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首都兒科研究所智力測評

        我兒子6個月的時候,我帶他去廈門婦幼保健院做了一次【兒童發育行爲測評】,爲什麼呢?因爲我發現,別的孩子在他這個月齡都會緊緊得抓住手上的任何一件物品,而他不會,他更多的時候是鬆開手丟掉,抓什麼丟什麼,觀察了好久之後有一天實在忍不住跟先生說,兒子好像很奇怪,好像跟同月齡的孩子不一樣,先生很果斷的說,走,帶去醫院檢查一下,於是我開始預約婦幼的專家號,大家都知道,專家可不是天天都有號的,終於約到了第3天的專家號,然後就是等待那一天,在等待的那2天裏白天夜晚滿腦子的塞滿的焦慮

        【他是破腹產,生下來就嗆到羊水在重症監護室呆了一週,他的腦袋會不會缺氧,導致他的發育?】

        【如果腦袋缺氧會有什麼後果?】

        【如果他真有問題,怎麼辦??】

        各種度娘啊,結果越度越後怕,甚至想掉眼淚,終於到了預約檢查的那天,那天早早起來,就怕錯過號碼,先生也請了假陪同,排隊,開單後我隨醫生帶他到一個安靜的屋裏,醫生拿出合作道具,讓他抓,讓他爬,讓他看,大概30分鐘後終於拿着測評表出來了,我是看不懂的,於是給了醫生,接下來醫生診斷,

1.大運動超前
2.精細動作滯後1個月
3.語言能力/適應能力/社交行爲合格

        沒啥大礙,就是精細動作發育有點慢,但也正常,這個月齡的孩子每個月變化都挺大的,你回去拿【黃豆】或【花生】這樣的小東西訓練他用手指去撿,行了,別緊張,回去吧!

        我還將信將疑的問了一句,真的沒事嗎?不用吃藥吧?就多訓練就可以了?醫生半似嚴肅半認真的說,要不,做個腦CT?額????醫生看我的表情笑了一下,沒事,回去吧,他很正常!

        呼~~~壓在心裏的一大塊石頭終於放了下來!

        之後,我開始接觸心理學,開始接觸家庭教育,然後進入早教領域,然後學習了【智力測評】,回頭想想那個當初焦慮的自己覺得好玩又好笑。確實,你如果真的懂了,就會放下焦慮正確的去看待一些問題。

養孩子的路上,作爲父母,哪個不焦慮?

        所以我今天想把我對智力測評的所學分享出來,讓天下少些焦慮的父母,多些引導。

        當我打開測評箱的時候,讓我回憶當年兒子被測評時的情景,幾個積木,幾個玩偶~~,我當時將信將疑,這幾個玩意就可以判斷我兒子的問題是不是正常嗎?現在,我拿着測評表看着測評箱的時候才知道,它們不是普通的玩具,它們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我今天就給大家揭開智力測評的神祕面紗,讓更多人瞭解它,並能正確的看待它。

        當我想做這件事的時候有人跟我說【好】,有人跟我說【不好】,說【不好】的人有一個最善良的出發點,孩子不該被測評,不該在他早期的時候就過多的干預,如果你覺得測評是一種干預,那麼你的孩子估計已經發展到了要干預的ASD的狀態,正常的孩子是不需要干預的。

那麼有人問,那測評來做什麼?

        我說我們做早期教育,別人都覺得我們教育的是孩子,事實上我們在教育父母的路上,測評只是一個工具,它用來做什麼用?簡單講它就是給孩子一個身體體檢,然後告訴你,你的孩子在哪個方面的【營養】不足,你要多補充點【營養】,補充【營養】這件事還是家長的責任。所以測評表面看上去是測評孩子,實際上是在檢驗家長的教育方法是否合適,這!纔是根本!

        我們就來看看兒研所的智力測評,兒研所的智力測評和婦幼保健院所用的測評是一樣的,圍繞孩子的5大能力,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能力,適應能力,社交行爲對孩子進行智力發育體檢,這5大能力分別測試什麼呢?

