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思成語(一):禮賢下士

​漢語之美,有時真是美到極處,比如詩經,比如唐詩宋詞,一句句讓人脣齒留香,怦然心動。然而有些東西也不能細想,比如許多成語,細想一下就是吃了餿飯,如果不細想,就是吃了餿飯而不自知。


禮賢下士這個成語指帝王、大臣或社會地位較高的人敬重、結交有德有才的人。禮賢:尊敬賢者。下士:降低自己的身份結交一般有才能的人。出自《新唐書·李勉傳》:“其在朝廷,鯁亮謙介,爲宗臣表;禮賢下士有始終,嘗引李巡、張參在幕府。”


禮賢下士,聽起來多麼令人感動啊,可滿滿都是一種尊者對於卑者的紆尊降貴。


原來賢是不該禮的,士是不必下的,我禮了下了,就是給你一種分外的榮寵,分明是要接受這榮寵者在任何需要的時候輕易納出命來,又教你一句士爲知己者死,你說你死不死吧?


死,就死得太輕易,顯得你的命本不值錢。不死,你就是忘恩負義,君不聞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乎?有一句非正式非正經英文翻譯,我覺得簡直不要太傳神:

You   di da di da me,I  hua la hua la you。


這個成語雖然出自《新唐書》,但發揮到極致卻是在春秋戰國早已濫觴。


最極致歹毒的禮賢下士,我認爲是燕太子丹,他欲用荊軻刺秦王,在最早的古籍《燕丹子》中記載:荊軻對刺秦並不積極,藉口推脫,百般拖延。看看,讓人家送命,還嫌人家不積極。相比之下,太子丹對荊軻禮遇甚厚,一再宴請,極力讚揚太子丹之賢。


他是怎麼賢的呢?書中記載,荊軻遊玩,用瓦片砸青蛙取樂,太子丹便送上金丸;兩人共乘千里馬,荊軻說千里馬肝美味,太子立即殺馬取肝;有美人鼓琴,荊軻稱讚其手美,太子便斷手獻上……嚇人不嚇人?我不知道用金丸比用瓦片砸青蛙樂趣是不是特別多,但千里馬殺了好歹荊軻吃了個肝,這美人爲什麼不送個整個的,卻送個血淋淋的斷手,荊軻能拿來做什麼?本爲了贊太子丹對荊軻之厚待,可是你品,你細品,是不是寒毛直豎起來了?這厚待陰不陰險可不可怕?這分明是爲了把荊軻逼到絕路死路絕無退路啊!


千里馬殺了,美人的手也砍了,你去不去,不去就是忘恩負義,連做士都要不夠格起來;去,無論成敗必死無疑!


還有信陵君禮遇侯嬴,本來侯贏已經七十歲了,才做了個看門小吏,且以隱者自居,眼看就能壽終正寢,信陵君攜着重禮上門了,侯贏拒絕了厚禮。


信陵君有的是辦法讓你入彀,賓客盈門了不開席,親自駕車去接侯贏,還把最尊貴的位置留給他,侯贏潦倒一生,啥時被貴人這麼禮遇過?一激動就抱定了士爲知己者死的信念,還跑到市場上訪友,訪的是史上最著名的屠夫朱亥,信陵君在市場上耐心等待,真是做足了秀,現在那些拍照站前排的做秀領導們比起信陵君來第一不夠敬業,第二不夠專業,第三不夠高明。


信陵君聽侯贏說朱亥不凡,又屢訪朱亥,納爲上賓,後來在他的竊符救趙大計中,侯嬴是出主意的人,朱亥是錘殺晉鄙的人。侯贏當時自殺謝罪,有人又要說我小人之心度信陵君的君子之腹,看看朱亥是怎麼死的,就知道我是否胡說,秦王欲擒信陵君,邀其入秦,信陵君自然不去,他向魏王進諫,讓朱亥奉璧使秦,秦王毫無懸念地囚禁了朱亥,朱亥以頭撞柱,柱斷未死,又以手扯喉,喉斷而亡。


一介隱士,一世豪傑,爲了信陵君的禮遇,都搭上了性命。但在這段流芳千古的佳話裏,我只看到了死士的忠,信陵君在戰國四大公子中居首,以信義著稱,但定睛一看,便看到他信義背後的詐僞來。


魯迅先生寫《狂人日記》: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喫人”!我不知道他寫這段時是否想到信陵君與太子丹,當然歷史上照這樣喫人的也就太多。


他還說“凡事總須研究,纔會明白。”果然我略一琢磨,就明白禮賢下士,實在不是什麼好詞,倘若平時沒有平等相待,甚至懶得搭理你的什麼高人,忽然竟對你下禮起來,還是趕緊跳開想想清楚爲妙。


好比民間有人想要詛咒某人,可以趁其不備,不懷好意跪倒便拜,據說可以折人的壽,那簡直是一定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