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二三事之二

接上文未尽之意……

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社会的人,家庭的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何看待你的周围,如何建立起来自己迎向世界的姿态非常重要。

只有具备成熟的观察与思考,才能用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做事的成功失败,面对做人的阴晴圆缺。

人的社会属性,和他的基因种族,和他的受教育程度,和他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社会地位,息息相关。

再好的社会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再好的福利保障,也有乞丐流浪汉。不同的文明起源,风俗习惯,会铸造不同的思维模式,人人都有千亿种不同,更何况来自不同种族和国家。

所以求同存异极其重要,善于观察倾听,善于总结思考,这就是苏格拉底话痨的根本原因,在别人身上经历不同的故事,在别人身上学习不同的思想。

我们中国人喜欢著书立说,看重身后事,说白了就是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揹着枷锁来取所谓的口碑。其实人存于世,身不带来死不带去,犹如大梦一场,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所有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所有爱恨纠葛皆是鸡毛蒜皮,一切的时间,仅仅是贡献给了经历。更何况时间,也只是我们人类狭小的认知所制定的规则,或许时间也从不存在。

在这微末的可控时间内,我希望自己犹如苏格拉底一样,一生追寻真理和智慧,公正无私,善良宽容,勇敢无畏……

古人一瓦一黍皆为生活,追求极简主义,两袖清风乐悠悠,现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物质充足,追求金钱地位成为了主流。只要不是过分拜金主义,活得更舒服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在关注物质的时候,能否让精神同行。我们是否在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我们是否始终如一的在积累知识和智慧,作为人来说,追求卓越和美好,难道不是指思想的熠熠闪光和精神的崇高力量吗?

我们或许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而不自知,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形形色色稀奇古怪的人,或许冒犯一点来说,只有物质而没有精神,只有眼前而没有将来,只有个体而没有天下,必然会贪婪,狭隘,暴戾,低俗,无知……我们现在时常所说的幸福指数,在我的愚见里,也不止物质生活的充裕,而是心灵的宁静饱满,灵魂的智慧有趣,在人生路上的闲适从容。

其实我们古今中外不乏先贤智者,他们的思想智慧,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的困惑不解,可惜,现在不读圣贤多矣,可悲可叹。

所有生产力跨越式的发展,必然会有科技创新,但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必然是精神力量的爆发,思想火花的碰撞,必然会有非常多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横空出世。我觉得整个世界陷入了迷茫期,静待破局,静待那些注定会指引方向的人,闪耀光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