1.大運動
主要是指頭、頸、軀幹和四肢幅度較大的動作,比如擡頭、翻身、坐、爬、站、走、跳、獨腳站、上下樓梯、四肢活動和姿勢反應、軀體平衡等各種運動能力。
2.精細動作
主要是指手的動作、以及隨之而來的手眼配合能力。比如抓握、搖動、耙弄、拇食指對捏、握筆亂畫、搭積木、穿釦眼、模仿畫豎道、摺紙、用筷子、畫人像等。這些動作爲書寫、繪畫和勞作的技巧和技能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精細動作的發展和嬰幼兒整個神經、心理的發展也是密切相關的。
3.語言能力
主要是指人類所特有的心理活動。比如,孩子彼此之間交談,聽音樂、歌曲、讀故事、歌謠,寫字、畫圖畫等,這些聽、說、讀、寫都是不同形式的語言活動,語言對兒童心理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促進孩子間的交往,擴大知識面,而且可以調節自身的心理活動,使自己的行動有一定的目的和方向,同時可促進孩子認識能力的發展。語言可以幫助兒童記憶,可以促進兒童思維,還可以增加兒童的想象。
4.適應能力
主要是指嬰幼兒對外界刺激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如對物體和環境的精細感覺,解決實際問題時運用運動器官的能力,對外界不同情景建立新的調節能力等等。適應能力是在視覺、聽覺、大運動和精細動作發展的基礎上所形成的綜合判斷能力,通過它可直接觀察出嬰幼兒的智慧。
5.社交行爲
主要是指孩子對現實社會文化的個人反應。其行爲模式也是由內在成長因素所決定的,有一定的發展程序。
社交能力包含以下:
社會交往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
適應外界要求的能力
懂得社會常識

        知道了測試什麼,我們來看看,它們如果發展不好對孩子有會什麼影響和發展遲緩的原因?


我們再來看下測評量表


第一行,月齡,第二行大運動,第三行精細動作,第四行適應能力,第五行語言,第六行社交行爲,第七行交流互動警示行爲。正常的孩子我們不會去測他的交流互動警示行爲,這項是在前5項測評出現發育遲緩到一定的程度,我們開始確認這個孩子是否有ASD傾向。

        第一行月齡分段,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看到測評的頻率

1歲前的孩子每個月測評一次
1-3歲每3個月測評一次
3-6歲每6個月測評一次

通過測評的頻率你至少該看到這3點

1.孩子的智力發育是動態的過程
2.孩子越小他的智力發育越快
3.智力測評量表只做到6歲,說明6歲前是孩子智力發育變化最大的時期

        我們來看看我們拿什麼來評定孩子的測評出來的分值呢?

智能水平評價
高智能:130分以上,優秀;
中上智能:115-129,聰明;
中等智能:85-114,正常;
中下智能:70-84,偏低;
低智能:69及其69以下,低下。

        我們作爲父母應該有這樣的認知

1.啓蒙教育越早越好,孩子小能學什麼的觀念要徹底顛覆,他們的學習更多的來自於體驗,學習效果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顯現出來的,但是他們卻在快速得吸收消化着,他們的吸收能力堪稱天才
2.測評一次的分值比較低並不代表你的孩子真有問題,這時候父母應該不慌不亂不貼標籤,除非他的交互交流行爲警示分值很高,這就不是教育能解決的問題,而是醫生要解決的問題
3.發現短板加以正確引導,什麼是正確引導,要有方法,有系統,這就是早教工作存在的意義

我們看下測評箱

        我們就是通過測評箱裏五花八門的道具給孩子的發展智能做測試,如何使用這些道具就是作爲一個測評師的必備技能,其實沒有那麼高深神祕,家長通過學習,家長也能成爲孩子的測評師,但是成爲測評師最關鍵的一個技能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引導改正,設計訓練,這纔是測評師的內核,而不是看結果把孩子一竿子打死。

        測評就像孩子的定期身體體檢,家長只有正確看待才能瞭解自己的孩子,智力測評一對一,如果要做完全套,大概需要2小時左右,其實效率極低,如果把它作爲掙錢的手段,那麼它就是最笨的掙錢手段,爲什麼我們還要做,因爲我們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的教育就是讓每個孩子都有定製化的教育方案,只有這樣纔可能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測評該不該收費?那麼你試想一下,醫院該不該收費?任何一件有價值的東西都應該收費,這纔是對價值的尊重也對自己和別人的尊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