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夫子身上看到的知识分子责任感

提到“孔子”,我想在中国可以说是尽人皆知了吧,虽然大家对孔子的详细信息不能说的可丁可卯,但是说个大概应该差不多。介绍孔子的书籍和影视作品都很多,网上一搜也是一大堆,没有人可以忽略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啊!孔夫子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呢?抛开民众日常生活的理念大多受儒家思想影响不说,单从国家层面而言,国家将设立在世界各地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命名为“孔子学院”就可见一斑了。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也想手动搜索一下我们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孔圣人了呢?不用那么麻烦了,我已经为大家找好啦!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推行了平民教育,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过世之后,孔子的学生和学生的学生,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大家多多少少一定会好奇,我为什么对孔圣人突然有了兴趣,莫非我是受了日本向中国捐赠物资时所贴标语的刺激,想要从头开始恶补一下我的文化知识,想补知识是没有错,但更主要的是我刚刚看完的一本名为《孔子,人生不苦旅》的书。我一直对趣说历史的书籍很感兴趣,所以当有好几个人以“有趣和搞笑”向我推荐《孔子,人生不苦旅》时,我稍作犹豫就把这本书拿下了,对,是稍作犹豫,不是毫不犹豫。

一本书的好坏有很多因素决定,最关键的因素是内容,那么内容来自哪里,不出意外来自作者。那么下面大家就和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孔子,人生不苦旅》的作者吧!陈舞雩,陕西西安人,本科在读。掌阅签约作家,知乎高赞答主,擅长以幽默的方式传播知识,于《课堂内外》《安康文学》等杂志多次发表文章。其实我在看这本书之前也不知道陈舞雩是谁,对他的介绍我也是从网络找到的,可见作家想出名也很容易——写出好作品。

说了这么多,大家和我一起去看看《孔子,人生不苦旅》都写了些什么吧!

一、 圣贤的人生之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孔子以“圣贤”之名被后人所熟知,但是孔子的人生之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虽有“圣贤”之名,但孔子还被后人称为起了个“孔老二”的绰号,与圣贤一点也搭不上边吧。当然有一个不怎么着的绰号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谁能想到孔圣人是个自记事起连自己爸爸都没见过的私生子,从小和母亲生活在贫民窟里,孔子因为要帮妈妈赚钱贴补家用就会经常在葬礼上顶个礼器做助祭,赚了不少钱。在日复一日的兼职生活中,在摆放礼器的过程中,孔丘的内心有一个小小的萌芽诞生了。

作为一个在贫民窟长大的贵族私生子,孔子的成长经历就是在学校贵族同学看不上,回到家贫民窟的孩子却把他当异类,也许伟人的成长经历就是注定不平凡的,年少的孔丘成长过程中虽有母亲相伴,但却成长的十分孤独,更悲惨的是还没到他出人头地的时候,十七岁的时候母亲便过世了,孔子成长未到弱冠之年便充分经历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对了,后来孔子还离婚了,爱情也不怎么顺利……

当然,这不是全部,毕竟孔子后来学有所成,还有三千弟子呢?有三千弟子的孔丘是什么样呢?

第二,孔丘和他形形色色的学生们。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孔门七十二贤”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那么孔丘弟子中的七十二贤又都是什么样呢,是不是都让孔子感到骄傲和省心呢?孔子三千弟子,才能选出七十二贤,入选七十二贤的比率不足1%,可见贤人入选率很低。在《孔子,人生不苦旅》中重点介绍了孔子的九个弟子,我们就从这九个贤人来看一下孔子不苦旅的人生吧!

①  天资聪颖,深得“孔”心者;

深得师傅心的徒弟不是很多,如果孩子都自觉、自律,那么老师存在的意义不就不大了么。但是总有那种悄无声息就让老师喜欢和省心的孩子,比如被后世称为“孔门第一圣徒”的颜回,颜回什么都好,就是过于压抑自我,失去了原我,即使受到诸多赞誉,却失去了自我,近乎完美的颜回令人惋惜的在不到而立之年的年纪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②  个性十足的调皮捣蛋;

孔老夫子推行平民教育,所以学生自然多种多样,自然不是颜回这样的好孩子。孔子的学生里还有古惑仔担当——子路,就是调皮捣蛋、爱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子路拦住孔子不为公山不狃效力,保住了孔子的一世英名。

③  深知自我定位的聪明人。

孔子的徒弟中有一位叫曾参的人,天生适合教书育人,到底有多适合呢?适合到他的老师孔老夫子生前将自己的孙子子思托付给曾参抚养。子思被培养的很好,也成为了一代宗师,在子思的传承里还出了一个名为孟轲的徒孙,也就是被后人称为亚圣的孟子。

曾参有自己系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还以身作则,言出必行,在他身上能让人看到了知识分子的责任和坚守。

第三,孔子和学生共同传达出知识分子的责任感

孔丘和释迦牟尼、柏拉图同时期的人,他们三个虽然生活在不同地方,但是却拥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为了理想不惜赌上人生的傻瓜,就是这样,三位圣人,用知识为人们开创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孔子一生中也有过彷徨,也因个人好恶对待学生,但即便如此,孔子也通过自己和弟子将自己的学说传播出去,让人明事理,知礼仪。孔子和他的弟子用自己的行为为后世展示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感。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