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彎的憂傷

看到頭條裏一篇短文,發表後引發了熱烈討論,我頗有感觸。運行的地鐵車廂裏,座位寬綽,人影稀疏,有的小孩在座位上蹦蹦跳跳,有的大聲唱歌,有的把喫盛的包裝連同殘物拋灑一地……而家長視若無睹,放任自流。這位頭條朋友在文章裏提出了批評,呼籲家長管束,卻招致很多人的反感,不屑者噴青噴血者不在少數,說多管閒事,有的說小題大作,並斥以道貌岸然假正人君子,乃一副憤世嫉俗狀。我倒是覺得詫異,這件小事竟然還“風乍起,吹皺一池秋水”,我沒想到,我們的社會進步了文明升級了,美好生活時代的思想卻在停滯,甚至退步了,這個問題在七八十年代已不是問題,難道隨着進一步改革開放,我們以前認同的先進思想也要解禁?

顯然,在公衆場合,我們每個人都要遵守公共秩序,概莫能外,這是常識。小孩不懂事,需要家長不斷地教育與加持,逐步歸向秩序,不能以不懂事爲由,一味地原諒寬恕,任其放任。對孩子的管教是父母責無旁貸的責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堅持不懈,久久爲功。眼睛豈能半睜半閉,孩子階段是養成教育的黃金階段,有道是:今天你不扼孩子,將來孩子會扼死家長。又言: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都是至理名諺。況且,如果沒有秩序的約束,那麼人的自由也不復存在。爲人的底線就是所言所行不影響別人。孩子腳踩在座位上,後來者勢必不忍座上的腳印而落座。孩子在車廂裏唱歌跳舞,勢必影響別人的讀書看手機。重要的是,長此以往,會形成以我爲中心、無視他人、無視社會規範、無視公共秩序,這是最要不得的。小時偷針,大時偷銀,這絕對不是小題大做,不是危言聳聽。

有道是:好的孩子是家長管,次之的孩子學校管,三流的孩子社會管,末流的孩子法律管。如是,這實際上給家長的素質提出了比較高要求,有素養的父母在小事上注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如不能隨地小便,不能亂扔東西,不能在碗裏留有剩飯剩菜,不能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西方國家的一些小學,牆壁上寫有“禁止大聲說話”),要飯前洗手,要給老弱病殘孕讓座做力所能及的事……從一些小事做起,培養好習慣,讓好品德好習慣植入神經,讓美好的情愫引領孩子走向未來擁抱世界!

一篇短文吹起的漣漪,人心也投影在水裏,想不到我彎彎的憂傷,竟然是小村莊連古老的歌謠也唱走了調,嗚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