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方法,治好了我的拖延症

大部分人都會苦於自己治不好的拖延症。而拖延症煩就煩在,你明明知道它的存在,但就是治不了它。

其實,不止我們普通人愛拖延,名人其實也一樣。

著名的大導演王家衛,當年拍那部經典的《東邪西毒》的時候,他把一衆明星拉到陝北榆林片場,這其中就包括張國榮、梁朝偉等等大牌明星。

然而這個時候王家衛拖延症發作,每天就是喝茶聊天到處溜達,就是不正經拍電影,這一衆大明星也就跟着被困在了那裏,急的投資方更是直跺腳。爲了能收回成本,還趕緊請劉鎮偉緊急救場,套拍出了另一部經典電影《東成西就》。這還不算,王家衛自己還坦言說自己拍片最長的一部是《2046》,前後一共花了5年時間。

那麼到底怎麼幹掉這個看起來的【不治之症】?今天給大家推薦三個工具。

積極的自我對話

在這裏我們先要介紹一個新概念,叫反效率信息!所謂反效率消息就是我們在自我對話的時候,那些會激起我們焦慮和消極情緒的說話方式。

用例子來說明,比如在我們工作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反效率消息,這個工作我不想做,但是我不得不做,因爲不做會被炒魷魚”,類似這種“我不得不……”的消息就是一種反效率信息,它傳遞出的是壓力、抵觸等消極情緒。

在這種壓力式自我對話中,我們將自己變成了一個受害者的形象,面對一項工作,一旦我們把自己至於受害者的角色中,很容易引發拖延行爲作爲反抗

那該怎麼辦?我們應該用更積極的狀態來進行自我對話。對於高效者而言,他們會使用主動選擇的句式,面對工作的時候,你是選擇者的姿態,你可以不做,但是你要清楚不做的後果,如果相比不做它的後果和做它,你決定選擇做它,那麼就全心全意的投入進去。但你要明確,這是你選擇的結果,而非受害者的被迫。

這樣的反效率信息,還有很多種,比如下面這些:

用“我什麼時候開始”代替“我必須完成”

“我必須完成”這樣的句式將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終點,而這個終點是不確定而且遙遠的,這會讓我們在面對具體的工作時毫無頭緒,無從下手。完成工作顯得遙不可及,從而引發強烈的焦慮感。但如果我們轉換一下,變成“我什麼時候開始”,則將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當下。

用“我可以走出一小步”代替“這個項目大且重要”

當我們說“這個項目大且重要”的時候,我們其實是想表達,這個項目太難了,我可搞不定,至少我不可能很快搞定。顯然我們又會用拖延來面對,往往這種時候我們應該換一種句式,“我可以走出一小步”,就好像你需要寫一本書,面臨寫一本十萬字的書,你不需要直接交出十萬字,你可以先邁出一小步,比如寫一份大綱,或者開始寫第一章。

用“我完全是一個凡人”代替“我必須做到十全十美”

面對一項任務,我們越是想着完美,我們就會越自責越猶豫,因爲沒有什麼會是完美的,那麼讓你開始着手工作也會越來越困難。而且,即使你開始了工作,因爲想象着十全十美,那麼在過程中,當你遇到困難時,你放棄的可能性也會更高。相比而言,高效者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完全是一個凡人”,不要用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而是用一個凡人的標準,凡人都會犯錯,凡人都會出現一個偏差。

以上就是拖延者和高效者在語言上的差別,可別認爲這僅僅只是說話的方式不同,會有什麼改變?要知道這不僅僅只是改變語序或者用詞那麼簡單,它改變的是我們看待問題的方式以及我們內心自我的認同感。

無憂休閒

我們從小就聽過這樣一句話說:會玩的學生纔會學習;長大之後又會聽到: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古人也說了,要一張一弛,要勞逸結合。

如果你不好好玩,可能你會拖延的更厲害。因爲如果我們把每天的日程用工作排的非常滿,而沒有時間休息娛樂,那我們會覺得工作變得更加繁重、更具剝奪感。從而滋生抵觸情緒,因爲害怕一旦開始工作就沒有了休閒時間,我們往往會一拖再拖。

所以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注意勞逸結合,而且最好將休息娛樂當做工作的激勵和反饋。

及時的回報和反饋相當重要,這也是我們常常不自知的沉迷於遊戲的原因,遊戲中幾乎隨時都伴隨着反饋和激勵,比如不斷地得分、不斷地撿裝備、不斷地升級,這些都刺激着我們不間斷的一直玩下去。

工作中,也一樣,如果我們設置合適的休閒娛樂作爲及時的反饋和獎勵,不僅會讓我們擺脫拖延,還能提高效率。畢竟我們往往都更願意被快樂而非痛苦激勵。

逆向日程

逆向日程,顧名思義就是我們在做工作計劃日程表的時候我們倒着來做,比如月初1號的時候你收到一個任務要在月底30號的時候代表部門做一次PPT彙報,那我們來做日程的時候就從30號開始倒着來做。

30號彙報,那麼28號就需要定稿並且自己彩排幾次,24號把ppt初稿交給部門主管審覈然後修改,20號開始做彙報PPT,15號稿子交給主管審覈並修改,8號開始寫彙報稿子,3號蒐集整理資料,2號和主管溝通確定彙報主題和大綱,那麼1號也就是此刻能幹嘛?

你可以開始準備明天的溝通,或者先捋順自己的想法。

爲什麼說逆向日程會有助於我們擺脫拖延,是因爲如果我們用常規的思維,也就是將注意力放在終點,放在30號那天的彙報中,但那一天我們是不可控的,所以我們的注意力會慢慢變爲焦慮、緊張甚至恐懼

如果我們做這樣一個逆向日程,其實我們是將注意力從終點那個龐大而不可知的任務結果,一步步拉到此時此刻。我們的注意力最後會落腳在現在手頭上能做的事,而這是可控的,所以轉換成行動也就更簡單。

以上就是幹掉拖延症的三個方法,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雖然拖延症並非我們所理解的那種疾病,但要徹底治好它,可能真的需要一個漫長的治療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有掙扎和痛苦,但是隻要方法對,肯堅持,肯定會有效果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