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一个特点

中国人做事喜欢照搬,永远讲究先例。所以似乎像一群没有自己思想的绵羊,别人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其实,这源自于文明的习惯——假如我们的先祖发现了什么好的办法,就一定要把它记录下来,大家一起来学习,这样才能推而广之,让其他人有经验可循,不走弯路。就像现在人一遇到什么好的资料就要保存下来,并分享到各个群里一样。由于这个把好方法作为例子的程序进行了数千年,就形成了中国固定的特色:保存经验,学习经验,乃至于崇尚经验。于是中国人就会处处论资排辈,这也是看重了经验的价值。而西方则不然,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历史较短,没有形成保存经验的程序。而且中国人无论思想,行为还是制造产品,一直以来都是把某一件事物当作模子去做的,于是就有了:1.中国人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2.中国人人云亦云,网络暴力的大军里面,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骂的这个人是谁,他们只是看见别人在骂,自己也就去骂,非常可笑;3.山寨产品。从根源上讲,他们都在模仿。而模仿的来源,正是来自于中国人把经验记录下来,学习推广下来的这个习惯。中国很早就有了书面文字,比如《神农百草》,《黄帝内经》,可见中国人在上古时期就注重记载经验,而记载下来的经验当然要照着模仿了。所以,模仿成了中国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日常生活到工作学习,每个人都会告诉你:不能太特别,不能出格,不能和别人不一样。这些都是这样来的。新官上任,照老例子来办事,这也是由于此。中国人学习的时候不讲究发现新知识,而强调灌输和接受旧有经验,也是根源于此。中国是个不接受创新的国度吗?不是,它很能接受创新,它时时刻刻都在创新。只是保持着对经验的尊重。有时候它对于经验的膜拜冲突了创新,粗略看去,它就仿佛不是一个创新的国家一样。假如中国的历史不是那么长,人们也不懂得利用文字保存经验,那么中国跟现在会完全不一样,它会很积极地吸收新知识,吸纳新事物,变法和革命也会来得更频繁。因为那样的它就像一张白纸,遇到什么样的色彩就会接纳什么样的色彩。但文明和经验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西方的文化加速发展,如果他们也采用了经验记录和学习的机制,那么千百年后,他们和现在的中国也一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