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動飛行器的夢想,正徐徐展開

純電動的地面交通已經在各大洲開花,但電動的空中交通還難得一見。貌似,近期這個行業的熱度有所上升。


羅蘭貝格(RolandBerger)諮詢公司稱,當前全球約有215個團隊在製造電動飛機,大部分項目直指純電池驅動。新增投資比前一年增幅達兩位數,而且項目,超過一半開始於2017年以後,大多計劃在5-15年內成果現身。


德國Lilium公司,剛剛再籌得2.4億美元,旨在於2025年投產電動的“空中出租車”。


EasyJet等航空公司也在努力籌劃電力支持的下一代航空器。共享交通公司Uber在去年夏天預告,要在今年讓電動的空中出租從墨爾本飛起。


挪威的目標明確且宏大,他們希望到2040年,實現所有國內航班和到周邊國家短途航班的純電力飛行。從挪威最北的斯瓦爾巴機場飛到南端的奧斯陸,航程超過4個小時,或2000多公里。


夢想和現實總是存在距離。


已經有成功記錄的公司中,音公司的2座電動飛機續航約70公里。2019年10月底,遼寧通用航空研究院研發的銳翔RX4E成功首飛。可載4人,最大續航時間1.5小時,或航程300公里。中國航空研究院在去年發表的行業白皮書中也寫道,我國小型載人鋰電池的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 處於全球一流水平。同年12月,全球首架純電動商業飛機在加拿大完成首秀,理論續航160公里。


以色列的Eviation公司,在網上掛出了航程達504海里,或約1000公里的概念機Alice,可載9人,預計2022年到來。優秀得不可思議。然而,它的電池裝機容量爲920kwh,對比銳翔RX4E裝機容量僅70kwh的設計,飛行那麼長距離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然而,大電池組在高空飛行中是否足夠穩定,還有待觀察。



電動飛機的商用化,或許在未來的5年內,都看不到正式的啓動。但對它的潛力,不少企業和國家都作出了肯定。當前電動飛機的研發主要集中在歐洲和北美,約佔83%。我國的力量也在積極進場,比如銳翔;而騰訊,承包了Lilium公司最近一輪的主要投資來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