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萬字乾貨年終總結,你絕對有收穫,沒有請來打我 (內含防脫乾貨)

前言

今年這篇總結很不一樣!

哪裏不一樣?

  1. 重點在思考過程,讓大家有收穫乃至認知上的提升
  2. 不再只羅列做了什麼事情,只說做了什麼,這叫清單,不叫總結

之所以做出這個改變,是因爲我多次翻了翻去年的年終總結

從一開始的 制定的目標好有鬥志喔 -> 寫得還真不錯,大家稱讚得有點飄飄然呢 -> 嗯?好像有點囉嗦? -> 這絮絮叨叨寫的啥呀?! -> 真是爲難我的讀者看完。

從我的心境變化,發現什麼了嗎?

成長的一個方式,就是不斷地去回顧自己,做過的事、寫過的文章、學習方式,如果你覺得當初做得不夠好,那就說明你這段時間有成長,你可以把這個成長體現在你下一件事情、下一篇文章、下一段學習裏面,所以大家可以多去翻翻,自己以前寫的文章和記錄。

迴歸正題,本文將從 5 個方面闡述:

1. 認知

工程師只是我們的職業,你首先得是個完整的人,認識自己,思考自己如何思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不能指望一直用同一套方法論,去認識世界,認識技術。所以,我把認知放在第一章。

2. 技術

開源 3 個項目,在信息浪潮面前,我不再一味去消費別人的觀點跟作品,我自己成爲了「生產者」。能有一個作品和你的名字聯繫在一起,應當成爲在職業生涯前期着意的方向。

3. 投資

大師格雷厄姆說過:“價值投資需要堅定的信念,以不同於常人的方式思考做事,而且需要耐心等待遙遙無期的機遇”,這句話簡直就是真理。“堅定”、“不同於常人方式思考”、“耐心等待”,投資修身,一點不假。今年先賺 33%,也許以後不敲代碼了,搞搞投資也是種樂趣。

4. 生活

我不僅變強了髮量還多了,真是令人嫉妒啊。

5. 反思


一、認知思維成長

我極其看重獨處這項能力,因爲本文的諸多素材碎片,皆來源於獨處的靈感,所以我把這項能力,放在第一位介紹。

1. 學會獨處,腦袋放空

很多人會發現,工作被任務填滿,生活被娛樂填滿。

你說他們關心自己嗎?非常關心。今天喫什麼,穿什麼,去哪玩,又出了什麼新劇啦,又發佈新機了啦,買買買剁手……但很多人並不關心自己的內心

沒時間向內心探索,一旦閒下來,內心充滿厭煩和空虛,精神思想就像欠缺一種彈力,無法自己活動起來。滿負荷去做,越做越焦慮,剩下的那點休息時間用娛樂來釋放,越玩越疲憊。

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說:幾乎我們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我們不善於在房間裏獨處。

我認爲人本身需要一定的獨立空間思考,梳理自己方方面面的思考和計劃,然後才能更好地繼續出發,處理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用 iPhone 的小夥伴會發現,系統自帶的健康 app 裏面,多了一個“正念訓練”的板塊。這個“正念”是什麼意思?

我的理解,正念,是對當下的專注和覺察。在衣食住行中,不用手機塞滿腦袋難得的空閒,保持腦中思緒遊離放空的狀態。

偷偷觀察下

  • 喝茶時,覺察到茶的色香味溫了嗎?
  • 有情緒波動時,覺察到了嗎?
  • 站點的海報,它爲什麼這麼設計?字體樣式有什麼技巧?佈局是怎麼分佈的?有什麼圖層?顏色感知怎麼樣?能不能一下子抓住我的眼球呢?這個設計易懂嗎?
  • 地鐵的人流,現在幾點?XX站的反方向人流怎麼樣?如果我要趕車從幾號門上少人點呢?空車來之前有沒有規律?
  • 自己什麼時候靈感最多?

