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讀了哪些書?

很久不看書,會覺的缺了些什麼,可是許多書讀過後總會忘了大半,感覺總沒辦法像舅舅那樣能夠把書中的方法和實際的生活結合起來。

這個問題我也問過長輩,後來大概總結出三點原因:第一是缺乏經驗,有些書是在擁有一些人生閱歷後才能讀明白、第二是思考不夠,讀完就讀完了,沒有聯繫生活實際想想書中這種觀點是不是正確,而是一股腦的全盤吸收,第三讀的書還是太少。不知道大家在這一年裏讀了多少本書?把自己讀過的書寫在這兒,就當是對自己過去一年的總結吧!

1、虹影《飢餓的兒女》

把它寫在第一位是因爲真的太喜歡這本書了,我讀小說有個壞毛病,就是遇到喜歡的就一定要一口氣完,讀這本的時候感覺特別過癮,書中講的是虹影的人生經歷。具體書評在簡書中有。

2、虹影《好女兒花》

這本應該算是《飢餓的兒女》的姊妹篇,在網上有人拿嚴歌苓和虹影作對比,我覺得熟悉嚴歌苓的人應該比虹影的多,可能也是由於書被拍成電視的緣故,其實要比較起來,個人更喜歡虹影,對我而言,自傳的真實性,往往比小說更能觸動心靈。

3、熊培雲《自由在高處》

一直想寫這本書的書評,可是卻覺得自己功底不夠,看的過程中常常會被作者溫暖而不失理性的文字打動,驚歎作者巨大的閱讀量以及對社會現象的深入思考,它的神奇之處在於即能讓你看到社會醜陋、荒誕的一面,也讓你感受的在這荒誕背後孕育的希望。第四章法律和良知的那段論述是全書中我最喜歡的部分。

“當法律和良知衝突之時,良知是最高的行爲準則,而不是法律。尊重生命,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原則。”前陣子關注江哥案,總是想到這句話。書中還有很多經典的話,很有啓發性。

4白巖松《白說》

《白說》一點都不白說,《白說》中大量的篇集是白巖松演講的內容,裏面包括對生活的感悟、對社會現象的思考,每個篇章後都有作者自己的讀後感,喜歡這種寫作形式,每天記下自己的所想、所思、所經歷的,若干年後回頭,看看人生是怎樣由一個點逐漸連成一條線的。

5李筱懿《在時光中盛開的女子》

這本總體上還是不錯的,書中有些觀點很贊同,比如,在找男友方面,她把“品行好”放在第一位,想到過年的時和長輩聊天,也是這個話題,其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大體也是找男友德行和人品要放在首位考慮,人常說“厚德載物”,一個人的德行深厚,才能承載的住所擁有的東西,如果德行不夠,太好的東西即使來了也載不住,遲早得散去。讀這本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借鑑別人的經驗,希望自己能夠在成長的路上走快點,少走點不必要的彎路。

6、蔡瀾《我決定活的有趣》

被這本書的書名吸引,抱着想看看什麼是活的有趣翻開了書,書中大多講述的是生活的瑣事,讀完後感覺喫喝玩樂原來也是一種才華。後來發現,作者蔡瀾是《舌尖上的中國》的節目顧問,書中有些想法很新奇,能喫會喝原來也是一門學問。

7、孫晴悅《二十幾歲,沒有十年》

看這本書完全是微信讀書首頁推薦的,發現閱讀量很高,看完後個人覺得一般,沒啥太多感觸。

8、威廉.德雷謝維奇《優秀的綿羊》

書中主要是對 “精英教育”模式的剖析,反思了精英教育的弊端,分析了這種教育模式對一個孩子未來產生的影響,有很多地方很有共鳴,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是關於教育的闡釋,”教育是當你忘記了所學的一切之後所存活下來的那一部分”,而大學的使命就是把青少年轉變爲成人,大學的四年,也就是青少年向成年轉變最黃金的四年,書中強調除了爲職業規劃做準備,也要重視其他方面的培養。例如,建立信念、價值觀、願望以及人生目標。在未來的生活中,在大學的大部分所學必然會慢慢淡忘,而餘下的部分其實就是你自己。對於在讀大學生我覺書這本書值得一看,不過書中並不是所有觀點我都贊同,哪怕這種教育模式再不好,依然不能否認在中國讀好大學對於一些人來說的確是改變命運的一種途徑。

