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花在哪裏,收穫就在哪裏。


這是一張2016年的合影,那一年我50歲。左邊是我,中間的是我高中同學“張先生”,過去我一直這麼稱呼她的,右邊是我大學同學格格,她們都是陪伴我三十多年的閨蜜,我們一起走過青春少年,一起走過收穫中年,一起學習,見證彼此的成長和進步。


當我把這張照片發在朋友圈的時候,好幾個人跟我說:中間那個是你同學嗎?氣質真好。一個人這樣說我還沒有太在意,畢竟“張先生”在我心中一直就是女神,習以爲常,我並沒有想過爲什麼,兩個人三個人這樣說以後,我就開始思考我們三個人旅程中的一些事情,頓時悟出一個道理:你的注意力在哪裏,你的時間就會用在哪裏;時間用在哪裏,收穫就在哪裏。


我們是暑假去的唐山。格格那一年帶的高三,高考成績特別優秀,得到了縣政府的表彰。一路上,她忙於接電話,忙於處理學生志願、錄取,學校的問題等等等等。於是我笑她:“你是不是賣給學校啦?你跟你們學校簽了賣身契啦?出來玩也不能清淨一下。”


“張先生”呢,抽空就給我們灌輸健身的理念,她讓我們不停地去做拍打腰部穴位的動作,說堅持下來,就可以消滅肚子上的贅肉。這個結果真的很誘人,但是我們沒有毅力,她提醒我們的時候,我和格格就應景地做做,一旦意識鬆懈,馬上就忘了該幹什麼。她養成了習慣,一直堅持做,只要有空閒,哪怕我們是在走路,她都不忘拍打。


我呢,絮絮叨叨地反覆地向她們闡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定要把孩子教育好,教育孩子就是儲蓄幸福,要有耐心,要有技巧等等等等。


我們三個人看上去似乎沒有任何交集,其實我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我們都在自己喜歡的方向上付出了長久的努力,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十年,二十年。所以,“張先生”纔有了叫人羨慕嫉妒的身材,格格則是河北省骨幹教師,河北省特級教師。我呢,通過不斷學習,多年積累,成長爲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通過各種途徑宣講家庭教育,希望以自己微薄之力,影響和幫助更多的家庭,每天都覺得自己活得很充實,很幸福。


“張先生”沒有影響到我健身,我依然喜歡宅在家裏讀書,寫文;我沒有影響到格格教育孩子,因爲她真的很忙,把心思都用在了新一屆學生身上。但我們彼此尊重,互相欣賞,我們各自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2018年羅胖跨年演講中,提到一個觀點大受追捧:“普通人的努力,在長期主義的複利下,會積累成奇蹟。”

長期主義的複利,可以把平凡變得不平凡,把簡單變得不簡單。不要說不成功,沒效果,是你的堅持不夠。


有些人看了我寫石榴的文章,非常感慨,不到兩歲的石榴詞彙量這麼大,語言表達這麼清晰。於是,我常常向他們推薦早期閱讀,卻很少有人堅持下來。爲什麼?閱讀並不是我們把書買回來就可以啦,我們要買回來,還得陪伴孩子去讀。這個過程,重要的不是“讀”而是陪伴。即使讀也是講究技巧的,比方語氣、語速、表情、動作等等等等。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天天如此,才能成爲一種習慣,不是我們興致上來,狠狠地讀上十天半月就可以養成的。


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生命是有限的,拋開無用社交,拒絕庸俗飯局,集中精力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堅持不懈。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交給時間,在長期主義的複利下,奇蹟就會出現,收穫自然滿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