比如我觀察自己,觀察頭蓋骨裏的那一坨蛋白質腦花是怎麼運作的,發現了自己好比一個偶發天賦的選手,狀態佳時可以跑進前三,狀態差時只能在倒數徘徊;觀察到地鐵上靈感最多,那就常常在地鐵上和自己對話;觀察到自己早上的狀態決定一天的狀態,那一到工位就別刷知乎,別踏出第一步;給番茄鍾數據做個分析,看看自己什麼時候精力最好,合理分配精力;觀察到自己在喝咖啡之後思路突飛猛進,那就在工作間隙給自己來上一杯。

所以你看,成長和進步,實際上就是學會和自己對話觀察自己鞭撻自己與自己達致最完美和諧的過程。

2019年,從獨處中受益頗多,也難怪曾國藩大師會把“慎獨”作爲對子女的四條要求之一。

2. 擺脫時間黑洞 —— 年初我卸載了簡書和知乎

除了觀察自己腦子裏的念頭和情緒,我還觀察自己是怎麼分配精力到每個時間格子裏的。

年初開啓了手機上的屏幕使用時間,統計報表令我出了一身冷汗

多少個似曾相識的場景:

本來打開知乎,想要查詢一條並不緊急的信息,看到首頁的個性化推薦,便刷起了一個接一個。

十多分鐘過去了,放下手機後總覺得還有事沒幹。

幾分鐘後,想起來剛剛的信息還沒查呢,於是又藉機多看個幾個知乎問題。

本來不到1分鐘就能做完的事,我用了將近半小時。

偏離原意,多花的時間就是被時間黑洞吞噬了。

知乎下沉之後充斥各種垃圾和娛樂信息,不知不覺吸走了我很多時間,加上潛意識中認爲:知乎又不是微博,刷一刷不是還能增長見識嘛,不知不覺中變成自己的時間黑洞。

冷靜下來我問了自己 4 個問題:

  1. 還記得最近一次從知乎看到受益匪淺的回答嗎?
  2. 回答你真的認真看進去了嗎
  3. 讀完了有實踐嗎
  4. 半衰期超過1個月嗎?

信息的半衰期用來衡量信息的價值和效用隨着時間衰減的速度。如,微博信息半衰期通常一兩天。

沒有,沒有,還是沒有,我咔咔一連串卸載掉了各種耗時排名靠前的APP

電腦端呢,直接用 AdBlock 插件攔截掉推薦內容板塊,清爽!

可能有的小夥伴會說,你這樣也太絕對了,限制使用時間不就完了。

切記人不能自拔,正如不能拉着頭髮把自己舉起來一樣,把刷手機上癮歸咎於意志力薄弱,好比說古人不能日行千里是因爲古人的蠻力不夠一樣。上癮不是我的錯,是設計者的刻意而爲,所以第一步應該是直接遠離不要習慣信息流的刺激,不要滿足自己的窺探欲

3. 試圖用意志去帶動肉體肯定是失敗的

肉體懶惰又有慣性,而意志少得可憐,不如反過來,讓肉體來帶動。

比如看書時,試着畫一畫、寫一寫、手指跟着閱讀進度吸引注意力,而不是想着,我今天一定要把這本書看完。

比如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開啓一個番茄鍾,讓自己的思路集中回來,而不是想着,等我把雜事都做完,再來實踐下番茄鍾吧。

經過幾次和注意力的鬥爭,我發現只要開個好頭,這一天的學習節奏就很快地定下來了,所以不管怎麼樣,休息日或是工作日,先毫不猶豫地開啓一個又一個的番茄鍾,先讓注意力集中起來,後續就不容易發散。

4. 最有害的思維 —— 消費者思維

在不斷的輸入中,我覺察到一個誤區,過多吸收別人的思想,過多閱讀別人的作品,卻很少獨立思考,獨立體會

經常是以閱讀爲主,以獨立思考爲輔。不斷麻痹自己、不斷趕進度、懶得思考也來不及回顧,總以爲自己什麼都沒有學會,於是想在有限時間內,囫圇吞棗裝更多知識到自己的腦袋中,心想反正都喫進去總會用得到。

以這種狀態長久下去,就會養成「消費者思維」

「消費者思維」指的是,在信息浪潮面前,只會一味去消費別人的觀點跟作品,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也可以成爲「生產者」,成爲有價值信息的輸出者,最終成爲一個附和的傀儡。

怎麼突破這個誤區呢?

