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职场半坡:你以为拿到一手好牌,不过都是青春红利期的错觉

01: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年危机那么严重?

今天看到一则悲伤的新闻:

一位华人工程师,在美国互联网界发展多年,入职Facebook后担任高级软件工程师。却在被公司突然宣布将其调离核心工作组后,他与公司力争无果,从Facebook总部大楼跳楼身亡,年仅38岁。

曾是人人艳羡的高考状元、浙江大学的本科生,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据其家人讲,这位工程师工作极其拼命,最近半年日夜忙项目,加班到夜里一两点也是常事,有时候回到家里只待了半天就又要去加班。

意外来的太过突然。没有人知道他在去世前到底经历过怎样的挣扎和愤怒,可以使他抛弃自己的家庭和责任,直至放弃生命。

一个中年人的尊严和体面,就这样在一瞬间,被现实击的粉碎。

网上有一个段子:“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房有车有娃的那些”。

一句话,道尽了人到中年的辛酸和无奈。

有人说,中年人,是社会上最弱势的年龄群体。高房价,赡养老人,孩子教育,是压在现代中年人身上的三座大山。

这就好比爬山爬到了半山坡,前途漫漫,却越走越艰难。一不小心还可能滚下山崖,连累家庭呈断崖式下降。

所以,最怂不过中年人:一怕降薪,二怕失业,三怕生病。

曾经和一位任职某互联网公司HR的朋友聊过。她说,企业招人,一看年龄过了35岁基本上就不再考虑了。

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求职者,薪水给低了人家不干,而薪水给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又太高。

在公司里,中年人无论是从工作精力还是学习能力上,都不如后继的年轻人,但他们却是最贵的人力资产。对于企业来讲,花费高昂的人力成本去招一个中年人,风险太高。公司过多的项目资源集中在某个人手上,而且尚不确定这个人究竟能为公司带来多少价值。中年人还有可能会随时离职,企业不太会冒这样的风险。

而在同样的用人成本前提下,企业能招到更多更年轻的人来做事,甚至会不遗余力地培训年轻人上手,因为他们在短时间内不会离职。在变化和稳定之间,企业优先选择的是后者。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百度员工的平均年龄是26岁,腾讯和阿里员工的平均年龄是27岁。某互联网企业甚至在完成并购之后直接放话:“我们可以接管一个团队,但不可能接管一个部门老大”。

我有一个在银行任职行长的朋友也说过,他这个年纪想要换份工作比大学生都难。他也明白现在银行待遇不如从前,但是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他,还要按时还房贷。他没有勇气离开银行去开拓新的机遇,因为那很有可能会让他的家庭生活标准滑落几个层级。

人到中年生活的艰难,就如同李宗盛在歌里唱到的那样:“等你发现时间是贼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选择。”

02:最好的稳定,是拥有反脆弱的能力

曾提出“黑天鹅理论”的塔勒布教授在《反脆弱》一书里提道:

“脆弱的事物喜欢一成不变的安宁环境,但是那些在你看来非常不可能发生和无法预测的事件,却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每一种事物之中。”

不要因为你没有看到黑天鹅,就以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黑天鹅。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黑天鹅事件。

身边的许多朋友在求职时,总是会把追求工作稳定放在第一位,稳定的薪酬体制,稳定的工作待遇,稳定的职业发展前途等等。

而企业在培训员工时,也总会把“忠诚度教育”放在第一位。甚至有员工会认为,我兢兢业业跟着老板干了多年,老板到最后总不会亏待我吧?

然而,众多的社会新闻,例如:“德勤女员工患癌被辞退”,ofo、锤子科技、金立等多家互联网公司在去年底大幅裁员,都在印证了一个事实:

每一种事物、每一个行业,看似稳定,但是爆发黑天鹅也只是一夕之间的事情。

现代职场关系的本质,并不是向老板大谈你的忠诚度,而是同等价值的利益交换。

你有能力,并且能够持续地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价值,那么你和公司之间的关系就是稳定的;如果你一味地依赖所谓的“大平台”,错把平台当做自己的价值,放弃个人的成长,无法为企业持续地输出价值,那么总有一天,你会被企业所抛弃。

前段时间大火的电视剧《小欢喜》中,人到中年在公司任职法务总监的方圆,本来认为公司被并购之后自己得到升职是十拿九稳的事,却谁料,他是整个部门里唯一被裁员的人。

若要仔细分析,其实也不难发现方圆被裁员的原因。原本是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企业的中层管理者,资深老员工。但是身为法务人员,却没有相应的职业证书傍身;再加上缺乏职业危机感,人到中年混成了职场老油条,每天的生活只是养花逗鸟,因为私人原因迟到早退更是常事。总之,这样的员工,不裁你裁谁?

