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孔夫子身上看到的知識分子責任感

提到“孔子”,我想在中國可以說是盡人皆知了吧,雖然大家對孔子的詳細信息不能說的可丁可卯,但是說個大概應該差不多。介紹孔子的書籍和影視作品都很多,網上一搜也是一大堆,沒有人可以忽略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啊!孔夫子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呢?拋開民衆日常生活的理念大多受儒家思想影響不說,單從國家層面而言,國家將設立在世界各地的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的機構命名爲“孔子學院”就可見一斑了。說到這裏大家是不是也想手動搜索一下我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孔聖人了呢?不用那麼麻煩了,我已經爲大家找好啦!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祖籍宋國(今河南),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推行了平民教育,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孔子過世之後,孔子的學生和學生的學生,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爲儒家經典。

大家多多少少一定會好奇,我爲什麼對孔聖人突然有了興趣,莫非我是受了日本向中國捐贈物資時所貼標語的刺激,想要從頭開始惡補一下我的文化知識,想補知識是沒有錯,但更主要的是我剛剛看完的一本名爲《孔子,人生不苦旅》的書。我一直對趣說歷史的書籍很感興趣,所以當有好幾個人以“有趣和搞笑”向我推薦《孔子,人生不苦旅》時,我稍作猶豫就把這本書拿下了,對,是稍作猶豫,不是毫不猶豫。

一本書的好壞有很多因素決定,最關鍵的因素是內容,那麼內容來自哪裏,不出意外來自作者。那麼下面大家就和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孔子,人生不苦旅》的作者吧!陳舞雩,陝西西安人,本科在讀。掌閱簽約作家,知乎高贊答主,擅長以幽默的方式傳播知識,於《課堂內外》《安康文學》等雜誌多次發表文章。其實我在看這本書之前也不知道陳舞雩是誰,對他的介紹我也是從網絡找到的,可見作家想出名也很容易——寫出好作品。

說了這麼多,大家和我一起去看看《孔子,人生不苦旅》都寫了些什麼吧!

一、 聖賢的人生之旅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孔子以“聖賢”之名被後人所熟知,但是孔子的人生之旅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雖有“聖賢”之名,但孔子還被後人稱爲起了個“孔老二”的綽號,與聖賢一點也搭不上邊吧。當然有一個不怎麼着的綽號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是誰能想到孔聖人是個自記事起連自己爸爸都沒見過的私生子,從小和母親生活在貧民窟裏,孔子因爲要幫媽媽賺錢貼補家用就會經常在葬禮上頂個禮器做助祭,賺了不少錢。在日復一日的兼職生活中,在擺放禮器的過程中,孔丘的內心有一個小小的萌芽誕生了。

作爲一個在貧民窟長大的貴族私生子,孔子的成長經歷就是在學校貴族同學看不上,回到家貧民窟的孩子卻把他當異類,也許偉人的成長經歷就是註定不平凡的,年少的孔丘成長過程中雖有母親相伴,但卻成長的十分孤獨,更悲慘的是還沒到他出人頭地的時候,十七歲的時候母親便過世了,孔子成長未到弱冠之年便充分經歷了屋漏偏逢連夜雨。對了,後來孔子還離婚了,愛情也不怎麼順利……

當然,這不是全部,畢竟孔子後來學有所成,還有三千弟子呢?有三千弟子的孔丘是什麼樣呢?

第二,孔丘和他形形色色的學生們。

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這“孔門七十二賢”是孔子思想和學說的堅定追隨者和實踐者,也是儒學的積極傳播者。那麼孔丘弟子中的七十二賢又都是什麼樣呢,是不是都讓孔子感到驕傲和省心呢?孔子三千弟子,才能選出七十二賢,入選七十二賢的比率不足1%,可見賢人入選率很低。在《孔子,人生不苦旅》中重點介紹了孔子的九個弟子,我們就從這九個賢人來看一下孔子不苦旅的人生吧!

①  天資聰穎,深得“孔”心者;

深得師傅心的徒弟不是很多,如果孩子都自覺、自律,那麼老師存在的意義不就不大了麼。但是總有那種悄無聲息就讓老師喜歡和省心的孩子,比如被後世稱爲“孔門第一聖徒”的顏回,顏回什麼都好,就是過於壓抑自我,失去了原我,即使受到諸多讚譽,卻失去了自我,近乎完美的顏回令人惋惜的在不到而立之年的年紀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②  個性十足的調皮搗蛋;

孔老夫子推行平民教育,所以學生自然多種多樣,自然不是顏回這樣的好孩子。孔子的學生裏還有古惑仔擔當——子路,就是調皮搗蛋、愛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子路攔住孔子不爲公山不狃效力,保住了孔子的一世英名。

③  深知自我定位的聰明人。

孔子的徒弟中有一位叫曾參的人,天生適合教書育人,到底有多適合呢?適合到他的老師孔老夫子生前將自己的孫子子思託付給曾參撫養。子思被培養的很好,也成爲了一代宗師,在子思的傳承裏還出了一個名爲孟軻的徒孫,也就是被後人稱爲亞聖的孟子。

曾參有自己系統的教育教學方法,還以身作則,言出必行,在他身上能讓人看到了知識分子的責任和堅守。

第三,孔子和學生共同傳達出知識分子的責任感

孔丘和釋迦牟尼、柏拉圖同時期的人,他們三個雖然生活在不同地方,但是卻擁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爲了理想不惜賭上人生的傻瓜,就是這樣,三位聖人,用知識爲人們開創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孔子一生中也有過彷徨,也因個人好惡對待學生,但即便如此,孔子也通過自己和弟子將自己的學說傳播出去,讓人明事理,知禮儀。孔子和他的弟子用自己的行爲爲後世展示了知識分子的責任感。

注:圖片均來自網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