  1. 思考,將書中的信息知識在腦裏反反覆覆跟生活實踐結合,將萬事萬物在腦裏面建立起聯繫。每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限,但思考能力是無限制的

  2. 輸出,把知識點講解給自己聽也好,寫出來也好,一定不能學了就爛在肚子裏

    知乎上查問題可以,但爲何寫答案的不是我呢?現成的框架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提 MR、寫框架的爲何不是我呢?看到精彩的文章,那爲什麼我的遣詞造句不能學一學呢?

5. 我們往往是做得太多,想得太少

不要用直覺,定好方向再走,想好方案再討論,給自己一個思考的時間和過程

比如寫績效,你要分別從產品的角度(把技術貢獻轉化爲業務數據,強調價值)、測試的角度(強調質量和節省測試的工作量)、開發的角度(質量保障)、公司的角度(技術 -> 到達率、提升率 -> 每月增長XX個用戶,一年增長XX個 -> 用戶數量投資額 -> 公司達到什麼利潤)多個角度*去寫這件事情的價值在哪裏?包括在開發的過程中,一步步都要用文字寫下來,讓思路理清楚。

再比如,資料隨處都有,怎麼找到自己想要的?在找資料之前,問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對資料有什麼需求,我想要找個AOP 的文章,那我的着力點是什麼?是最全的方案比對?還是步驟使用?還是原理解析,還是語法分析?你沒那麼多時間,不能每一篇都細看,收藏夾堆積了一大堆,只是鏈接,不能轉化爲知識。

再比如,看源碼,在分析一個代碼量較多的源碼之前,我們要明確要從這段源碼中要知道些什麼?這樣纔不會在“碼海”中迷失方向。

你看,這個思路不是相通的嗎?

6. 中國文化提倡取長補短,殊不知,短板之所以是短板,就是你一開始就不擅長

改變自己的短板是一個痛苦的事情,但和前 leader 的一番談話,點醒了我。

取長補短,標準是自己定的,還是和別人對比得來的。過於追求完美,拿自己的短處去和別人的長處相比,不過是自尋煩惱。

短板之所以是個短板,就說明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改變的。不如接納自己,發揚自己的長處,掩蓋短處,這是最符合生存規律的一種方式,體現在職業上就是做你喜歡且擅長的事情。

想一想,別人對你的信任感和肯定,是不是都是基於你的長處

7. 不要確保完美

之前我非常容易陷入一種極端的區間:要麼就做好,要麼就不做。所以在確保自己能夠做到完美之前,常常拖延或直接拒絕機會。

因爲完美主義,總是讓我覺得,可以再等一等,再準備更充分些,最後可以做得更好。

而這種過度準備,總是佔用了我過多的時間。很多時候,是你有了責任,有了目標,纔會讓自己更強大,而不是自己強大了再做某事。

這一年,不再瞻前顧後,一邊積極爭取機會,一邊持續準備,將這個過程變成並行的、動態的,高效的。因爲不斷爭取機會的過程,就會推動着自己更快地跑起來。

很多事情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難,不要給自己設限

8. 新時代,學習的含義變了

有些人會產生“學習=記憶”的誤解,是因爲人們會細節化地看待一些知識,認爲學習就是記住一個一個分散的知識點。他們可能在拿到學習材料後,會立刻開始翻看材料,試圖記住每個細節;或是盲目地拿着熒光筆劃“重點”,但實際上只是機械性地、隨機地劃一些句子,而不清楚到底什麼內容才需要重點學習。

在現代,信息不再值錢,學習不再是記住更多的信息了,新時代的學習是:利用好搜索引擎、利用好手邊一切的工具,快速掌握新知識或新技能

所以,學習不僅僅包含記憶,它包含了一整套系統化地理解事物的過程,比如理清事物的內在結構、理解它的形成原因和影響因素等等。知識點之間存在關聯,學習的過程還包括發現和構建這些關聯。因此比起盲目地記憶和查看細節,一種更好的做法是,在拿到學習材料時先弄清楚所學內容的脈絡,像是先看一下它的目錄、章節標題、小結等等,幫助我們更有重點、更條理化地學習。

觸類旁通想一想,爲什麼面試的時候,面試官總是要問有沒有解決過什麼問題,怎麼解決的,有沒有對某個項目改造過,有沒有維護自己的項目,也就是這個道理了。

二、「技術」

今年邁出了開源貢獻一小步,累積 700+ star。

「有的放矢」最全 Android 進階路線知識圖譜

相信大家在學習時常常遇到一個困惑:網上這麼多的資料和博文,眼花繚亂又不成體系,水文和複製粘貼的文章太多,篩選的工作量實在是太大了,我怎麼又快又好地找到我想要的文章呢?

