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 | 4本書,3分鐘熱度的自救指南

很多人長期的狀態都是:“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喫等死”。

最有激情的時候,都是年初、月初設目標,定計劃的時候,第二天起來,一切回到原點。

就像馬雲說的那樣,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

所以爲什麼立下的flag永遠完不成?爲什麼總是拖延?爲什麼永遠三分鐘熱度?爲什麼壞習慣一大堆好習慣一個都養不成?

……

本期的書單,希望能夠幫大家解決這些問題,讓你不再間歇性躊躇滿志,而是想到做到,一旦開始就一直堅持,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掌控習慣》

心理學家說,我們每個人,日常行爲的40%以上都是習慣使然。

也就是說,我們普通的一天,幾乎一半的行爲選擇,都是習慣性動作,是潛意識中早已制定好的行爲路徑。

一個個壞習慣,會讓人陷入浪費時間的怪圈而不自知。

但就像其他很多事情一樣,關於習慣,大家依然是,“道理我都懂,但是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習慣的養成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是需要一些策略,需要一些刻意。

《掌控習慣》這本書提供給我們的,就是這樣一套每個人都可執行的策略。

習慣的養成需要四個重要因素:提示→渴求→反應→獎賞。而無論是要改掉壞習慣,還是培養新的習慣,都可以針對這四個環節,對症下藥。

書中的習慣養成四大定律:讓它顯而易見,讓它有吸引力,讓它簡便易行,讓它令人愉悅

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這四個環節是如何養成習慣的,比如有些人一遇到複雜的工作問題,就習慣性的玩手機,每次都是玩了很久之後後悔不已,但是下次依然如此。

這樣習慣行爲其實也是四個環節組成的,提示:工作太難很煩;渴求:擺脫當前的狀態,卸下壓力;反應:拿起手機刷短視頻;獎勵:放鬆了,忘記了煩惱,獲得愉悅

就這樣,工作太煩和玩手機就建立了關聯,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習慣。

所以你看,習慣的養成就是這麼簡單,針對一個習慣,只要我們在各個環節稍加設計,就能更加輕鬆的養成習慣。

不過我們在設定習慣的時候,最好不要跟風設置各種習慣,就像書中說的那樣:改變習慣的最有效方法不是關注你想要達到的目標,而是你想要成爲誰。

《只管去做》

這本書的作者就是《小強升職記》的作者,這本書其實也推薦大家讀一讀,不要被書名迷惑了,其實是一本很好的時間管理的入門書籍。

說回《只管去做》,這是一本教人如何正確設定可行的年度計劃的書。

很多人的狀態都是這樣的:

2020年的目標:完成2019年那些本該在2018年完成的我在2017年就信誓旦旦要完成2016年制定的目標。

爲什麼我們做的年計劃永遠不管用。

書中列出了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從五年的長期目標,到每天的具體安排,都給出了具體的應對方法。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們常常錯把願景當做了目標,而真正能指導我們行動的是明確的目標,而非模糊的願景。

而要把模糊願景轉化成沒明確目標,我們可以先定義,再計劃,後目標的三步法。

比如,你定了一個“財務自由”,這就是一個模糊的願景,而不是一個好目標。

如何明確化?首先定義財務自由,財務自由就是被動收入大於總支出,即使不工作也有錢花。

然後計劃,通過對自己消費的計算,比如你需要每月被動收入達到2萬,纔算財務自由。

接下來纔是目標,2萬的被動收入從何而來?當然,渠道有很多種,比如通過理財,通過收房租,比如通過寫書製作課程持續的售賣等等,選定方式之後,再來把目標具象化,比如爲了達到這個目標,年計劃、月計劃、周計劃,甚至每天的計劃是什麼,越詳細越好。

只有這樣,你的目標纔不會是說說而已,而是具體到行動。

《拖延心理學》

如果在大街上隨機採訪,“阻礙你成功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我想一定有一個熱門回答是:拖延症!

拖延症幾乎是現在年輕人成功路上最大的攔路虎,明明有不錯的想法,本身也有不錯的條件,但卻就是因爲拖延症導致沒有付諸行動,白白看着機會溜走。

很多人會說,既然會拖延,那說明根本不是你最愛的東西,但我想說,拖延很可能是根植於人類基因的陋習,想要克服它,僅憑本能可能不夠,還需要方法。

拖延並非簡單的懶惰或者意志力不足,而是有着深刻複雜的心理根源。

最常見的三種拖延症,分別是:完美主義型、消極抵抗型、即時滿足型

而這三者之中,又數完美主義型最爲常見,我們常常有這樣的狀況,收到一個工作任務,比如老闆讓你寫一個策劃案,因爲很重要,你非常想要做的完美,好好的在老闆面前表現一下。

所以你一直在搜索各種資料,搜索了兩天,但是就是沒有自己打開文檔開始寫,在這期間你甚至一直在幻想自己寫出了一份完美的策劃案,受到了老闆的表揚。

就這樣一直拖,拖到最後一天,草草了事,最後結果果然不怎麼樣,這讓你更加堅信是自己準備不足,下次繼續保持這種戰術式拖延,進入了糟糕的拖延循環。

這本書不僅深度剖析了各種拖延症患者背後的深層原因,而且還提供了相應的應對之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讀一讀。

《意志力》

這本書的觀點可能會讓人覺得驚訝,因爲傳統的觀點認爲,意志力是精神層面的東西,但這本書告訴我們意志力並不是一種心理機制,而是一種生理機制,它需要葡萄糖來做燃料

從生物角度來看,沒有葡萄糖就沒有意志力。

它更像是一種類似肌肉的物質,總量有限,經常使用會疲勞,也會有損耗,需要及時補充。

這也解釋了爲什麼我們工作了一天之後,晚上回到家往往會做出一些失控的行爲,比如明明要減肥,但還是控制不住點了一堆外賣;或者控制不住清空了購物車等等。

因爲表面上毫不相關的事情,其實是在消耗同一個蓄水池中的意志力,用完就沒有了。

當然,和肌肉一樣,意志力也是可以通過鍛鍊提高

學會設立目標,一個好的目標要滿足幾個方面,一是目標要清晰,要量化;二是要單一,不要貪多,因爲意志力本身就有限;三是目標要遠近合適,不要太長遠,又不能太短期;

多利用監督的力量,前期可以依靠朋友、周圍人的監督;

遠離誘惑,把精力放在培養有效的日常習慣上。不要總挑戰自己的意志力,挑戰一次就會消耗一點,比如要減肥的時候,就不要經常光顧美食街這種地方。

2020很有可能不會是一個輕鬆的年份,無論是就業機會,還是大家的收入,可能都會遭受波及。而與之對應的是,職場對大家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輕鬆摸魚的日子可能不會再有了,大家還是要努力提升提升自己纔行。

本期書單4本書,《掌控習慣》幫助大家養成習慣、《只管去做》讓大家定出更好的年度月度計劃、《拖延心理學》帶大家瞭解拖延症、治療拖延症,《意志力》幫大家提升自己的意志水平。希望能幫大家成爲理想中的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