因此,塔勒布教授也在他的书中提到,这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既然黑天鹅事件无法避免,那么不如去主动拥抱波动和风险。

在那些充满波动性、变化性、风险性的冲击和压力下,反而能使自身获益的能力,就被称作是:“反脆弱性”

例如你砍掉一只九头蛇的头,它很快又能长出两个新头,甚至比原来的更强大。这就是典型的反脆弱性。

而真正的强者,总是喜欢变化。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养生,而是折腾自己。那些杀不死你的,终究会使你变得更加强大。

03:谨防资源优势对你的诅咒

而落实到如何提高反脆弱能力,我从自身的经验出发,给大家提几个参考建议。

首先,要使自身拥有可迁移和转化的职场竞争力。

其实,那些遭遇职场中年危机的人,其实并非他们本身不优秀,正相反,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都出身名校,在当年也都是各大企业争抢的佼佼者。但是正因为他们自诩有优质的资源在手,才会在后续的职场中,不思进取,丧失了继续学习的能力,从而被后来的年轻人迎头赶上。

这种现象,可以用经济学中的“资源诅咒”的理论来解释:当一个国家拥有大量的某种不可再生的天然资源却反而形成工业化低落、产业难以转型、过度依赖单一经济结构的窘境。

身陷资源诅咒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沙特。

当年的沙特政府依靠石油出口,得以支持本国经济和国民生活的顺利运转。而依赖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储备,沙特确实也曾经度过一段人人艳羡有钱任性的日子。

因此,在对石油资源优势的严重依赖下,以沙特为首的石油产出国,基本上没有什么工业制造产业,更没有那些能够创造新生产力的高科技行业。一旦国际油价下跌,这些产油国便滑进了经济崩溃的边缘。

昔日的资源优势,在如今也变成了资源的诅咒。

同样的例子在商业社会中也很常见。

光学成像时代的柯达,PC时代的微软,都曾经靠着自身的资源优势风头无二。但是,也正因为它们太过于执着自身的业务优势,没有内在自我创新的驱动力,才使柯达没能抓住数字时代的机会,微软错失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

说回到我们个人身上,也是同样的道理。身处充满不确定性的职场环境里,如何将自己本职工作领域的专业能力有效地转化过渡到第二领域,发掘出新的机遇,继而实现变现,就是需要我们去认真考虑的了。

我认识的一位金融圈朋友,就是一个实现自身专业能力迁移和转化的成功例子。他曾在忙碌的工作间隙一直有坚持写作和运营自己的财经公众号,一段时间下来,他的号也积攒了不少人气。当金融行业遭遇寒冬期,他转而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开通了针对小白群体的付费理财课,结果赚的比他过去一年的收入总和还要多。

因此,要在职场中树立危机意识,并且拥抱变化。整合自己所在领域的横向和纵向能力,一方面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另一方面要能把这份能力顺利转化和迁移到其他的领域,这样我们才能拥有随时离开供职企业的能力,并不用担心自己未知的下一步。

此外,我还建议大家提前做好自身的家庭资产优质化配置。

一方面,将自己的收入来源渠道尽可能地进行多元化的分配(具体内容可以参照我的关于理财的文章,例如:《为什么你月入五万,却依然焦虑?》)。另一方面,在如今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奉劝各位朋友也要谨慎负债。

特别是对于负债买房有刚需的朋友们,一定要将整个家庭的负债率(即负债占整个家庭总资产的比例)控制在30%以内,并且要能使后续每个月家庭产生的现金流能够覆盖住这部分用来偿还负债利息的财务支出成本。

最后,人到中年的朋友们,还要注意自身的身体健康,定期检查身体。

如有必要的话,可以给自己入一份重大疾病保险,保额要能覆盖住当地治疗重大疾病的最基本的医疗成本加后续的康复费用,和生病期间至少为期一年无法保持正常工作的收入损失金额。倘若家庭尚有负债未还清(例如房贷或车贷等),也需要把这部分未偿还的负债额度叠加到重大疾病的保障额度中。

保险存在的作用,是为我们的家庭资产增加一个安全垫。特别是对于家庭财力有限的朋友来说,保险存在的作用还可以为我们未来的医疗费用增加一个杠杆效用。将未来未知的高昂的医疗成本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毕竟谁也不想,辛辛苦苦奋斗了半辈子,结果因为一场疾病,而使一个家庭瞬间滑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