所以 2019 年初,我萌生寫一篇 Android 進階知識圖譜的想法,有體系有方向有資料,一條龍解決「查漏 -> 搜索資料 -> 專項學習 -> fix 短板」的閉環。

  •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知識體系,每個知識點都有詳細的導讀

  •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知識概述,每個知識點都有學習方法和順序指引

  •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資源收集項目,每篇資料都有閃亮的優點

你可以完整掌握 Android 知識體系,建立碎片化知識點的關聯,還能節省時間,快速找到優秀的專項博文,「脈脈不得語」大大都 star 了,你確定要錯過這份進階手冊嗎?

AndroidKnowledgeSystem

「超能力」我有一個超能力,把知識在腦海中變成動畫,現在,我把它畫出來了

又一個學得昏昏欲睡的週末,我哀嚎:這怎麼可能記得住!!

技術不是死的,不能照本宣科,我們爲什麼不有趣一點地講解呢?這個項目就這麼誕生啦,用動畫的形式呈現Android機制原理,有趣又酷炫,相信你看一遍就記住了,不要再啃晦澀的文字啦

在掘金上發佈,還得到了衆多小夥伴的肯定

AndroidPrincipleAnimation

「開源」鴻洋大大都點讚的項目,你確定不看看嗎?

相信 APP 熱修復大家都很熟練了,那如果 SDK 想要實現熱修復呢?

是不是很少見?

是不是覺得挺簡單,但做起來又不是那麼回事?

這就考驗身爲工程師的解決問題能力了,如何在全網資料極少、坑特別多的情況下,順利完成 SDK 熱修方案,讓鴻洋大大、脈脈不得語大大點贊,短短几天突破 400+ star,一切答案盡在項目中,趕緊來看看吧!

SDKHotFix

三、「投資」做時間的朋友

收益 ≈ 33%

先曬下今年收益:

當然,也犯了錯誤不少,比如上半年持倉科技股,走勢平平,清倉錯過下半年翻倍行情;券商股沒有及時止盈等等。

賺的過程用了很多策略,定投 + 趨勢 + 價投,每個月我都會寫投資總結,當我今天去回看這些文章的時候,我看到了 “接納”“概率思維”“投資體系”“情緒管理”“取捨”“非線性思維”這些詞,我能清晰地感覺到從投資中學到的這些東西對我生活和工作所帶來的影響。

你是什麼樣的人可能你的淨值就呈現什麼樣的曲線

投資是人的一面鏡子,人性中的貪婪、恐懼、糾結、猶豫,都會在投資中放大數倍的體現出來。你是什麼樣的人可能你的淨值就呈現什麼樣的曲線。

但我每天都在修煉更好的自己,而這個自己的變化又能反映到淨值曲線上。我特別感謝投資,除了“錢”之外,投資教給了我很多其他的東西,這些東西幫助我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和大家分享 7 點所得:

  1. 只要賺了錢,什麼時候賣,都是正確的。放平心態,多大點事,少賺了的,就算賺了也不能改變什麼呀;
  2. 做投資是爲了讓生活過得更好,而不是更加焦慮。覺得焦慮?拿不住?那就賣了唄;
  3. 永遠不要妄想賣在最高點,買在最低點,這些都是衝動之下產生的價格,既然你的投資是理性的,那就不可能把握住非理性的價格,賺到自己明明白白的錢就很好;
  4. 沒有最好的策略,是長期持有結合波段好,還是滿倉長期持有好,誰也不能說誰更好,關鍵是適合不適合你。
  5. 不要對任何一家公司抱有感情,要時刻記得,我們來股市是爲了賺錢的
  6. 不追漲是一種美德。有錢還怕沒有好的機會?金融市場最不缺的就是機會。機會來了,最缺的是錢。
  7. 最後,相信國運

簡單 7 點,不多說,投資的話題講上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如果小夥伴感興趣的話,可以評論留言,我考慮後續出個專門講投資的文章。

