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灣活水千江月, 一粒沉砂萬斛珠”的創作過程

在一個晴朗的秋日,鄭板橋乘坐一葉扁舟去興化北鄉。當船行到中堡湖時,已經是晚霞紛飛、夕陽西下的時候了。

此時此刻,船家在船後搖着櫓,小船慢悠悠地蕩行着,鄭板橋端坐船頭,觀賞着湖光山色......湖裏,一艘艘漁船上已經升起了嫋嫋輕煙。再看看湖灘上,一隻只菱舟上傳來了斷斷續續的漁歌,就這樣,天漸漸地黑了。

鄭板橋正要回艙時,忽覺眼前一亮,只見半輪上弦月從湖面躍了出來,皎潔的月光映着微波細浪,活像滿湖的碎銀在閃光,好一幅“湖光月色圖”啊!板橋脫口吟出一句:“半灣活水千江月。”

他正在沉思下一句接什麼時,天色陡然變了,不知從何處刮來了一陣狂風,平靜的湖面頓時翻騰起來,小船被打翻,人被拋在水中。

正在危急之時,附近幾隻回家的小船忙趕過來,漁民們從水中救起了鄭板橋和船家,並熱情地請他們到莊上換衣服、用晚飯。席間,漁民們告訴鄭板橋:這裏湖中出魚蝦菱藕,岸上產稻麥果蔬,湖中產一種大蚌,裏面還經常可以採到綠豆大的珍珠呢!

聽着聽着,鄭板橋不知不覺沉浸在漁家的歡樂之中。心想,這裏一滴水、一粒砂,哪樣都是寶啊!

臨別時,漁民朋友請他寫幾個字,板橋欣然提筆,寫下了:

半灣活水千江月,
一粒沉砂萬斛珠。

板橋走後,當地漁民請石匠把板橋手跡鐫刻在一塊石碑上,作爲紀念。

在這幅聯中,我最欣賞“半彎”和“一粒”這兩個詞,場面雖小,撬動效應卻極強。

你看啊,湖水只要半灣,但它泛起的波紋,卻反射出一千個月亮。塵沙只有一粒,卻被蚌瀝出了一萬斛珍珠,這裏板橋用的是誇大的修辭手法。用當今的哲理解釋,這幅聯是不是寓意着千萬不要看不起小人物,小人物也會有大作用呢?

再說說被稱爲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詩、書、畫被稱爲“三絕”,樣樣超俗不凡,追求真情實感,慷慨直陳,爲時人推崇備至,是興化縣有名的“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

鄭板橋年近半百了,才做起山東範縣和濰縣的知縣。他一向清政廉潔,正直坦蕩,對當時官場貪污腐敗、爾虞我詐、欺壓百姓之風,恨之入骨,深惡痛絕。他的爲人,正如給親友題詩中所袒露的那樣:

此人如碧梧翠竹,
其志在流水高山。”

虛心竹有低頭葉,
傲骨梅無仰面花。

咬定幾句有用書,可充飲食;
養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

那首《竹石》,更是膾炙人口,寓意深遠: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正是他的這種光明磊落的人生哲學,以及與貧苦大衆息息相關的血肉感情,當了十餘載“縣太爺”,把爲老百姓辦事當作本分,視爲天經地義,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故事佳話,幾百年來,久傳不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