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探路

4G探路

2012年04月09日 20:03 本文來源於 財新《新世紀》 | 評論(0
   政府部門頻譜分配不力、牌照發放遲緩,被認爲是影響中國版4G商業進程的重要因素

 

財新《新世紀》記者 於達維

  從3月30日起,中國移動浙江公司啓動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即4G的試商用體驗。杭州B1快速公交車上的乘客,可率先免費體驗到這一服務。

  據稱,乘客使用智能手機、iPad、筆記本電腦等移動終端上網,網速比3G快數倍乃至十倍以上。

  此時,距離3G牌照在中國發放不到兩年。當下的3G盛宴中,獲益者是採用了國外主導標準的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其中,中國聯通採用WCDMA(寬度碼分多址)標準,中國電信採用CDMA2000標準,他們均擁有比較成熟的網絡。而三大運營商中的老大、承載着發展“中國版3G”重任的中國移動,搞的是TD-SCDMA(時分同步碼分多址)標準。儘管這是國際電信聯盟批准的三個3G標準之一,但商業應用網絡至今未能搭建完善。中國移動處於市場份額被蠶食、高端客戶逐漸流失的窘境。

  這種情況之下,中國移動迫切希望將其主推的TD-LTE(時分長期演進)版“中國版4G”規模化商業應用,以收復失地。而工信部的疑慮、廣電的掣肘、央企的利益糾葛、消費者的接受程度等諸多因素,都在影響其商業進程。

中國版4G

  移動通信行業始終在追求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帶寬,以承載更多的服務。因爲研發4G技術而獲得2011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的東南大學教授尤肖虎曾公開表示,4G纔是真正的無線寬帶技術,“用4G手機下載一部電影,只需要10秒鐘。”

  2004年,以高通、愛立信3G技術爲代表的WCDMA陣營,提出LTE-FDD(頻分雙工長期演進)標準。大唐移動LTE產品總工程師蔡月民告訴財新記者,當時大唐提出,這個新的4G標準需要體現TDD(時分雙工)特色。

  TDD採用單個頻率在不同時間實現雙向傳輸數據,而FDD採用一對頻率。蔡月民說,既然中國人提出要把TDD寫進去,歐洲人就照着FDD的形式稍微改了改,但是與TDD兼容性比較差,所以大唐、中國移動等公司一起提出了中國自己的TD-LTE標準。當然,TD-LTE是中國的習慣叫法,國際上還是叫LTE-TDD。

  與FDD相比,TDD不需要成對的頻率,在傳輸數據業務時具有頻率利用率高的特點,其缺點之一是需要更好的同步。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傳輸部總工程師董曉魯告訴財新記者,要每一刻大家都發、大家都收,有的基站在發、有的基站在收的話,肯定會出問題。

  2010年10月,國際電信聯盟在重慶舉行的會議上,中國提交的改進版TD-LTE 被確定爲4G國際標準之一。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林輝研究員告訴財新記者,2011年底完成的TD-LTE第一階段規模試驗效果超過預期。50個小區真實加載接通率達到95%,掉線率低於4%,多家芯片終端都能支持每個小區超過200個用戶同時在線。

  在2012年2月底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中國移動倡導成立的TD-LTE全球發展聯盟宣佈,到2014年全球TD-LTE基站將達到50萬個,覆蓋人口超過20億。這一聯盟中,包括歐洲沃達豐、日本軟銀、美國Clearwire、印度Bharti等運營商。

  中國移動總裁李躍在此次會議上還透露,若深圳、杭州等城市的TD-LTE試商用順利,將在2013年推動大規模建設及試商用。

飢渴的中國移動

  “好多人都覺得,中國人在4G上會比較激進。”飛思卡爾網絡媒體部業務發展副總監曲大健對財新記者說。他是中國移動TD-SCDMA用戶之一,手機通話時有周期性中斷,說十幾分鍾就停。

  2012年全國“兩會”,中國移動前董事長王建宙在其提交的一份提案中承認,中國移動建立的TD-SCDMA網絡已經覆蓋至全國各市縣,用戶總數超過2000萬戶,但產業基礎薄弱,在技術和產品成熟度上仍有一定差距。

  眼見着自己的3G不成熟,中國移動急於跨越到4G,以速度優勢搶回用戶。據東方證券預測,若中國移動遲至2014年纔開始商用TD-LTE,屆時中國聯通將積累2.26億3G用戶。