不要被各種力所不能及的機會牽着走

應該隨時把握機會,這話本身沒錯。

但現在信息海量,新事物層出不窮,當一個機會出現時,先看看和自己當下的關聯有多大,是能夠深入到源頭,掌控機會,還是你只是別人的機會

比如說,當你沒有錢也借不到錢時,就算告訴你今年股市行情大好,你也無能爲力,得先解決原始積累的問題。你知道做公衆號賺影響力也賺錢,你知道小程序真火,你知道 5G 是新風口,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那又如何呢?很多人興奮於宏大敘事的機會,卻忽略了:應該想想當下的自己如何走出下一步

踏踏實實,多大點事。

四、「生活」認識自己,找回掌控感

2019 年10月13號,我決心開始健身。

這是個特殊的日子?不是,只是稀鬆平常的偶發毅力感的獨處日,希望以後再回首,這是個不平凡的日子。

我爲什麼做出這個決定?!

我瘋了?!

我以前可是滿口:人的富有不在於其物質,而要看她內心的豐富度和充實,我只看重精神世界,不在乎身外之物和軀殼balabala……

但是這一天

  • 厭倦了自己無法長效工作的精神狀態
  • 厭倦了自己軟弱無力的身體狀況
  • 厭倦了自己不滿意卻又懦弱無力接受自己的無數次

每當我長時間工作後,身體的小毛病總是出來擾亂,就好像遊戲裏 MP 魔法值還在,HP 血槽值全空了,據不完全統計全年發燒 3 次,扁桃體發炎無數次,結膜炎 3 次,眼部皰疹 2 次。

反正我是立定心志要和軟弱的肉體說拜拜了!

「健身」嚷嚷生命在於靜止,如今臉被打腫

說真的,我並不擅長運動,屬於跑操場一圈要命的那種。大概和郡司桑有得一比。。。


但是我有信心能完成每一件我不擅長的事情,這個信心來源於強大的學習能力。

健身跟做事、學習一樣,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從簡單的、能夠堅持的事情開始!

當然,任何人對於嘗試一個新東西的時候,內心總是排斥的,因爲不熟悉而生的恐懼感。這不怪你,我們的大腦總是喜歡簡單又熟悉的事情。

標準的俯臥撐,平板支撐,波比等動作,雖然我剛開始一個都做不了,但是我可以從不標準的開始做起,慢慢去訓練自己的肌肉核心力量,很快,我適應了這種強度,我發現自己每一天都在進步。當我發現這個動作簡直輕鬆愉快時,適當增加一下難度,慢慢的一點點的增加動作難度,增加負重,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所以說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心理過程,學習、工作等等都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整理自己」人生中自己能掌控的事物實在是太少了

堅持健身

整理房間

定時熨燙衣服

每天理桌子

這給我一種控制感

控制感是每個人快樂和幸福的源泉。可是,人生中自己能掌控的事物實在是太少了。而身體,是爲數不多我們能控制的東西。當你在做力量訓練的時候,肌肉的強烈的泵感讓你感覺到你對身體是有控制力的;試着體會腳落地後摩擦感,感知會一點點明銳起來;當你跑步超越跨過一個極限狀態的時候,你甚至能感覺到你對自己的意識也是有控制力的。身體的力量感還會反過來激發精神的力量感。

2019 是逼迫自己的一年,驅使軟弱的肉體不斷往前走,往前走,讓自己軟弱的肉體不斷向精神去契合

「護髮」我還沒變強呢,怎麼就禿了?!

先說明,個體情況不同,僅供參考。

可能有的小夥伴就說了,啥?女孩子怎麼會脫髮?!大概是受飲食變化和精神因素多方面的影響,每次洗頭都掉一大把,查了查資料再對比症狀,應該屬於油脫。這一年買的產品大合照:

