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AScript 6學習筆記之---- Promise

Promise含義

Promise 是異步編程的一種解決方案,比傳統的解決方案——回調函數和事件——更合理和更強大。
 所謂Promise,簡單說就是一個容器,裏面保存着某個未來纔會結束的事件(通常是一個異步操作)的結果。從語法上說,Promise 是一個對象,從它可以獲取異步操作的消息。Promise 提供統一的 API,各種異步操作都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進行處理。

Promise對象有以下兩個特點。

(1)對象的狀態不受外界影響。Promise對象代表一個異步操作,有三種狀態:pending(進行中)、fulfilled(已成功)和rejected(已失敗)。只有異步操作的結果,可以決定當前是哪一種狀態,任何其他操作都無法改變這個狀態。這也是Promise這個名字的由來,它的英語意思就是“承諾”,表示其他手段無法改變。

(2)一旦狀態改變,就不會再變,任何時候都可以得到這個結果。Promise對象的狀態改變,只有兩種可能:從pending變爲fulfilled和從pending變爲rejected。只要這兩種情況發生,狀態就凝固了,不會再變了,會一直保持這個結果,這時就稱爲 resolved(已定型)。如果改變已經發生了,你再對Promise對象添加回調函數,也會立即得到這個結果。這與事件(Event)完全不同,事件的特點是,如果你錯過了它,再去監聽,是得不到結果的。

 有了Promise對象,就可以將異步操作以同步操作的流程表達出來,避免了層層嵌套的回調函數。此外,Promise對象提供統一的接口,使得控制異步操作更加容易。

Promise也有一些缺點。首先,無法取消Promise,一旦新建它就會立即執行,無法中途取消。其次,如果不設置回調函數,Promise內部拋出的錯誤,不會反應到外部。第三,當處於pending狀態時,無法得知目前進展到哪一個階段(剛剛開始還是即將完成)。

基本用法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if(/*異步操作成功*/) {
    resolve(value);
} else {
    reject(value);
}
});

 其中,rejectresolve是兩個參數,也是兩個函數,由JavaScript引擎提供。
resolve函數的作用是,將Promise對象的狀態從“未完成”變爲“成功”(即從 pending 變爲 resolved),在異步操作成功時調用,並將異步操作的結果,作爲參數傳遞出去;reject函數的作用是,將Promise對象的狀態從“未完成”變爲“失敗”(即從 pending 變爲 rejected),在異步操作失敗時調用,並將異步操作報出的錯誤,作爲參數傳遞出去。

Promise實例生成以後,可以用then方法分別指定resolved狀態和rejected狀態的回調函數。

promise.then(function(value) {
  // success
}, function(error) {
  // failure
});

 下面是一個Promise對象的簡單例子。

function timeout(ms)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resolve, ms, 'done');
  });
}

timeout(100).then((value) => {
  console.log(value);
});

Promise.prototype.catch()

Promise.prototype.catch方法是.then(null, rejection).then(undefined, rejection)的別名,用於指定發生錯誤時的回調函數。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throw new Error('test');
});
promise.catch(function(error) {
  console.log(error);
});
// Error: test

 跟傳統的try/catch代碼塊不同的是,如果沒有使用catch方法指定錯誤處理的回調函數,Promise對象拋出的錯誤不會傳遞到外層代碼,即不會有任何反應。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resolve('ok');
  setTimeout(function () { throw new Error('test') }, 0)
});
promise.then(function (value) { console.log(value) });
// ok
// Uncaught Error: test

 一般總是建議,Promise對象後面要跟catch方法,這樣可以處理 Promise 內部發生的錯誤。catch方法返回的還是一個 Promise 對象,因此後面還可以接着調用then方法。
finally方法用於指定不管 Promise 對象最後狀態如何,都會執行的操作。該方法是 ES2018 引入標準的。

promise
.then(result => {···})
.catch(error => {···})
.finally(() => {···});

Promise 對象後面要跟catch方法,這樣可以處理Promise 內部發生的錯誤。catch方法返回的還是一個Promise 對象,因此後面還可以接着調用then方法。

const someAsyncThing = function()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下面一行會報錯,因爲x沒有聲明
    resolve(x + 2);
  });
};

someAsyncThing()
.catch(function(error) {
  console.log('oh no', error);
})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carry on');
});

all

Promise.all方法用於將多個 Promise實例,包裝成一個新的Promise 實例。

const p = Promise.all([p1, p2, p3]);

 上面代碼中,Promise.all方法接受一個數組作爲參數,p1、p2、p3都是 Promise實例,如果不是,就會先調用下面講到的Promise.resolve方法,將參數轉爲 Promise 實例,再進一步處理。(Promise.all方法的參數可以不是數組,但必須具有Iterator接口,且返回的每個成員都是Promise實例。)

p的狀態由p1、p2、p3決定,分成兩種情況。

(1)只有p1、p2、p3的狀態都變成fulfilledp的狀態纔會變成fulfilled,此時p1、p2、p3的返回值組成一個數組,傳遞給p的回調函數。

(2)只要p1、p2、p3之中有一個被rejectedp的狀態就變成rejected,此時第一個被reject的實例的返回值,會傳遞給p的回調函數。

 下面是一個具體的例子。

// 生成一個Promise對象的數組
const promises = [2, 3, 5, 7, 11, 13].map(function (id) {
  return getJSON('/post/' + id + ".json");
});

Promise.all(promises).then(function (posts) {
  // ...
}).catch(function(reason){
  // ...
});

 上面代碼中,promises是包含 6 個 Promise實例的數組,只有這 6 個實例的狀態都變成fulfilled,或者其中有一個變爲rejected,纔會調用Promise.all方法後面的回調函數。

race

Promise.race方法同樣是將多個 Promise實例,包裝成一個新的Promise實例。

const p = Promise.race([p1, p2, p3]);

 上面代碼中,只要p1、p2、p3之中有一個實例率先改變狀態,p的狀態就跟着改變。那個率先改變的 Promise實例的返回值,就傳遞給p的回調函數。

Promise.race方法的參數與Promise.all方法一樣,如果不是Promise 實例,就會先調用下面講到的Promise.resolve方法,將參數轉爲 Promise 實例,再進一步處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