9、陳仲元《手機攝影筆記》

想學習手機攝影,大概是因爲每次出去玩,都覺得自己拍不出眼睛看到的那種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想在朋友圈裝裝逼(嘿嘿),當然最大的願望也是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眼前的美景,前前後後看了三本手機攝影的書,除了列出的這本,還有《超簡單手機攝影技巧大全》、鄭任傑的《拿起手機拍大片更攝影師學手機攝影技巧》,讀完後沒感覺,後來,在網易公開課中發現了北京工業大學楊曉利老師講的《攝影的實用性與藝術漫談》公開課,課程有趣,不枯燥,很有啓發性,感覺講的比看書好,推薦給喜歡攝影的朋友。

10、劉墉《說話的魅力》

選擇這本書,第一是因爲作者,第二是想看看怎麼說話能說道別人心坎裏,書裏把說話技巧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展現出來,其實對於說話技巧僅憑一兩本書可能真沒法提高多少,更多的是細心觀察,不斷實踐。

11、費孝通《民主 憲法 人權》

這本是出於專業需求讀的,書很薄,讀完後發現故事性和可讀性很強,書中的觀點放在現在一點都不過時,是本普法的好書,老少皆宜。明年準備讀讀《鄉土中國》。

12、東野圭吾《解憂雜貨鋪》

很溫暖的一本書,書評曾經在簡書中寫過一篇,讓人感觸最深的還是者的邏輯能力,在之前看似沒有任何關聯的小故事最後居然全都串起了,非常喜歡這種形式,讀起來過癮。

13、曾仕強《領導的方與園:洞察人性管理的奧祕》

之前讀過曾仕強的《人性管理》,剛開始讀的時候還被別人給嘲笑了(捂臉),估計是因爲我的性格和當領導沒太大關係,想看這本書其實也是因爲書名,出於以後可能沒機會當領導,但是得提前瞭解領導想法的目的讀了這本書,其實書不僅僅講作爲一個領導怎樣管理下屬,還講作爲下屬遇到一些問題該怎樣處理,對工作的人很有幫助。工作後,會再讀一遍。

14、武志紅《身體知道答案》

讀的第一本武志紅的書是《家爲何會傷人》感覺不錯,所以今年又讀了《身體知道答案》,讀完有益,也解答了一些自己心中疑惑了很多年的問題,但是或許是同一個作者的緣故,書中的觀點有很多重複的地方,今年一本已購,讀多會膩。

15、季羨林《清華園日記》

這本書讀起來特別開興,完全顛覆了我對大師的印象,沒想到大師也很調皮可愛接地氣,寫童年裏不愛念書老想着玩簡直和小時候的自己一模一樣,還有這段:“唸到初中,學校裏的制度難看死了,逃學到戲院之前,先進吸收間換條新款長褲,看電影時更當自己是男主角,不可一世。”哈哈,是不是很生活化。

16古典 《拆掉思維的牆》

這本書的書評寫了一半,不太喜歡開頭的部分,個人感覺後幾章的內容可讀性較高,作者描寫的角度很新奇,對拓展思維有幫助。

17、青山七惠《一個人的好天氣》

看的比較早,書中大半內容忘記了,只記得是個很暖心的故事。筆記裏摘抄了書中的一句話“我既不悲觀,也不樂觀,只是每天早晨睜開眼睛迎接新的一天,一個人努力的過下去。”

18、李尚龍 《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這本書寫過一篇書評,看書名感覺像是雞湯文,其實更多的是作者大學畢業後的生活經歷和生活感悟,裏面有很多讓人觸動的點。

19、linlin《書店的回聲》

頁數不多,大概花了一天就看完了,可讀性不高,選擇這本書純粹是因爲對西西弗的熱愛以及心中未來某天開書店的小夢想(目前來看,實現可能性不大。尷尬臉)書中最觸動我的是對於開書店目的描寫。開書店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些能夠打動人的書,也可以通過推薦各種跨界的書,促進未來思想的生產,用文中作者的原話說就是,以這種方式我才覺得自己的存在是自由的,是通過製造未來的無限可能性而獲得的自由。

20、金蘭都《千萬次搖擺,才能長大成人》

作者是個韓國人,書是朋友推薦的,讀其原因有二,一是被書中一句話吸引,我摘錄如下:“所謂人生,在遠處看是喜劇,在近處看是悲劇。別人的人生是從遠處看,而自己的人生是在近處看,所以,必然的,別人的人生看起來會很幸福,而自己的人生則很痛苦。”二是感覺書的名起的不錯。

