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制,N制,奇場,偶場,隔行掃描,逐行掃描

以前以爲P制是隔行,N制是逐行。原來理解錯了。。

轉帖1文章:

 

場的概念原於電視,電視由於要克服信號頻率帶寬的限制,無法在制式規定的刷新時間內(PAL制式是25fps)同時將一幀圖象顯現在屏幕上,只能將圖象分成兩個半幅的圖像,一先一後地顯現,由於刷新速度快,肉眼是看不見地。普通電視都是採用隔行掃描方式。隔行掃描方式是將一幀電視畫面分成奇數場和偶數場兩次掃描。第一次掃出由1、3、5、7…等所有奇數行組成的奇數場,第二次掃出由2、4、6、8…等所有偶數行組成的偶數場(premiere中稱爲頂部場Upper Field 和底部場 Low Field,關係爲偶數場Even field 應對應頂部場 upper field ,奇數場odd field 應對應底部場 lower field )。這樣,每一幅圖象經過兩場掃描,所有的象素便全部掃完。

衆所周知,電視熒光屏上的掃描頻率(即幀頻)有30Hz(美國、日本等,幀頻爲30fps的稱爲NTFS制式)和25Hz(西歐、中國等,幀頻爲25fps的稱爲PAL制式)兩種,即電視每秒鐘可傳送30幀或25幀圖像,30Hz和25Hz分別與相應國家電源的頻率一致。電影每秒鐘放映24個畫格,這意味着每秒傳送24幅圖像,與電視的幀頻24Hz意義相同。電影和電視確定幀頻的共同原則是爲了使人們在銀幕上或熒屏上能看到動作連續的活動圖像,這要求幀頻在24Hz以上。 爲了使人眼看不出銀幕和熒屏上的亮度閃爍,電影放映時,每個畫格停留期間遮光一次,換畫格時遮光一次,於是在銀幕上亮度每秒鐘閃爍48次。電視熒光屏的亮度閃爍頻率必須高於48Hz才能使人眼覺察不出閃爍。由於受信號帶寬的限制,電視採用隔行掃描的方式滿足這一要求。每幀分兩場掃描,每個場消隱期間熒光屏不發光,於是熒屏亮度每秒閃爍50次(25幀)和60次(30幀)。這就是電影和電視幀頻不同的歷史原因。但是電影的標準在世界上是統一的。

場是因隔行掃描系統而產生的,兩場爲一幀,目前我們所看到的普通電視的成像,實際上是由兩條疊加的掃描折線組成的,比如你想把一張白紙塗黑,你就拿起鉛筆,在紙上從上邊開始,左右劃折線,一筆不斷的一直畫到紙的底部,這就是一場,然而很不幸,這是你發現畫的太稀,於是你又插縫重複補畫一次,於是就是電視的一幀。場頻的鋸齒波與你畫的並無異樣,只不過在回掃期間,也就是逆程信號是被屏蔽了的;然而這先後的兩筆就存在時間上的差異,反映在電視上就是頻閃了,造成了視覺上的障礙,於是我們通常會說不清晰。
現在,隨着器件的發展,逐行系統也就應運而生了,因爲它的一幅畫面不需要第二次掃描,所以場的概念也就可以忽略了,同樣是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事情,由於沒有時間的滯後及插補的偏差,逐行的質量要好得多,這就是大家要求棄場的原因了,當然代價是,要求硬件(如電視)有雙倍的帶寬,和線性更加優良的器件,如行場鋸齒波發生器及功率輸出級部件,其特徵頻率必然至少要增加一倍。當然,由於逐行生成的信號源(碟片)具有先天優勢,所以同爲隔行的電視播放,效果也是有顯著的差異的。

就採集設備而言,它所採集的AVI本身就存在一個場序的問題,而這又是採集卡的驅動程序和主芯片以及所採集的視頻制式所共同決定的;就播放設備而言,它所播放的機器本身還存在一個場序的問題,而這又是播放設備所採用的工業規範標準以及所播放的視頻制式所決定的;上述兩個設備的場序是既定的,不可更改的。具體設置可以參看下面的圖表STDLIST。

在實際製作中,就用PREMIERE,在採集製作時的場序則可以根據我們的意願作適當的調整,其根本宗旨是把採集設備的場序適當的調整到播放設備的場序。首先要確定採集設備在採集不同制式不同信號源時,所採用的場序,這可以從採集設備技術說明書中查到;其次要確定你最終輸出視頻格式和播放機所採用的場序,這可以從所播放的視頻制式工業規範標準以中查到;好了,現在我們就可以用採集設備的場序來採集,用播放設備的場序來輸出。這正是我們在PREMIERE中作場序調整的目的之所在。

在premiere中輸出的時候,注意輸出的場跟源文件的場要一致,否則會抖動的很厲害或有鋸齒。
還有有些插件不支持場輸出,比如Final Effect(模擬各類天氣效果的,雨、雪等),Power sms(有1000多個轉場的那個)。
還有好萊塢中(Hollywood)請注意設置場的順序(要不然會出現抖動情況的)。
在premiere中慢動作的設置和做vcd的設置不一樣,請自己根據設備的不同進行研究 。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在渲染動畫圖片時到底帶不帶場?這裏有幾個可以遵循的原則:

1.如果渲染的圖像要和將來的實拍影像合成,最好帶場輸出,在合成軟件中先對他們去場,合成後再帶場渲染輸出。

2.如果是單純的動畫,根據圖像決定,如果畫面有大幅度的水平移動(包括近處物體的移動、物體的快速飛行、整個攝像機的搖移等),

應該帶場輸出,避免抖動產生。

3.如果沒有必要帶場輸出,最好不要帶。因爲這樣產生的圖像品質更高。

最後渲染圖片一般還要拿到合成軟件中進行後期加工,這時一般先去場,然後進行合成操作,最後渲染輸出時再把場打開。在奇偶場

的選擇上沒有什麼規律,根據輸出設備的設置而定,所以最保險的方法是先進行渲染測試,只要在監視器上播出部抖動就沒有問題,如果

抖動就把渲染時輸出場的設置方向反一下。

下面是一些工業格式影片規範標準:

格式 幀尺寸 幀縱橫比 像素比 幀速度 場順序

NTSC 640x480 4:3 1 29.97Fps UpperFirst

NTSC Full 640x486 4:3 1 29.97Fps UpperFirst

NTSC-DV 720x480 3:2 0.9 29.97Fps LowerFirst

D-1 NTSC 720x486 4:3 0.9 29.97Fps LowerFirst

PAL 768x576 4:3 1 25Fps UpperFirst

PAL-DV 720x576 5:4 1.067 25Fps UpperFirst

D-1 PAL 720x576 4:3 1.067 25Fps UpperFirst

HDTV 720/30P 1280x720 16:9 1 30Fps UpperFirst

HDTV 1080/24P 1920x1080 16:9 1 30Fps UpperFirst

Motion Picture 2K 2048x1536 8:3 2 24Fps NoFirst

Cineon Full 3656x2664 457:333 2 24Fps NoFirst

Cineon Half 1828x1332 8:3 2 24Fps NoFirst

http://bbs.cgpower.com.cn/post/view?bid=19&id=7671&sty=1&tpg=1&age=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