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選擇權

期權行業中有一句著名的話:“生命就是長伽馬。”長代表受益,伽馬代表期權。我們知道期權交易的核心是波動性,這句話表達出的核心意思是:“生命從波動或變化中受益”。這當然是擁抱不確定性者的座右銘,而現實中這個觀點是有益的,只是我們受傳統“知識”的影響,沉溺於路徑依賴而不自知。爲什麼波動中能夠受益呢?這就不得不提到“選擇權”這一概念,選擇權的最高形式就是自由,擁有選擇權纔會更好地適應現實,我們的所學、所思、所行都是圍繞這一根本目的展開的。

一、生存第一。在現實生活中,哪些選擇和行動能夠使你獲得有利因素遠遠大於因此而帶來的損失?當你帶着這個問題思考時,可能暫時沒有什麼答案。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就孕育着選擇權的特點。你要始終盯着“有利因素大於不利影響”這個重點,而不是某個暫時的生活目標,也就是說,要放棄執著“高大上目標”的想法。當年,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開始確定的具體目標是:與紅四方面軍匯合,建立穩定根據地。但現實告訴他們“生存”纔是第一要務,凡是有利於生存的舉措纔是他們正確的選擇。部隊匯合後形勢發生變化,中央紅軍沒有片刻遲疑,迅速調整戰略方針,北上陝北謀求發展。後來,隨着羣衆工作地深入,力量地不斷累積,更多地選項出現了,目標也隨之調整。可以說,當年中共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所有戰鬥都是圍繞“生存”這一基本目標展開的,不論多麼大的戰役,在細分領域或者局部戰場上都貫徹了“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人”這一原則。

二、非對稱優先。試錯法就是自然進化給予人類最好的禮物。試錯法的核心是在行動過程中以小的錯誤或代價換取大收益,這種不對稱性帶來了選擇權,而行動的過程也稱之爲自由探索,這也是一切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再來回顧紅軍長征中的每一次戰鬥嘗試,戰爭一定會有犧牲,如何以小的犧牲換取大的勝利那就是戰爭的藝術。事實上,紅軍在長征途中的每一步都在做小成本試錯的工作,而且這種試錯的成本可以承受。特別是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這幾次戰鬥更爲典型。這幾次試錯的成本均是指戰員的體力而不是大量生命的代價,即便試錯失敗只是回到起點,一旦成功則可以徹底擺脫生存之憂。當然,選擇權的成立還依賴於理性。長征全程的理性在於“不去做會使全軍覆沒的選擇”,不管前方的誘惑有多大。當年,中央紅軍始終堅持這一原則。特別是與紅四方面軍匯合後,堅持北上戰略,看似艱難困苦,但可以通過建立根據地漸漸積蓄力量、發展壯大。而同時期,張國濤提出攻取成都的東征戰略則是一次冒險嘗試,雖然“理想很美好”,打出的口號是“打到成都喫大米”,但他沒有評估出一旦失利,付出的代價是紅四方面軍不能承受的,這就是典型的“對稱性思維”,即冒大險成大功。最終,歷史告誡我們非對稱思維和自由探索纔是生活的真知。

三、自由探索最棒。機會在哪裏,機會就在行動中。選擇權往往會隱藏在我們不希望它隱藏的地方,也就是在行動中而不是具體的書本里。你或許有過體會,在任何一本講述成功的書中都找不到可能促使你自己成功的方法。但博覽羣書、廣泛地閱讀卻實實在在地造就了一代代不同領域的成功人士。這難道是一個悖論嗎,其實不是。某個具體的知識點並不能夠帶給你財富,只有某種吸引(興趣)導致的一系列行動纔是財富創造的本質。也就是說,具體某書本或某個課程不能帶給你什麼,但閱讀行爲可以帶給你收穫。閱讀實踐正是一種試錯行爲,當你對某一本書或某個課題感到無趣時,你可以放下這本書,撿起另一本書。這與選擇權相同,你厭倦一本特定的書也意味着閱讀這本書這個試錯行動失敗了,但你又撿起了另一本書繼續向其他方向探索。只要你不厭倦閱讀這個行爲(不害怕每一次試錯帶來的沮喪),你終會通過閱讀激發出那個更大的好奇心,帶給你深入學習的動力,從而使你擁有選擇權。這也是“生命不止、運動不息”根本原理,在確保生理生命、經濟生命不中斷的前提下,勇敢嘗試各種可能,試錯中收穫最大的收益。

知識並不能帶給你財富,選擇權纔會;財富並不能帶給你美好生活,有趣纔會。所以,保持愚鈍、保持飢渴、樂在其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