讀完後不推薦,個人感覺很雞湯,用處不大。

21、胡曉姣 呂靖譯《小島經濟學》

從聽書上找到這本書的,聽完前幾章感覺很不錯,於是購買了電子版,圖文並茂,以一個小故事開始,裏面涵蓋很多經濟學知識,通俗易懂,適合大衆。

22、曹雪芹 《紅樓夢》(上冊)

看了小戲骨版的《紅樓夢》,又重溫了一遍87版的,仍覺得不過癮,就把原著上冊又看了一遍,每遍讀所讀出的東西都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能體會到的東西也不同。

23、舒明月 《大師們的寫作課》

是一本很好的文學鑑賞書籍,後半部分談的寫作“四有”即有趣、有用、有料、有力,對寫文章有幫助。總體來說全書更偏重鑑賞,涉及寫作方法的內容不多。

24、吳伯凡 梁冬 《歡喜》

導師送的書,大紅色的封皮和書名一樣看起來特別歡喜。書中有25個小節,每個小節都有案例,三觀很正。

”錢這個東西很有意思,它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了我們的人格。”

“讀書會給人帶來精神上的快感,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衡量,讀書多了很可能並不是一個優勢,在大家都能讀到書的年代,如果你既能讀書,又不受條條框框的束縛,知道走出去,哪怕只是邁出一小步,那最終可能比別人優秀一大步。”

25、朱光潛 《把心磨成一面鏡》

在機場登機的時候買了這本書,封皮很漂亮,讀後發現內容多是從《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和朱光潛其他一些涉及美學的散文中摘錄出來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大學裏曾經讀過一遍,後來又讀了兩遍,是迷茫青年的一位良劑。

26、劉墉 《人生的真相》 《靠自己去成功》

個人覺得內容一般。

27、李宗吾 《厚黑學活學活用》

其實嚴格來說,這本說我沒讀完,看了一半就棄了,花了200個月餅買下來,是因爲在開篇讀到一句,厚黑學主張“臉厚心黑”,強調人內在智慧。抱着想要臉皮變厚的心態,結果發現自己真的讀到一半就讀不下去。

28、陳果 《好的孤獨》

這本書是在年初讀的,每個人都會有孤獨感,在自己的理解中孤獨其實並不好,甚至有時候會害怕孤獨,可是成長中孤獨又是不可避免的,書名涉及孤獨,但是內容不僅僅是說孤獨,還涉及親情、友情等方面,讀來感覺親切。

“社交往往有兩種類型:要麼是利益驅動下的人脈構建,要麼是一羣寂寞者的相互取暖。若社交出於功利,則難免逢場作戲,大家都戴着“面具”,嬉笑怒罵無外乎作秀,旨在互爲工具、相互利用,這樣的交往自然不會有純淨之清氣,只充斥着煙火之濁流。若社交出於寂寞,則往往流於膚淺而難以深入人心,因爲寂寞者的羣體仍逃不出寂寞,寂寞的疊加只是令寂寞更加走投無路,就像無聊重複一萬遍,終究還是無聊。”

29、莫秀梅 《一萬種補水方法》佟彤 《不衰老不疲勞的生活》

站在24歲的尾巴上,開始意識到要好好保養皮膚,在沒認識現在舍友之前,活的相當粗糙,從來都不敷面膜,這兩本都是護膚的書,感覺《一萬種補水方法》更好點,裏面有提到面膜的做法,過敏的妹子慎重。

30、唐七《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因爲過年那會電視劇一天兩集更新太慢了,所以直接讀小說了。

31、丹尼爾.戈爾曼《情商》

全本很厚,書名的情商和自己理解的“情商”在概念上其實有很大差別,內容涉及大腦神經系統的方面的知識,有案例,有對每個案例的導讀。是一本很好的心理學書籍。

32、芭芭拉《學習之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完全照搬不一定適應,可以借鑑其中的各別方法,對我最有用的是對抗拖延症的一章。

總結:

梳理下來,發現一年之中,零零散散還是讀了一些書,在讀過的書裏,生活感悟類的最多,這可能和自己所處的階段有關,急於想從別人的書中瞭解他們是怎麼渡過從學校到社會這段焦慮期,也想看看他們在面臨人生選擇時所考慮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汲取經驗,獲取信心。

明年可能會有意識的多讀一些其他類型的書籍,也希望大家能夠推薦好書給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