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恰飯與熱愛

"當孟子遇上理想主義者"

孟子的學生彭更質問孟子,架着幾十輛車,帶着幾百個弟子從一國喫到另一國,這樣也未免太過分了吧,孟子說如果你沒有真理,那麼即便是一簞食都是不義的,但是如果有真理,那麼舜都能接受堯禪讓的天下;弟子接着說,你沒有工作然後喫飯,這是不可以的‘;孟子說,大家的社會分工不同,所以守着精神家園也應該像木匠和工人一樣有一碗飯喫,弟子愣了一會然後說,難道君子追求真理的目標就是爲了喫飯嗎?

這裏的問題在於彭更一開始認爲搞學術的人沒有進行實際的勞動,另一方面又質疑爲什麼搞學術爲什麼不純粹。

兩千年前的那一刻,弟子遠要比孟子強大,他同時佔領了兩座大山,居高臨下,勝券在握。實際上任何一個人的精神活動,都離不開人要喫飯的這個事實,他的思想,想象和精神是他在世俗生活中拼搏得到的成果,即使是佛,也要歷盡磨難才能修成正果,而人總是帶着滿身的傷和罪在思想,思想者醜陋,而純潔的嬰兒不會思想。

“再聰明,也抵不過熱愛”

我開始慢慢地感受到,當其他人真正熱愛一件事的時候,他們是怎樣全身心投入的。我羨慕他們那種發自內心的專注,他們能夠每天沉醉於其中,而不讓隨時隨地的進度審查干擾到自己的心緒,不能沉下心來感受事物,在任何領域都是阻礙人精進的最大障礙。我想嘗試各種事物,其中有很多都不是我懷有深沉的熱愛,而是我喜歡給自己“打鉤”,而真正的人生成就,屬於極致的深沉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