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種能力,是媽媽們戰勝當下疫情環境的“法寶”

媽媽們是非常關心疫情動態的人羣。面對疫情,我們會有焦慮和恐懼。

居家消毒,不讓孩子出門,各種渠道購買口罩、手套、酒精……媽媽們彷彿做了一切可以做的,然而,依舊焦慮。

我們面對的,是大環境的未知。我們不確定,疫情什麼時候能過去,明天會是什麼樣子;而懷裏的孩子,還那麼小,那麼弱。

有軟肋,必會生出鎧甲。以下三種能力,好好修煉,必是媽媽們戰勝疫情環境的“法寶”。

1.法寶之一:鈍感力

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媽媽對周圍環境的感知力是非常敏銳的,在自然環境下,這種敏銳有利於保護“幼崽”。

孩子們已經多天不出門,北京下雪那天,孩子們守在窗戶邊上,一臉神往地望着窗外漫天雪花紛飛。

女兒滿臉期待:媽媽,能下樓去玩雪嗎?

兒子雀躍附和:下去玩雪!

我焦慮地立馬否決:不行!

然後心裏默默說,因爲,媽媽擔心,雪裏有病毒……雖然,常識告訴我,這不科學。。。

最後,禁不住女兒的乞求,我答應打開窗戶,伸手感受了一下雪花。

僅僅是這樣,晚上我開始打噴嚏,更可怕的是,測了一下體溫,37.2度!我如臨大敵般,戴上了口罩,抱了被子去書房睡。

我心想,多半是開窗戶着了風。但是又暗暗嘀咕,難不成,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女兒過來看我,要摸摸我的額頭,我馬上呵斥她:出去,離我遠點!

老王進來,遞給我一杯水,我裹着被子對他說:非典的時候,我也在北京,封閉在學校,除了不上課、不能出校門,沒覺得日子有什麼不同,沒有什麼過多的擔心害怕,該喫喫、該睡睡。現在,怎麼那麼焦慮,真的是歲數越大,膽子越小!

老王說,“放心吧,肯定沒事兒的,睡一覺就好了。”

果然,第二天一切正常。

事後,跟我爸聊起非典時的勇敢遲鈍和現在的膽小敏感,老爺子說:“那時候你是一個人,現在不一樣了。”

我才意識到,是“媽媽”這個身份,讓我變得膽小,甚至疑神疑鬼起來。而在現在這個非常時期,過於敏感的“媽媽”,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孩子很容易感知到媽媽的情緒磁場,然後進入磁場,受到影響。

媽媽需要一點“鈍感力”,對周圍環境的感受稍微遲鈍一點。

百般擔心,不如一顆淡定的心,不要過多地關注各類龐雜的信息,坦然地面對流言蜚語,擁有自己的判斷力。

鈍感力,作爲一種爲人處世的態度及人生智慧,相比激進、張揚、剛硬而言,更容易在目前錯綜複雜的疫情時期生存,並同時求得自身內心的平衡及與他人的和諧相處。

鈍感力,讓媽媽成爲更強大的媽媽,修煉好鈍感力,無疑可以爲孩子提供更好的守護。

2.法寶之二:幸福力

幸福是每個人的追求。然而,往往求而不得。

尤其是在現在的疫情環境中,主婦們被圈在家中,面對每天抓牆撓窗戶想要出去,倉鼠一般翻遍家裏每一個“洞”的孩子們;拖地、做飯、洗碗、清潔……還要負責給出去買菜的老公列菜單……真心好累。

仰天長嘯:幸福你在哪裏?

老王拎了一袋子菜回來,弱弱地問:“你怎麼不接我電話呀?”

拖地的我這才發現,手機的三個未接。

然後他提溜出來一丁丁肉餡,遞到我面前說:“我不知道買瘦肉,還是肥瘦,所以,只買了一點點,要補哪種,我再去一趟!”語氣英武得像一個戰士。

我強忍住咆哮的衝動,再去一趟?超市裏好多不確定性風險啊!

轉念想到最近網絡上流行的一個段子:最近超市出現最多的身影,就是中年老男人們。他們站在菜攤前,拿着手機不停打電話請示。那畢恭畢敬的姿勢,懵懵懂懂的神態,雖然是菜市場的“生手”,卻是全家人的“擔當”。

我的怒火自滅了。

幸福感到底是怎麼回事?《幸福的方法》一書中提到,幸福與狀態無關,幸福是一種能力。

當一個人沒有幸福的能力時,給她什麼想要的,都感覺不到幸福。

老公主動出門,到危險的環境中去買菜,這份擔當已經是最真情的告白。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當我打開電腦,想要完成一項工作,孩子們趴到我的後背上,扒着我的電腦屏幕,好奇地試探着觸摸鍵盤。轟也轟不走。

一個不留神兒,刪掉了我苦心努力一下午的成果。

我……真是不容易啊,老闆讓在家辦公,娃卻來搗亂,我又要帶娃又要工作,又要搬磚又要陪伴。

是啊,可是,幸福是一種能力啊,能力是可以鍛鍊的。換個角度這麼想,看,我真是重要,工作需要我,孩子離不開我,我可以勝任工作,又可以跟娃互動,我擁有太多了!真是幸福的人兒。

幸福是一種感知力,不來自於外部的改變,真正幸福的來源是,你的內心。好好修煉幸福力,它是媽媽力的擔當。

3.法寶之三:行動力

媽媽辛苦一天,孩子終於香甜地睡着了。

享受自由時光,追追劇,刷刷手機,一不小心到了深夜裏。美其名曰,我們追的不是“劇”,是“自由”。

宅在家裏二十多天,生活作息已混亂,整個人好像中了“化骨綿掌”一般,渾身無力。

這種生活,顯然不是我們想要的。可是,常常我們懂得許多道理,爲什麼很難做到?

因爲缺乏行動力。

想要做好一件事,總是在猶豫中,不是覺得時機不成熟,就是覺得自己準備不充分;知道不斷學習很重要,抱着手機放不下,對着書本拿不起。道理都懂,行動很難。

看看周圍的媽媽,有人充分發揮廚藝,天天都挑戰一道菜;

有人看書、健身、做手工;

有人在家辦公的同時,輔導孩子作業……

每個人都在行動。只有行動起來,纔會有安全感。

在焦慮的大環境下,從自己能掌握的小事做起,一件接着一件,用盡全力地去擴大自己能夠掌握的地域,自己給自己創造安全感。這是媽媽們終於領悟到的,無論際遇如何,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自己的生活都需要自己把握。

尤其,媽媽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的陽光。

4.修煉三種能力

對不確定的外部環境保持“鈍感力”,對已經擁有的事物保持“幸福力”,對可以努力的目標保持“行動力”。

在當下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努力過好生活,儘量不讓時間被荒廢。畢竟,自己的人生是自己負責,我們更需要對孩子負責,那就把握當下,努力把每一天過的有滋有味。

修煉好鈍感力、幸福力、行動力,是疫情時期,媽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庇佑全家最有效的法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