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为什么热爱窃格瓦拉

人民为什么热爱窃.格瓦拉

首发微信公众号:fw-notes

窃.格瓦拉本名周立齐,是个惯偷,因外形酷似切格瓦拉而得名。4年前在公安机关的一个采访视频让他爆红,如今出狱了,热度依然不减,有几十家网红公司争相和他签约,开价高达300万。

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看看标题即知。“这样的网红可以不要吗”“窃.格瓦拉遭网红争抢:病得不清”。连有个叫演出行业协会的组织也表示要将签约的公司纳入负面清单。

当然,肯定也有不哗然的、单纯看戏的、甚至有叫好的,但不符合政治正确,所以都是“窃以为”。网红公司可不是傻子,他们正是摸准了大众的脉搏,知道有很多人热爱窃.格瓦拉。

本文可能不太“政治正确”,但不是洗地文,也同意业内业外人员对此事件的批判。只想尝试探讨,这个热点事件背后的集体潜意识--人民为什么热爱窃.格瓦拉?(以下简称周某)

首先,周某不是巨盗,不是大奸大恶。大众情感其实很朴素,真有大奸大恶之徒,网上舆情口诛笔伐,群情汹涌,例如前段时间爆出的性侵幼女案。但周某虽是惯偷,但的确只是个小偷。

在中国传统的民间叙事中,对小偷有着明显的宽容,甚至护短。例如《战国策》中描写了孟尝君的一个门客就是窃贼,正是他利用自己的绝技救了孟尝君一命;《水浒传》中的鼓上蚤时迁更是家喻户晓;就是当代,经典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也刻画了惯偷白展堂这个人见人爱的形象。

其次,周某的形象的确讨喜。他披着一头蓬松的长发,操着一口广西普通话,外形酷似革命家切.格瓦拉(切.格瓦拉正是革命家中的网红),具备天然的动漫感,是个天生的网红脸。

以下三条是最重要的。

一是,周某面对记者采访的态度。他好像不是被铐住了,而是手随意地搭在手铐上,泰然自若,有那么一点桀骜不驯,但这种不驯又没有压迫感和侵略感,只是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原原本本地表露出来。人都是有戒备心理的,都是有面具的。在媒体和公众面前,大家都学会了装腔作势、一本正经,即使是坏人,他也会在镜头面前表演忏悔和认错。但是大家也看了太多的崩塌,台上光辉伟岸,台下男盗女娼的事还少吗?官员、明星等等都在拼命地营造“人设”,但崩了之后,改用日记中的一句话,就是——人设的一座山,塌了以后都是渣。

记者的初衷肯定是想拍到周某认错服罪的画面,然后对大众循循善诱一番,而周某明确地、提前地告诉记者:我就是渣。

二是,近年来“丧文化”的兴起。房价高企、医疗费用高昂、结婚成本高、孩子天文数字般的教育成本、公司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造成了年轻人的颓废、躲避压力、躲避责任、躲避所谓的崇高。“我就是废物怎么啦?”其实丧文化由来已久,读一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和《局外人》就知道大家为何喜欢窃.格瓦拉了。

三是,大众隐隐地感到,周某确实是个小偷,但那些合法的偷呢?已经形成制度体系的偷呢?例如,某国的油价,即使国际油价跌到0,但是低于40美元以下是不调整的。你要是质问,回答是,很公平很对等啊,国际油价在130美元以上我们也是不涨价的。你一口老血喷在地上,因为就是活得再长,再“活久见”,估计也很难看到油价超过130美元了。

大众追捧窃.格瓦拉,是不是都是三观不正,不好说。也许是借格瓦拉之酒,浇心中之块垒。


首发微信公众号:fw-notes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