  在4G商業應用進度上,與TD-LTE競爭的LTE-FDD已經領先。目前,該標準已在歐洲、日本和北美等地正式商用兩年,擁有超過1100萬用戶。

  中國移動之所以對TD-LTE寄予厚望,原因之一是不再像搞TD-SCDMA那樣獨自發展,而是走了國際化道路。除了中國移動、大唐、華爲、中興等國內企業,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西門子等國外企業均有介入。

  董曉魯說,TD-LTE集成了一些TD-SCDMA的技術,只能說中國在主推,不能說是主導,因爲大部分技術專利還是國外的。當然,中國不可能什麼技術都自己從頭開始弄,肯定要借鑑國外技術,只是在產業話語權上,要比GSM、CDMA2000大一些。

  有業內人士稱,中國版3G,或TD-SCDMA也不能說失敗,因爲沒有它,中國在TD-LTE上面不會有那麼多話語權。而且,中國移動後期採購的TD-SCDMA設備都可以升級爲TD-LTE,投資不會浪費。在杭州的4G試商用中,中國移動就是在現有的3G基站設備裏增加少量板卡,然後升級軟件。

  2011年底,中國移動與蘋果公司關於iPhone手機支持TD-SCDMA標準的努力以失敗告終。其結果是,中國移動的iPhone用戶上網,只能通過網絡速度低下的2G網絡,而且許多功能受到限制。相比之下,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都先後推出了提供3G服務的iPhone手機套餐。

  在4G問題上,蘋果公司對中國移動的態度明顯不一樣。不用中國移動提出要求,蘋果公司已經準備在下一代手機中支持LTE,其中也包括TD-LTE。另據曲大健瞭解,軟銀在日本建立的網絡,將使日本成爲首個可以利用iPhone使用TD-LTE服務的國家。

  有業內人士分析,作爲競爭對手,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其實不願看到中國移動的TD-LTE迅速商業化。而從用戶角度,如果TD-LTE收費仍按流量計費,速度快意味着流量高、費用高,很多用戶在短時間內不容易接受。

兩大挑戰:基站和終端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工信部部長苗圩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TD-LTE還需經過大規模試驗和試商用過程,發放4G牌照或許還得兩到三年時間。

  苗圩指出,目前TD-LTE發展面臨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基站密度,二是終端。他同時表示,將用三年時間,使TD-SCDMA基站增加到40萬個左右,爲3G向4G過渡打下基礎。

  業內人士稱,這兩大問題很大程度與政府決策有關。德國電信諮詢公司中國區高級顧問譚炎明認爲,當初就是爲了等TD-SCDMA成熟,中國3G牌照遲遲不發,最後把TD-SCDMA拖死了。因此,4G牌照發放宜早不宜晚。

  譚炎明稱,從技術角度看TDD與FDD不相伯仲,但產業鏈成熟程度和商業化進程確實差了一兩年。國外已經在商用,而TDD近期看不到商用的氣息。商用必須有牌照,如果中國4G牌照還需要兩三年,必將使二者差距越拉越大。

  商用進度的不確定性,也影響了終端芯片廠商的積極性。“終端商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和君諮詢集團合夥人許寧對財新記者說。

  曲大健也介紹,TD終端這塊,做的企業不多,沒有商業化,而且一線廠商多在觀望,擔心太早進來反而賺不到錢。他舉例說,很多人問他,能不能弄28納米的TD-LTE芯片,因爲做得小,性能纔會高,但又擔心成品率不穩定,砸進去1000萬美元后市場也沒有起來。

  基站密度還與頻譜分配有關。目前,中國TD-LTE規模試驗頻段爲2570-2620兆赫茲。業內普遍認爲這一頻段較高、傳輸性能太差,對基站密度要求太高,呼籲劃分更優質的頻譜。

  業內曾有傳言工信部將把小靈通的1900兆赫茲頻譜給TD-LTE,但至今沒有官方正式消息。對於廣電在模擬電視改數字電視後空出來的464-798兆赫茲優質低頻頻譜,業內則基本不抱幻想。

  在2007年世界無線電大會上,國際電信聯盟正式確定四個頻段,用於支撐未來移動通信系統的需要。其中,698-806兆赫茲就是過去用於模擬電視的,3400-3600兆赫茲與目前衛星電視信號所使用的C波段有所重合。

  中國代表團在這個決議上籤了字。但財新記者採訪到的一些專家表示,雖然中國代表團做出了承諾,但回來以後廣電部門並不認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