是那些健谈朋友的个人特质,但是影响说话技巧的除了这些个人特质以外,还有一些声音特质。

在讲声音特质之前,来先看下我们说话的生理机制是怎样的:

当气体从肺部挤出,穿过喉头、经过声带时,声音就产生了。声音的形成首先取决于声带,然后是下颌、嘴巴、舌头、牙齿和嘴唇的位置。

要发出清楚的声音,喉头的肌肉必须放松,下颌不能紧绷或僵硬,嘴唇应该柔软有弹性,能够形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由此看出,我们说话时发声会用到诸多器官之间相互配合,不同的配合效果产生了不同声音特征,如音高、音量、发音和腔调等,这些不同的声音特征又影响了我们的说话效果和心理表现。例如说话时声音很高,听起来就会尖薄或刺耳,而声音高往往又是因为害怕或紧张;如果你能合理控制说话时的声音,清楚地说话,没有大喊大叫或者费劲吃力,会使对方注意到你的声音特质,会觉得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从而也愿意专心听你说话;发音清晰正如前面所言,是你能够准确完整表达出你的想法的基本前提,同时发音会和腔调一样,在某种程度上向对方透露出你的身份、生活环境等个人信息。

这些声音特质是可以通过练习更好控制的,比如深吸气说短语练习、放松下颌练习等,根据发音原理,自主锻炼发音器官,以达到更好的发音效果。

最后,影响说话效果的声音特质还有语速、停顿、语调,这三项之间可相互配合,比如在说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时,可适当调快语速,到了重点内容时就要降低语速,在关键部分的每个词或每几个词停顿许久,就会让对方明白这里是你说的重点,而且适当的停顿也有助于对方理解,不同的语调也能配合表达你的情绪或者用意。

总结一下,说话最重要的两点:

1.人的特质,包括一个人的清晰正确的说话原则,友善真诚的说话态度,整洁、切合情况的着装和外表,还有良好的说话姿势;

2.声音的特质,包括需要发音器官相互配合的音高、音量、发音和腔调,以及为了突出内容轻重缓急的语速、停顿、语调。由此可见,说话既需要我们整理外在形象、生理器官配合,又需要我们加强内在的气质、品质、态度,想要会说话,就不可不察。

另有一点很重要的提醒:不要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就真的习以为常了 。

就像说话,我们从出生就开始学,之后每天都要说话,几十年来不知道说了多少话,这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吧,但是如果你真的就把它当作一件稀松平常、很简单的事情,不在意、不放在心上,那它一直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那些健谈的朋友,从不把说话看得简单,他们之所以健谈,之所以能以说话见长,就是认真对待说话这件事,仔细分析过,练习过,研究过,所以他们才擅长。

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读书使我心向光明,前行不惧黑暗。”我是若见Smile,热爱阅读和写作,很期待获得你的关注,一起探讨,共同成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