  1. 歐倍青咖啡因洗髮露
    「推薦」洗完頭皮挺清爽,梳頭脫髮 ↓ 1 / 8。

注:洗頭時一定要停留頭皮 2 分鐘

  1. lush小紅帽洗髮皂

「推薦」這款淘寶假貨特別多,請注意鑑別,一定要搭配護髮素一起使用,不然超幹還打結, 使用後頭發不油了,洗頭脫髮 ↓ 1 / 8。

  1. 歐倍青咖啡因滋養液
    「強烈推薦」超有用,天天用,用了一個月,長出很多小絨毛,壓都壓不住,令人驚喜!梳頭脫髮 ↓ 2 / 3

  2. 酮康唑洗劑
    「推薦」偶爾頭皮癢用來做輔助。

  3. 黑芝麻黑豆黑米核桃首烏枸杞小米茨實粉
    一般」補肝益腎,養血祛風,大量營養成分有利於頭髮生長,適合維生素缺少或體虛引起的掉髮,主要是我嘴饞,天天早上喝真香啊~好喝就完事了,效果倒是沒看到。

  4. 柳生頭皮滋養液
    「一般」用完頭髮超油,不適合我,聽說同事有效,見仁見智。

個人情況不同,建議都試一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案,還有未嘗試的米爾諾溶液,聽說有狂脫期讓我望而止步,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 小知識科普 ------------------------------------


注意,你每次洗完頭髮掉的發,本來就是掉的,


本來就是掉的!


本來就是掉的!


是因爲洗髮水的作用才脫離了頭髮,不能用洗髮掉髮量來衡量洗髮水的好壞,洗髮水起碼要堅持一個月,再觀察洗髮掉落的頭髮和日常梳髮掉落的頭髮爲準。

如果脫髮已經非常嚴重了,是屬於醫學範圍了,馬上去醫院看醫生接受系統正規治療吧!!不要寄希望於洗髮水

------------------------------------ 小劇場 ------------------------------------


和室友微信時聊到這個話題:


室友:建議你每次洗頭前先梳順頭髮,可以減少洗的斷髮
我:不是的,洗頭掉的頭髮是本來就掉了,是因爲洗髮水的作用才脫離了頭髮
室友:不是吧?!
我:你拔自己一根頭髮試試,拔得動嗎,不容易吧!更何況你洗頭力度比這還輕


對面沉默了幾秒。。。。。


室友:好像也是的
室友(不死心.jpg):可是你梳順頭髮也能避免洗髮時打結斷髮的損傷
我(敷衍.jpg):好的吧,我試試一段時間吧


最後,當然是沒能堅持下來啦,養成一個新習慣真的太難了,覺得有用的小夥伴可以試一試。

五、反思

當然,這一年我也犯了不少錯誤。

1. 從“術”的層面轉換到“道”的層面來思考和規劃

寫下的很多目標都沒有完成,本質是因爲沒有想清楚目標背後的價值和意義,動力也就不知從何而來。

希望今年能運用下迪士尼策略 + 倒推思維(包含任務拆解),想象自己,3 年後、5 年後乃至一輩子,應該是個怎樣的水平什麼樣子,倒推一年內、半年內每個月、每個階段要做的事情,把“期待”變成“目標”再變成“現實”。

誤認爲自己有無限的時間和無限的可能,是最大的危險。

2. 自省總結和覆盤

新招式,但是今年還沒用上:覆盤某個事情,然後問自己如果重來一次會怎麼樣,然後按照那種方式推演下去,折磨自己的後悔程度,加深印象,加強內在驅動性。

3. 不要收集書單而要收集改進項

一直以來,我犯了一個大錯,盲目追求閱讀量,盲目收集資料。

真相令我背脊發冷,我對自己說:“你的收藏夾爆滿是因爲你不會內化,你經常想着有空再看有空再看”,但這些書單有多少是你真正有動力去讀的?

列問題清單,然後分類去尋找資料,這纔是應該做的,學以致用。

收尾slogan

每一年都有收尾slogan

沒錯,今年也不例外

2019 的總結 slogan是

不要總想着,等我變得更好,而是要,從現在開始就變得更好。

你對自己哪些地方不滿意呢?你有什麼想改進的嗎?

2020年,你有這個魄力嗎?

認真的來個自我介紹

我是 FeelsChaotic,一個寫得了代碼 p 得了圖,剪得了視頻畫得了畫的程序媛,致力於追求代碼優雅架構設計T 型成長

歡迎關注 FeelsChaotic 的簡書掘金如果我的文章對你哪怕有一點點幫助,歡迎 ❤️!你的鼓勵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

最最重要的,請給出你的建議或意見,有錯誤請多多指正!

本篇完成耗時 11 個番茄鍾 + 無數個靈感迸發的瞬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