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出行行業發展邏輯之三——互聯網造車的方向

一、電動車與燃油車競爭的優勢

因爲電動車自動駕駛技術升級優化、數據積累,達到四級自動駕駛能力,預計仍有3到5年。在此期間,電動車和燃油車之間的競爭仍然存在,不過電動車有三項指標,勢必使燃油車無法企及。一是百公里加速,提速快。電的特性決定了,電機傳動明顯快於油機,3-5秒對電車來說非常普通的指標,上百萬的燃油車才能達到。二是能耗低。平均公用充電樁完成充電後,電動車耗能爲0.2元/公里,而燃油車能耗低的也不低於0.5元/公里,如果是家用充電,電動車與燃油車的能耗比可差5-8倍。你對於代步車來說,電動車可謂比燃油車多出太多優勢。三是智能化水平。再普通的電動車,輔助駕駛、語音控制等智能化水平都遠遠超出燃油車很多,所以便捷性也是用戶選擇電動車的直接因素。那燃油車暫時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品牌溢價,開奔馳寶馬的車主還是有一定的優越感,畢竟成人還是有身份炫耀的需求。

二、互聯網造車的優勢

其一,就在於它的製造能力,前面講過,整車製造能力只有車廠具備。對於歐美來說,除了特斯拉,只有傳統的車企。中國市場不一樣,因爲中國有完整的供應鏈。所以,無論是傳統車廠,還是電動車新勢力,包括我們一些其他的互聯網企業,只要肯砸大錢,完全可以完成造車。但是造車這件事需要持續的投入,沒有足夠的資本保證是完成不了造冊的,比如你銷售一萬臺汽車,每臺成本十萬元,那就需要近10個億的投入。且一旦切入電動車市場,現在的屬性是替代原有燃油車的未來,比拼的是智能化的程度,那智能化又會涉及到另外的領域,而智能化的領域,那更是需要大的投入,不斷持續的投入,你纔有可能會佔領市場。

其二,在於它的銷售能力。一個新興技術帶來的成熟企業最顯著的標誌就是閃電式擴張,能夠迅速佔領市場。簡單說,就是你車企的銷售能力。電動車起來說的話,銷售的指標有三個:一是品牌溢價。特斯拉,雖然它的內飾非常的簡單,成本控制的非常低,但是因爲它的安全性和科技屬性,所以車主願其買單。其他如傳統車企上汽廣汽的原有的品牌賦能,比較強,它的銷量就比較好。北汽從08年都開始有電動車,但使用力不足,從15年以後的它的銷量持續降低,原因還是質量不夠過硬,出過很多事故,所以品牌效應就有所向下降。二是銷售模式。新的電動車企業都是採頁線上銷售、線下試駕,而後有專門的體驗中心進行營銷,目前看,銷售比較理想。傳統的車企依託4S店,也有相對完善的營銷體系可以支撐一定的銷量。但是新的一些車企,如果還要用老的,4s店模式,既沒有品牌的優勢,也沒有原有的營銷經驗的積累,就上不了量,勢必被擠出市場。三是原有市場的轉化。華爲,小米,本身品牌溢價以及傳統的客戶羣,就相當大,只要決心夠大,投入更多,就可以把現有的銷售體系轉爲賣車能力,把供應鏈體系轉爲造車能力。所以互聯網造車是可行的,有優勢的。

三、未來的方向還是自動駕駛

就是⼈⼯智能未來只能是少數玩家的遊戲,不是⼀⼤堆企業都能掌握⼈⼯智能,就像今天的視覺識別⼀樣。AI4⼩⻰,包括很多企業也說⾃⼰視覺識別很強,現在視覺識別是⼀個相對⽐較到處都能⻅到的技能。但是⾃動駕駛,尤其4級⾃動駕駛,到2025年以後,能夠掌握4級⾃動駕駛能⼒的企業不多,因爲時間投⼊巨⼤,資⾦投⼊巨⼤,是⼀個⾮常耗錢的操作。爲什麼?第一從⻋的⻆度看,4級也沒那麼遙遠,現在基本上能做到三級,衡量⽤的是算⼒,叫TOPSS,3級⼤概是20~30,要做到4級需要10倍,就是到200 TOPS,但這10倍基本上三五年時間就能實現,因爲有摩爾定律的存在,所以三五年時間就差不多到1 0倍。所以這個算⼒要求並不是⾼不可攀的,能做到。第⼆個是算⼒的分配問題。我們不能光看算⼒,⽽且我們要知道算⼒最⼤的⽤在哪了?算⼒⽤在那有三個部分,⼀個叫環境感知,⼀個叫規劃決策,⼀個叫⻋輛控制。環境感知就是你對周圍環境做3D建模,要知道環境是什麼。要知道那些是固定物體,那些是移動物體,然後纔好判斷。第⼆是決策,就是這個路徑怎麼⾛,是左轉、右轉、剎⻋、加速還是減速這些東⻄。第三個是當做了這些決策以後,然後把命令下到⻋上,使得⻋能夠執⾏。這三部分⾥⾯,最⼤的算⼒需求就是環境感知,所以這是算⼒消耗最⼤的部分。總結一下,第⼀光是算⼒需求,現在差1 0倍,但是基本上還是可實現的。而這方面必須要靠訓練來解決的,⼀個是參數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特別多的參數和⼤的訓練來建⽴特別好的算法模型,然後再運⽤到各處去,所以超⼤規模是⼈⼯智能現在的⼀個標誌,尤其在⾃動駕駛上更是⼀樣。只要花大錢花長時間的投入纔能有可能勝出。而這不是一般車技可以做得到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