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爲什麼會成功?

人總是這樣,在某一段時間裏總會對某些事物感興趣。

我就是這樣,作爲一個理科生的我在進入大學不久後就愛上了小說。這裏的“愛上小說”並不是單純地愛“看小說”,而是愛上“寫小說”,寫小說肯定要研究一些名家的小說,取其精華以補自己的不足。

在“愛上小說”的這條路上,我肯定注意到了之前沒有發現的那幾顆文學領域裏的“璀璨”的星星,例如我們的八零後作家的開山鼻祖——郭敬明,就是我最近幾個月來注意到的對象之一。

不用多說,郭敬明作爲八零後暢銷小說作家,在小說領域圈的錢讓他光榮地成爲了“中國作家”首富。這點讓很多人都羨慕不已。最後他又藉助這些錢創立雜誌社,創立“最世”,然後又如滾雪球一般把從這上面所得的錢拿去拍電影,最後成爲了一個成功且奢靡的商人。

可能是每個人的愛好不同吧,正如他說的一句經典的話:你可以永遠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別人對它的喜歡;你可以繼續討厭你討厭的東西,但請允許它存在。很不幸,我沒有成爲他的小說的熱愛者之一。

我看他的小說,是在看韓寒的小說之後幾個月後纔看的,因爲他們兩個基本上是齊名的,提到一個就會想起另一個,看了一個的小說就會打算看另一個的散文。

韓寒的小說爲什麼會暢銷,因爲他的小說不拘於傳統小說一昧地去迎合讀者口味而構思的曲折化,但字裏行間卻灌滿了濃郁的幽默,使人讀了上一個字之後就會笑逐顏開迫不及待地想看下一個字。我們都知道,作爲一塊領域的領軍人,社會對他們的待遇都是厚重的,就像新代武俠小說三大宗師——梁羽生、金庸、古龍——一樣,儘管他們的某些小說還是遜了溫瑞安、司馬翎等人的一籌,但就是因爲他們是其領域的開山鼻祖,所以名氣和小說銷量都是其他行家所不能比及的。而韓寒就是這樣,他已經在小說領域創下了讀者熱愛的新型風格,所以他毋庸置疑成爲了文學領域一顆耀眼的繁星。

而郭敬明的書又是因爲些什麼而暢銷的呢。蘇軾曾這樣評價柳永的詞:“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 他的小說就是這樣,過於適合那些少女們的口味了,尤其是初中的那些懵懵懂懂、對未來的愛情充滿無限憧憬的少女們。而中國的少女何止千萬,只要有其中的一小部分去都去買他的書,他的書就這樣“暢銷”了。

不然,郭敬明的小說又是什麼樣的呢。可能是我個人的品味大異於常人,我勉強自己看完他的一本《悲傷逆流成河》之後就沒有再看其他的打算了。

據瞭解他的這本小說是他二十四歲時寫的小說,也就是在他的文學功底差不多已經達到純熟的時候寫的。

這本小說是什麼樣的呢,“狗血青春小說”來評價當然過於嚴重了,但我想,水平卻還沒有達到那種人們意識裏的“暢銷書”的境界。

從小說的內容以及後記裏可以知道,郭敬明想要創下一個文學的至高點,他是這樣評價小說裏的內容的:……很多的對話或者情節,就在某一個斷點戛然而止。

就是在郭敬明的這個打算的“突破”下,小說的內容空洞連連,讓人有一種假想,以爲整部作品是把很多零散的短篇或者中篇小說改掉主人公的名字之後就粘貼在一起形成的。很多時候,那個所謂的“斷點”出現後,你把整本書都翻完了還找不到那個“斷下來的”位置。且那些連接“斷點”的膠水,就是一些散文式的鋪陳,這些鋪陳完全和文章故事沒什麼相干,比如裏面第五回的開端就是個典型的例子,讀了一遍之後,瞬間被他繁瑣的語言帶進去,沒有注意到什麼,以爲聯繫很大,但留神仔細想一想,簡直玄乎至極。但郭敬明也很厲害,“斷點”與“斷點”間又還是照樣出現了那些少年們愛看的情節……

郭敬明式的文筆又是什麼樣的呢?那就是那些讓人頭疼的比喻,看了讓人難以想象。兩個完全不相干沒有一絲聯繫的事物,在他那“經典”的推理以及“華麗”的語言下,竟然吻合得嚴絲合縫。好比一個豬的懶惰確實和某些人的性情相像,但世界上肯定沒有哪個人的外貌和豬的像吧,但要是有這麼一組郭敬明洗腦似的話語出現,那你就只好相信人的相貌確實和豬的一模一樣了。比如裏面第七回有這麼一句話:那些巨大的花瓣像一張張黑色的絲綢一樣纏繞過來,裹緊全身,放肆而劇烈的香味像舌頭一樣在身上舔來舔去……

——這些比喻的思想是怎麼產生的,可能不是我們低界人氏所能理解的。

所以,有時候有趣的我看到中國那些可愛的少女們的時候,我想,你們的功勞太大了,成功地捧出了個站在社會頂層的郭敬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