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不是爲人而寫的

文/喬平

在港版《西遊記》中,豬八戒因爲陷入情網,曾多次吟誦“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句詞。

相信大家都聽過“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句話。也有很多人經常借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句詞的來龍去脈,更不知道這句詞的原作者寫這首詞並不是爲人而寫。

“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出自金代文學家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全詞如下:

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爲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當年,年僅十六歲的元好問,在去幷州應試的途中,遇到一個打雁的人。那人告訴元好問,他早上捕到一隻大雁,把它打死了。這時候另一隻大雁本可以逃出羅網,誰知它竟悲鳴着不肯離去,後來撞到地上自盡了。

元好問聽到這個故事後不禁心生感慨,於是提筆寫下這首《摸魚兒·雁丘詞》。

在這首詞中,元好問對大雁殉情的故事展開了深入細緻的描繪,再用充滿悲劇色彩的環境描寫烘托,塑造了忠於愛情、生死相隨的大雁形象,譜寫了一曲悽婉纏綿、感人至深的愛情悲歌。

其實無論大雁,還是人類,對於自己的所愛,都會表現出不離不棄、生死相依。

可貴的是作者小小年紀,能夠從一個路人所講的故事中領悟到“情”這個字的深刻含義,還能寫出如此佳句,流傳後世,其才情真是了不得。

說起元好問,還有一個詩詞創作故事呢。

一天,他在荷塘邊散步,聽到採蓮女悅耳的歌聲,他一時來了興致,朝採蓮的人招手。

他高聲喊道:“是否有人願意載我一程?”那些採蓮女早已看到元好問,可是鬨笑一聲,然後離開了。沒過多久,荷塘便又重新安靜下來。

元好問感到非常困惑,那些採蓮女爲什麼都離開了呢?這時,一位老者划着一葉小舟從岸邊而來。

元好問趕忙上了老者的船,然後向老者詢問,爲什麼這裏的採蓮女都躲着他,好像特別怕生的樣子。那位老者告訴元好問,因爲今年這裏出了一件奇事,所以女子都有些避諱。

元好問很好奇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於是一邊欣賞荷花一邊問其緣由。老者嘆了口氣說道:“這裏溺死過人。”緊接着,又補充道,那溺死的是一對年輕男女。元好問心想,水裏溺死人是常事,但同時溺死一男一女,其中定有什麼故事。

老者告訴元好問,那是一對相愛的男女,但雙方的家庭卻不贊同。他們苦苦哀求後仍然遭到家裏的反對,於是一起失蹤了。他們的家人都以爲他們私奔了,便請官府幫忙尋找,卻沒有找到。不久前,有一個採蓮的人,在水裏發現了他們。

看到老者臉上的惋惜之情,元好問的心情也沉重了起來。

待到下船時,元好問將一首詞留給那位老者,並請他記住這首詞,讓採蓮女代唱,以此來表達他對那對癡情兒女的敬意。

老者笑了一笑,對元好問說:“請您放心,這首詞叫‘摸魚兒’,又名‘邁陂塘’,全詞116字,老漢已一一記在心裏,我這就唱一遍給你聽。”

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爲誰苦。
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
天已許。甚不教、白頭生死鴛鴦浦。
夕陽無語。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未是斷腸處。
香奩夢,好在靈芝瑞露。
人間俯仰今古。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
相思樹。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誤。
蘭舟少住。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臥風雨。

這首詞被後人譽爲《摸魚兒·雁丘詞》的姐妹篇。

其實,元好問並不僅僅是個詩人,他還是一位高明的文藝理論家,他的《論詩三首》、《與張仲傑郎中論文》、《校笠澤叢書後記》等,幾乎概括了漢朝以來的各種詩歌風格與重要詩人,所有的點評都濃縮在七言詩句之中,不僅點評準確而且文采斐然, “以詩論詩”再繼杜甫風範。另外,他的爲官公正清廉,虛懷若谷,不對世俗低頭的品質史書中也是有所記錄的。

有趣的是,元好問逝世前,吩咐後人在他身後的墓碑上只刻七個字“詩人元好問之墓”。生前是是非非,身後又由得了誰呢?有個詩人頭銜足矣。

這樣的舉動,是不是讓我們產生了一點既羅曼蒂克又神祕莫測之感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