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的成吉思汗

“唯一能使今天變更糟糕的,就是成吉思汗和蒙古大軍從我身上踏過”___《雷神》唐納德•布萊克

在電影《赤色黎明》(Red Dawn)中,蘇聯軍隊在密歇根的校園中着陸之前,一名高中歷史教師在黑板上寫下了"成吉思汗"的名字——預示着美國的末日!在這些例子中,一個人能夠遇到的最糟糕的情況是成吉思汗和蒙古人的現身。

同時也有喜歡這一威嚇性的身份,比如一支摩托黨以“蒙古幫”自稱。

成吉思汗與蒙古大軍,能與之同等量級別的名字只有:阿提拉與匈奴人,或希特勒與納粹。

這是《世界歷史上的蒙古征服》一書中描述,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對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大軍是否也像文中所述那樣有片面的認識。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曾閱讀過《成吉思汗傳》和《忽必烈傳》,這兩本書是站在中國歷史角度:對人物的生平事蹟作了詳細的刻畫,文學性更強一些。看完這兩本書我產生了好幾個想法和疑惑,這本書能都能大致解決:

1.元朝的歷史和中國的其他朝代歷史不一樣,衆所周知,成吉思汗是從馬背上征服的疆土,是草原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而中國曆朝歷代以定居的生活、人文禮教的封建制度。雖然後來忽必烈統一中原,在文化和制度上接受了,但在蒙古的精英圈層還是存在很大的偏見和分歧。

2.《成》和《忽》更傾向於對事件的記錄,對兩位大汗的軍事才能和戰爭策略記錄的甚少,這一部分是我特別感興趣的,因爲成吉思汗征服了歐亞大陸很多個國家和區域,他的軍事才能和統治管理一定相當傑出。

3.在元朝以前,古時候人們對世界和疆界是不太敏感的,民族意識不算太強,隨着蒙古征服的疆土和商業貿易,對世界有了更一步的認識,原來除了我們的朝代,還有更遼闊的天地。

4、對於元朝的領土疆界,我一直都比較感興趣,奈何地理知識的匱乏,再加上蒙古的人名和地名都不容易記住,還有古地名和現在的地名有些變化,在一般書店能翻閱的資料有限,心中頗爲遺憾,這本書也能看到蒙古帝國的大致疆域。

5.其實在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之間還存在幾位大汗,其中窩闊臺大汗的軍事才能和治國之道也毫不遜色,

6.忽必烈在統一宋朝之時,蒙古帝國已經分裂成:金帳汗國,伊利汗國,察合臺汗國,大汗治國。對於每一個汗國,書中都有做詳細介紹始末。在全局觀下,我們更好的理解忽必烈統一中原建立元朝的始末。

本書前三章寫的是蒙古帝國的形成,解體。

後面是一個全新的角度看待蒙古帝國:

第一:蒙古治世與貿易。

第二:新式戰爭;

第三:蒙古行政;

第四:宗教與蒙古帝國;

第五:蒙古人與瘟疫;

第六:移民與人口趨勢;

第七:文化交流;

今天在蒙古隨處可見“成吉思汗”,當你坐上出租車去成吉思汗銀行兌換印有成吉思汗肖像的鈔票,需要住宿?試試成吉思汗旅館。餓了,到成吉思汗飯店就餐,想解渴就喝一杯成吉思汗啤酒——一種非常德國風格的啤酒,第二天參觀了所有的成吉思汗旅遊點之後,發現自己累了,可以來點成吉思汗功能飲料,晚睡前會喝點某種印有成吉思汗肖像的伏特加。

成吉思汗對於蒙古人的重要性,正如傳說中的“永恆之王”亞瑟王之於英國。

最後說一下,在閱讀此書的時候,我準備了世界地圖和小本本,因爲文中有很多類似於蒙古帝國的拜占庭帝國,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等等詞彙,比如高加索山脈,因爲最近看了一片關於高加索人長相的文章,卻沒有細細的去看地理上大致位置,並沒有完全理解,現在能記住長相和對照的周邊國家,很多需要自行註解,又可以多認識一些新的東西,感覺蠻收益,如果這本書讀的還不夠過癮,準備再去淘幾本相關書籍。

沉浸在書的海洋世界,祥和而寧靜,有片刻的忘記周邊喧囂,那是屬於自己的小世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