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不能買到的東西

Michael Sandel (邁克爾.桑德爾)在中國對外經貿大學的一場演講。提到四個事例,一個17歲的男孩賣腎換錢買iphone;新款iphone首發時,有人工作繁忙,被其他人耽擱了,就僱傭其他人去幫忙排隊買iphone;春節火車票的倒賣;以及大學入學通知書的買賣(學位拍賣)。每個事例都有正反兩方進行辯論,然後由邁克爾進行總結昇華。市場經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好處,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由市場經濟來決定,我們不能進入一個“市場社會”,一切都是生意的社會。而應該更深入地思索經濟行爲背後的價值觀。

第一例可思考的角度:

1.未成年人賣腎是否合法,做手術前,是否被告知手術後可能有的風險

2.腎臟交易是否只需要考慮市場經濟原則

3.由於某些患者(不論貧富)急需靠換腎存活下去,該如何解決,才能儘可能公平地對待窮人和富人

4.個人的身體和精神是一個統一體,身體的一部分缺失了,是否會造成一個人身體和精神的統一性出現問題

第二例可思考的角度:

1.僱人排隊,富人比窮人有錢,是不是可以僱傭很多人,買很多iphone,導致一些窮人購買iphone的機會都沒有了。這剝奪了窮人的機會。

2.富人發現商機,僱傭很多人買iphone,再高價賣出去,這是市場經濟模式。商人逐利,無可厚非。

3.被僱傭的人,得到的報酬並不多,可能只要幾十塊或者多一點,100元。爲什麼他們的時間不值錢,爲什麼他們願意接受這種僱傭。因爲他們缺錢,因爲他們的時間不值錢,還因爲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他們需要掙扎在生存線上。

第三例可思考的角度:

1.黃牛票販子倒賣火車票,他們抓住了商機,符合市場經濟模式

2.黃牛爲什麼能夠倒賣火車票呢?客觀方面,交通不便,其他出行方式,比如機票不是普通人能承受得起的;汽車容易堵車,耗時長。火車成爲回家的首選方式,但火車車次不夠多,供不應求。主觀方面,可能有內部消息,所以黃牛能買到票。

3.一張火車票,在春節回家前夕,還是否只是普通的商品?或者有了其他的意義,比如說,是有些普通民衆一年回家一次,與家人團聚的希望。

第四例可思考的角度:

1.大學是否可以用入學通知書來交換金錢,以改善學校整體的硬件設施?

2.大學以何種方式來實行這種交易?明文公示或者暗箱操作?

3.拿出去交易的學位佔所有入學通知書的比例?窮人沒錢,正常情況下,通過高考是有一定機會進入好的大學。如果原定的錄取人數由於學位的交易,可能喪失進入大學深造的機會。對窮人不公平。

4.如果有這種交易,怎麼監控,會不會出現腐敗。

5.大學的收入來源除了學生,應該還有政府,其他機構的支持。

6.大學成立的目的。是爲了賺錢,還是爲了搞學術。

四個事例,都一定程度上,表明市場經濟不應該主導我們所有的社會行爲。然而,拜金主義依然盛行。貧富差距還是在不斷變大。這或許是一種社會發展的悲哀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